異鄉裁縫機 她拭淚展新生

2018-04-18   | 楊景卉 鄧志銘 余自成
法娣瑪(Fatima)曾是有名的縫紉師,在成為難民身分後,因為土耳其慈濟志工的援助,重新擁有了一臺裁縫機,讓她開心的像個孩子。(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如果故鄉暫時回不去了,就得想辦法在異鄉活下來,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就有四十多萬的敘利亞人,土耳其政府提供敘利亞家庭居留權,也通融敘利亞人工作的機會,但是,沒有正式身分的他們,找工作不易,就算找到了工作,沒有保險、工時超長、隨時會被辭退……

而跟著丈夫流亡的敘利亞婦女,只能在家中做手工。法娣瑪(Fatima)曾是有名的縫紉師,在成為難民身分後,因為土耳其慈濟志工的援助,重新擁有了一臺裁縫機。得到裁縫機時,她開心地像個孩子說:「我不愛睡覺,我要工作……在今天之後不會哭了!」

助婦女籌得機器 重啟謀生機會

「就這樣,打個結。」這群婦女來自敘利亞,家中男士外出工作,她們照顧小孩之外也做手工貼補家用。法娣瑪原本在敘利亞是位有名的縫紉師,熱心的她召集婦女到她家,教授手藝。

沒有器材,只能一針一線勾出每一雙鞋、每一件衣服。敘利亞婦女法娣瑪(Fatima)說:「我們在這裡沒有機器,只能夠用針來做手工,其實我們是有技術的,假如有機器可用的話,就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 」

她們一天只賺五塊土幣(約新臺幣六十元),如果有機器一天可以賺一百塊土幣(臺幣1,140元),慈濟志工透過網路尋找機器。「就是它(縫紉機),就是它,就是它,我確定是的,我坐在它旁邊跟它在一起二十年。」

投入關懷敘利亞家庭,土耳其慈濟志工為她奔走找尋機器,胡光中說:「我們還是要帶她去那裡看,假如模式做出來的話,可以做一個sample(模式)。」

逃難到了土耳其後,法娣瑪三年未碰過機器,志工帶她找到機器時,她依然熟練地操作著。志工資助購買,她仔細檢查每一個零件,甚至開心親吻,在回家的路上,她喜極而泣。「十五年的辛苦全付諸流水,我要從這臺機器開始,重新再把家建立起來,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

現在的法娣瑪有了這臺機器,就像有了全世界。「現在呢,我不要睡覺,我不愛睡覺,我要工作!至於哭呢,在今天之後不會哭了!」這是三年來,法娣瑪最開心的一天。

生存條件仍堪憂 年輕力量誠助人

土耳其伊斯坦堡有四十多萬的敘利亞人流亡到此,找工作、討生活。阿爾納武特市副市長凱邁(Kemal)說:「根據土耳其法律,一般來說,沒有許可的外國人不得在土耳其工作,儘管如此我們也是通融他們,給他們機會工作,好讓他們維持生計。」

土耳其政府伸出援手,但是,敘利亞人因為沒有正式的身分,無法取得保險,工時超長,隨時可能被辭退。就如歐瑪(Omer)在敘利亞是位有名的教長,因為不想淪為政治宣傳工具,來到了土耳其。歐瑪說:「我非常感謝土耳其政府給我們很多的權利,讓我們進來讓我們生存,這是我必須感謝的,但是我一天持續工作十二個小時,這是不對的。」

八個月前,歐瑪認識慈濟,接受援助,同時也加入志工。敘利亞志工歐瑪說:「感謝真主,我們現在已經可以自立自強,也讓我們有機會幫助別人,現在我們就算只能給一點點,我們都該用我們的尊嚴來做慈濟。」

跟歐瑪一樣,有一群年輕人都是慈濟敘利亞志工,他們所待的客廳是所有人的房間,也是共修的會場。2015年大型發放中,這群年輕人的熱情就在現場傳揚開來,「我們要服務人群……」「我們的宗教要我們這樣……」「我們希望能夠……愛在我們之間流轉……」

近三十位敘利亞志工齊聚,以歌聲中傳唱著對祖國的愛,也譜寫出與慈濟交會的動人旋律。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楊景卉、鄧志銘、余自成 土耳其報導 2015/07/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