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奔走造冊 滿納海開學

2018-04-18   | 楊景卉 鄧志銘 余自成
在土耳其慈濟人、敘利亞志工的奔走與當地政府的協助下,2015年「滿納海中小學」正式開學,讓五百多位敘利亞學童在滿納海中小學,耕耘夢想。(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於2014年夏天返回臺灣花蓮靜思精舍會見證嚴上人,提及敘利亞學童教育的問題,證嚴上人不捨因戰亂無法就學的孩童,於是,土耳其慈濟人返國後,以蘇丹加濟市的兒童做為助學對象,在土耳其慈濟人、敘利亞志工的奔走與當地政府的協助下,2015年「滿納海中小學」正式開學。

逃離家園猶驚惶 孩童復學笑開懷

2015年滿納海中學開學,土耳其學生上午上課,下午換成五百多位的敘利亞學童學習。一大早,學生們集合在教室前,當老師們在臺上問道:「我們的座右銘是什麼?」學生們以整齊有朝氣的語調回答:平靜!」這是這群孩子們在離開故鄉敘利亞後,第一次學校朝會。「(廣播聲)現在被點到的班級,請馬上進教室……」孩子們進到教室領取課本,孩子們難掩期待露出笑容,回到坐位上趕緊寫上名字,用敘利亞的母語——阿拉伯文,書寫上學的記憶。

穆罕默德今年九歲,失學一年,原本四年級的他,現在念的是三年級。滿納海中小學學生穆罕默德(Mohammed)說:「我喜歡學校的全部,來學校我可以學習到東西,可以念書,將來回敘利亞可以工作。」

希德菈今年十歲,失學長達四年,跟著家人來到土耳其一年多。滿納海中小學學生希德菈(Sedra)說:「當時很可怕,聽到了爆炸聲,就用毛毯把自己包起來,之前是可以讀書,但是有炸彈飛機把學校炸了,所以就無法去念書了。」
希德菈和弟弟用畫筆,描繪出離開家園的故事,畫紙上畫下的愛心,要送給臺灣友人。(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慈濟助學,為孩子圓夢,希德菈現在是滿納海中小學四年級生,她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到學校去,看到我的朋友、同學,然後學習怎麼樣讀書寫字。」

不只寫字,希德菈和弟弟用畫筆,描繪出離開家園的故事。敘利亞發生內戰,希德菈與家人帶著僅有的一隻雞來到鄰國土耳其,這隻雞在異鄉生下十八隻小生命,生生不息的,還有這顆送給臺灣友人的心。」

「這個愛心是要給誰的?(希德菈回答:給你們的。)」希德菈的父親伊信(Ishe)說:「今天我的孩子心中有愛,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感謝真主有了這個學校鼓勵了我們。因為有你們(慈濟)讓我們可以面對困難,走出困境。」

造冊建檔為助學 攜手打造讀書希望

為籌備學校而奔走,2014年土耳其慈濟志工與敘利亞志工,花費二個星期走訪一百零八戶學童的家。慈濟志工胡光中說:「白天,這些男人都在工作,我們等於說要從晚上八點鐘到十二點這中間,必須要把工作做完,每一個家裡面還要給他們照相,再把這些檔案通通整理起來,然後每一個再掃瞄下來……」

學生檔案已造冊,志工同時請求土耳其政府協助。蘇丹家濟市教育局長迪米爾說:「我看到無法就學的敘利亞學童,未來會造成很大的問題,一直在想如何讓敘利亞孩童就學,沒有多久就遇到,同樣也在為敘利亞孩童就學而奔走的胡師兄、主麻教授了。」
為籌備學校而奔走,2014年土耳其慈濟志工與敘利亞志工,花費二個星期走訪一百零八戶學童的家。(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土耳其政府提供教學的空間,慈濟援助學童獎助金,而這群來自敘利亞的老師,規劃教學的方向。敘利亞阿布努大學老師主麻(Cuma)說:「這間學校是我的生命,我要把我的靈魂還有生命,都奉獻給這個學校,因為這間學校代表的是重生。」

重生,是面對未來的希望,五百多位敘利亞學童在滿納海中小學,耕耘夢想。土耳其慈濟志工周如意
說:「這個學校不只提供他們讀書的環境,最主要給了小孩子一個希望,還有給父母希望。」

「謝謝臺灣,謝謝慈濟……」孩子們以流利的中文說出了心中的感謝。而在阿拉伯語中,滿納海(Menahel)是沙漠中的泉源,就像學校給孩子們的希望,源源不絕如湧泉。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楊景卉、鄧志銘、余自成 土耳其報導 2015/07/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