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德文 助難民就業第一步

2015-09-05   | 向敦維 謝雅嵐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德國左斯特市的慈濟志工也提供了難民學習德文的機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難民在遷入德國後,有利於就業的安排,讓生活儘快回歸正軌。(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敘利亞三歲男童伏屍海邊的故事,讓有能力的歐洲國家願意伸出援手。德國有人主動幫難民找分租公寓,企業界也表態,需要難民投入勞動市場。而德國左斯特市的慈濟志工也提供了難民學習德文的機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難民在遷入德國後,有利於就業的安排,讓生活儘快回歸正軌。

表態歡迎難民 民眾伸出援手

去年10月從德國吹向其他歐洲國家的反移民浪潮,隨著各個人道團體和媒體,揭露移民艱難處境,許多人挺身而出,除了抨擊國家缺乏作為,也表達歡迎難民的立場。示威民眾說:「我只有一句話要說,任何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我想許多人會聚集在這裡,都是因為最近的移民政策,毫無建樹的緣故……」

眼看歐洲各國,在移民配額上遲遲沒有定論,許多民眾決定伸出援手。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些居民,9月1日主動在車站,迎接幸運從匈牙利抵達的移民,並且提供飲食和日常用品,讓一路顛沛流離的移民,感動不已。民眾無私的愛很快在當地散播開來,得到更多人加入響應,紛紛帶來生活物資。

志工芙羅莉赫說:「我們聽到很多有關難民的消息,他們逃到這裡,我們不能待在家什麼都不做,尤其這些事就發生在眼前。」

同一時間,比利時紅十字會也借用西南部的一座軍營,準備迎接數百位難民,讓他們不用再過著餐風露宿的日子,雖然語言不通,但前來幫忙的志工依然透過簡單的海報,希望難民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收容中心主任艾維琳說:「這裡計劃會收容五百三十位難民,目前尋求庇護的難民大部分來自伊拉克、阿富汗、敍利亞和索馬利亞,以及世界上其它有安全問題的國家。」

目前收容最多難民的德國,今年已經發生兩百多起攻擊難民事件,不過去年(2014年)11月,三位德國柏林的網頁設計師成立歡迎難民計畫,依靠愛心捐款和志工鼎力相助,為難民尋找願意提供房間的民眾,這項計畫不只在德國,甚至獲得其他歐洲人民的支持。

歡迎難民計畫參與人洛薇莎說:「若家中空房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若短暫的居留能讓人活下來,我想我不能坐視不管,我必須伸出援手。」
七位慈濟志工,明愛左斯特負責人及多位左斯特政府官員,在左斯特市政府開會討論難民問題與 如何解決。(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釐清難民遭遇 悲苦焦慮待奇蹟

德國對難民的照顧,讓當地志工也決定投注一分力量。左斯特市位於德國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近五萬人口,近年遷入許多不同國家難民。7月21日,七位慈濟志工、明愛左斯特負責人及多位左斯特政府官員,在左斯特市政府開會討論難民問題與如何解決,同時對9月19日難民關懷活動達成共識。

慈濟志工經由兩個鄉鎮慈善組織志工的協助,拜訪了六個難民營,訪問了三十幾位難民與家庭,做過十次以上的難民居家關懷,再與左斯特市政府相關官員會談後,發覺到最嚴重的問題是,絕大多數的難民找不到工作,雖然有與德國一般公民同等的失業金福利,因長期無工作衍生的精神上與生活上的問題,對難民個人及其家庭與德國社會,都會造成明顯的與潛在的問題。

第二,絕大多數的難民仍在長期等待德國政府對庇護申請所做的裁定,從數個月至幾年的個例都有,長達兩年以上的比比皆是,且未得到庇護核准的難民只被允許住在發配到的難民營,這種長期無安全感及有限自由的等待產生的無明,焦慮與自卑。

第三,經裁定被拒絕庇護的難民,有已等待幾年已學會德文並適當的融入德國生活,有個人有家庭的個例,被拒絕庇護的原因,有些尚處於爭論階段,經鄉鎮慈善組織志工奔走協調,正等待奇蹟解決方法,或只能悲傷流淚、抱怨、不安,最終離開難民營。

而大部分的難民營位在偏遠無交通,生活機能差的地方,慈濟志工拜訪的兩個難民營,距離有公車站、市場、醫療院所等基本機能之處,大多需步行八至十三公里,學習德文的機會更是渺茫。

學德文有助就業 小班教學助學習

左斯特市政府在7月21日會議中,對慈濟志工提出請求,希望能協助難民德文教學。此項請求與一項最新通過的難民法有關,因無須工作證,難民可被允許作一年的學徒工作,而會講德文成為必要條件。
Khaled Karkarli老師也是難民,大學英文系畢業後逃離敘利亞。志工鍾家隆開導他並鼓勵承擔教學工作。(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為了讓德文教學進入狀況,德國志工們走訪難民營了解實際需要。並聘請德文老師教難民德文,在德文老師面談後,即安排與想學德文的難民見面。

在德文的教學方針上,志工們幾經討論並歸納了以下幾項重點,以確保能有效照顧難民學習德文。首先需要克服不同語言障礙,由於許多難民不懂英文,老師不懂難民語言,因此在組合上,主要是讓同一語言的學生成為一組,安排能與老師溝通的小老師協助教學,讓難民小老師也能付出。

在教學時,將採分組小班教學,以Warstein的三個難民營為照顧對象,經與老師討論之後安排為四班,每班十五人以內,以利老師照顧得到。每班一周兩堂課,每次兩小時,共照顧四十八位難民。

投身教學助難民 自身經歷予鼓勵

Phillip是德國志工Karl的小兒子,今年十七歲,剛從紐西蘭讀高中畢業,精通德英法三語言,希望先工作一年再決定大學想主攻的科系,他熱心爭取承擔德文教師的機會,經志工面談又試教後,決定錄用,負責教 Niederbergheim 與Belecke 各一班。

Niederbergheim的另一班由教學經驗豐富的Heike女士負責,以上三班的難民含多國組合,安排有會英文的小老師協助。

最後一班在Suttrop,全都是阿拉伯語系難民,由精通英阿語言並有簡單德文基礎的Khaled Karkarli 負責。Khaled Karkarli老師也是難民,大學英文系畢業後逃離敘利亞。途中有七次牢獄之災,到德國十個多月還在等待庇護決定,活得非常負面,也整天待在房間內。志工安排了科隆市一日遊,開導他並鼓勵承擔教學工作。

前來上課的難民需簽到,而一位中年長者David Khatib先生,是新加入的志工,三十五年前自黎巴嫩逃到德國成家立業,現有一個四人小公司,他熱心的現身說法,鼓勵難民認真學德文。
前來上課的難民需簽到,為了鼓勵難民用功學習,慈濟志工也說明獎勵辦法,並解說將來會有兩次驗收測驗。(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為了鼓勵難民用功學習,志工準備筆記本與筆,在老師與難民們面談確認教學時,親手交與難民說明獎勵辦法,並設定兩次驗收測驗——A1與A2。A2通過的難民,會予報名參加正式檢定測驗,通過者,慈濟將贈予二手筆電做獎勵。

左斯特慈濟志工大力奔走,克服種種困難,幸能在德國與其他慈善組織合和互協,共同為難民與德國社會付出,為的是鼓勵遷入左斯特的難民們在學習德文後,能有機會出外走走,練習德文以及結交德國朋友,同時給予難民適時適宜的觀念溝通,希望難民能夠走向正確方向,在安定生活之餘也有機會成為手心向下之人。

(文:向敦維、謝雅嵐、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綜合報導 2015/09/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