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臺灣 風雪中送暖

2016-03-04   | 葉子豪
2013年元月中旬展開冬衣發放,陳秋華及漢娜(Hana)致上祝福,婦女手中的綠色袋子為阿爾塔卡富組織提供,象徵著慈濟與該組織跨宗教合作的愛心力量。(攝影者:蕭耀華)
十八萬件冬衣自臺灣送抵約旦,在2013年元月中東難見的大風雪中,溫暖了身在異鄉的敘利亞人。走過顛沛流離的難民感恩臺灣,也祝福好心人永遠平安幸福。
天寒地凍中 長途跋涉送溫暖

2013年才剛剛開始,暴雨及冰雹元月8日驟降在約旦首都安曼(Amman),造成多處淹水,公路上不時可見車輛進水拋錨的事故。之後隨著氣溫下降,冷雨轉為大雪,在難民人數眾多的北部耶北特省邊城南薩,當地省長於元月10日早晨六點發布命令,要求所有慈善組織暫停一切發放行動,以免敘利亞難民為了領取物資,強行外出導致受寒生病。

坐落在安曼的慈濟分會,志工們看著雪花片片飄落,聽聞全約旦停止上班上課,心底的牽掛更深——何時能送出來自臺灣的冬衣,讓承受這片酷寒的敘利亞難民暖身。

慈濟與阿爾塔卡富組織協議,將第一場冬衣發放延至元月12日,也就是在十二月底發放食物的老地方,位於南薩的地下室倉庫。

巴士從安曼上路,一百公里、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慈濟分會負責人陳秋華再三提醒志工們,要用雙手把摺得整整齊齊的贈衣,恭敬地送給敘利亞難民,「我們不是發衣服,而是為臺灣傳愛。記住,你是上人的手。」

連續三個月 致贈罐頭與冬衣

約旦的城鄉多半屬於「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區,歲末時常有降雨降雪,證嚴上人體恤難民流離之苦,早在去年十月就呼籲臺灣慈濟志工,展開募集冬衣的行動。

慈濟在南薩市阿爾塔卡富組織的倉庫,舉行首場冬衣發放;建築外牆廣告母嬰畫面溫馨,和敘利亞難民排隊領取冬衣的清苦和焦慮形成強烈對比。(攝影者:蕭耀華)
六個貨櫃、十八萬件二手冬衣中,有一半來自冬季溼冷的北臺灣;在相對溫暖的南臺灣,志工們也盡力而為,裝了滿滿一個貨櫃。

愛心貨櫃在2012年11月下旬上船啟運,歲末到達約旦阿卡巴港(Aqaba)。在辦理這批衣服出關等程序的同時,慈濟志工12月29日起連續三天,先於南薩展開三千五百二十一戶的食物與日用品發放。

每個「生活包」內,有罐裝的豆子醬、番茄醬、義大利麵和茶葉、肥皂等。對失去家園的人來說,再也沒有比容易保存的食物用品,更切合所需的了。

發放現場,透過約旦籍志工阿比爾的翻譯,從愛爾蘭前來參與的慈濟人吳嘉萊,向難民們轉達了全球慈濟人的關懷之意:「上人的心和大家同在,我們也相信您們一定可以度過這個難關。」

「鞠躬!」陳秋華回復軍人本色,志工們聽口令,以九十度彎腰的姿勢將物資呈送給難民們。

不少人破涕為笑,看得出壓力減輕不少。「我和國內親友失聯了,來到這邊四個月,還沒有拿到任何救濟物資。」薇薩爾(Wisal Mohamad)女士看了看生活包內的物資,表示這些東西符合她的需求;由於一個孩子罹患糖尿病不能吃甜食,那包八百公克的奶粉,正好為他提供營養。

阿哈瑪德嘎爾塔(Ahamad Kar Tal)先生說:「我到這邊一年了,因為在戰亂時受了傷,很難找工作謀生,失業兩個月了。」在拿到生活包之後,他露出了笑容。


濟貧十五年 關懷牧民與難民

1997年,幾位臺灣移民開始在安曼推動慈濟會務,十位已受證的志工,除了陳秋華、陳得雄夫婦四人及黃惠珍是華人,其他均為本地人。十五年來,濟貧向來是他們責無旁貸的福田,從貧病交迫的老華僑,住在沙漠裏的遊牧民族貝都因(Bedouin)窮人,在約旦落地生根的巴勒斯坦難民,到如今的敘利亞難民,援助對象相當多元。

由臺灣志工細心整理或洗滌的禦寒衣物,致贈給難民,小女孩領取圍巾後,立即圍在頸間保暖。(攝影者:蕭耀華)
在安曼,山頭上的阿頓區(Abdoun)是令人嚮往的高級住宅區,但谷底的窪地阿頓(Wadi Abdoun),卻有如荒地一般,貝都因孩子在垃圾、廢石瓦礫間玩耍,大人則用塑膠布、木條勉強撐起簡陋的居所。慈濟人關懷這個被人視而不見的小聚落,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熱食發放,已超過十年。

「窪地阿頓的居民,很多人月收入不到一百約幣;但阿頓區中上家庭的人吃一頓飯,可能就不只一百元。」陳秋華簡要說明了驚人的貧富差距。但這種情況就要改變了,因為政府打算在這裏開馬路,不久後,住在谷底的二十三戶貧民全得搬離。

看到志工前來,小孩們一擁而上,婦女們也開始聚集;一行人擺桌置物,把米、糖等物資陳列開來,讓照顧戶依序領取。

「請您和她們說明,這個袋子不要丟掉,下次來領食物時要帶來喔!」陳秋華請在地志工漢娜拿「大聲公」向媽媽們說明。

物資發放後,重頭戲熱食發放登場,鄉親們先盛飯,再由大愛媽媽盧布娜(Lubna)淋上熱騰騰的豆醬,接著領取柳橙、香蕉、果汁,還有麵包及蛋糕。

由於家裏沒有多餘的桌椅,領到熱食之後,大夥兒小心翼翼地手持餐盤,放低姿態餵孩子。志工童文雀蹲低身子,由她餵食的小女孩則跪在地上,一口一口地吃著難得的熱飯,一大一小的互動就像媽媽和女兒。

「他們平常吃大餅配紅茶,很難得吃到這樣的熱食。」多次參與慈濟發放的臺灣留學生劉勇男解說道。

無畏人力薄 散播愛心與和平

儘管國籍不同,約旦本土志工慈力(左)與敘利亞難民卻可謂同文同種的阿拉伯人,更能理解難民的痛,紓緩對方的苦。(攝影者:蕭耀華)
跨年之際,約旦慈濟志工以不到三十名的人力,完成了耶誕節後的敘利亞難民食物品發放,2013年第一個週末的南部本土部落關懷,以及元月12日到14日兩千一百七十九戶難民冬衣發放。

「午夜的冷,讓人顫抖不已,但我們住在家裏,有暖氣、毛毯、食物,他們什麼都沒有。」想到難民的處境,本土志工漢娜就感到心情沉重;但當她參與了冬衣發放,「那讓我如釋重負,因為他們拿到冬衣之後,都好快樂喔。」

約旦志工將持續發放衣物和環保毛毯,也計畫針對敘利亞難民醫師自辦的診所及收容所,提供藥品、食品、物資等援助,陪伴因戰火成殘的敘國鄉親,度過當下的嚴冬。

對於流離在南薩、安曼乃至阿卡巴等城鎮,數以萬計的敘利亞鄉親來說,慈濟所能照顧的戶數有限,但多幫助一家、多安一個人的心,就能多散播一顆愛與和平的種子。

(文:葉子豪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54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