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兒歷烽火 為姊妹尋生機

2019-06-20   | 曾美姬、賴花秀
敘利亞媳婦賴花秀(中)精通阿拉伯語,除了人文真善美功能以外,也兼任翻譯。(攝影者:曾美姬,地點:約旦河谷法努希村,日期:2019/05/05)
那一年,身為穆斯林的賴花秀無法以頂禮方式,表達她對證嚴上人支持援助敘利亞難民的感恩;然上人和藹與親切的關懷,及志工大愛精神深深烙印在賴花秀心中。

2019年5月,她在歐菈學校對著學校老師與志工發願:「我今年要培訓,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慈濟是我的家,陳秋華是我的兄長,未來漫長之路需要大家給我鼓勵。」

尋求心靈寄託

1962年出生的雲林人賴花秀,以前上班的公司老闆是敘利亞穆斯林,也介紹臺北清真寺的大教長給同事認識,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伊斯蘭教,但到她正式信教之前,還有段漫長之路。

正值青春年華的賴花秀,尚未成為莫斯林。(賴花秀提供)
賴花秀在敘利亞公司上班後,遇到一些家庭與感情方面的挫折,甚至得了憂鬱症,突然有不知何去何從之無力感。在心裡無奈掙扎的狀態下,想找心靈的寄託,於是她在計程車上祈禱:「無論你是主、是神,請讓我接近你。」

很奇妙的,心裡有股聲音在吶喊:「要到臺北清真寺,更進一步了解。」當時清真寺沒有什麼人,有一個長輩看到賴花秀在偌大的寺裡閒晃,於是過來對談,並引導她進一步學習阿拉伯語。

於是賴花秀就前往伊斯蘭文化苑,開始學阿拉伯語、伊斯蘭知識,當時班上很多同學都不是穆斯林。賴花秀在這裡遇到啟蒙老師,送給她非常關鍵的一句話:「要打開你的心,伊斯蘭是造物主創造給人類,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不要以單純的宗教去面對。」

有一天她做了一個夢:老師要帶她去一個非常美的地方,卻走上了一條非常坎坷荊棘的石頭山路,賴花秀邊走邊抱怨,在旅途中老師卻要她忍耐,最後到達目的地,發現那裡真的有天堂般的美境,她當場喜極而泣。

之後,上課時她仍如常地提出疑問。有一天,一位穆斯林兄弟告訴賴花秀:「妳一直發問,也解決不了妳的問題;如果妳成為穆斯林,會讓妳更接近、更了解,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1989年,賴花秀在二十六歲時,正式成為一位穆斯林。她一出門就戴上頭巾,回家入門之前把頭巾拿下,因此有段時間,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主的父母並沒有發現她已改奉真主。當父母終於知道後,由於禱告與飲食的不同,她的父親曾有九年時間都不願意與她一起出門,甚至激烈地要斷絕親子關係,她只好搬離家獨自生活。

1999年離開敘利亞公司後,賴花秀另找工作卻處處碰釘子。在早年,臺灣一般人對戴頭巾的穆斯林不夠包容;即使已被錄用上班了,因為生活習慣與大家不同,而被迫離職。直到她出嫁、生了一個兒子,父親終於接受她是穆斯林的事實,重新接納了她與她的敘利亞籍夫婿。

敘國內戰爆發

2007年,賴花秀一家人回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定居;但平靜的生活並不長久,2011年初,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爆發武裝衝突,大批難民從鄉間湧向大馬士革。

賴花秀接到朋友的求助訊息,匆忙地將家裡多餘能捐贈的物資整理好,開車駛進一條不大且擁擠的小路,停好車後步行到約定的地方與接應者會面後,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走在彎曲的巷道裡,找到真正要幫忙的對象,他們一戶六口居住在不到四十平方米,約十三坪的兩個房間,沒有多少衣物、廚具等物品,在大馬士革三天,只能靠朋友帶來的大餅及飲水維持著。

賴花秀原本想請他們敘述逃亡經過,並將處境攝像起來告訴世人,但男主人驚駭拒絕的表情,好像在告知:「坐在大巴士上,經歷槍林彈雨的逃亡後,請給我們平靜安寧,我們真的害怕更殘酷的迫害。」
 
帶著無限的悲傷與感慨離開後,隨著另外的接應人進入第二戶人家。進入不到十平方米房間,較年長的媽媽打開肩膀的槍傷,傷心的訴說著在大馬士革公立醫院就醫,卻因為是災區來的居民被拒絕治療,也無法負擔私院昂貴的醫療費用……

在前往第三個家庭的路上,賴花秀已經掩不住心中的悲慟,幾乎泣不成聲!朋友忍住淚水,鼓勵著她:「我們若不能堅強,何來力量幫助許多無辜受苦的人呢?」

回程,他們經過一條大馬路,竟然看到載滿全副武裝士兵的軍車及多部坦克車,證實了親戚說的:「坦克車都到大馬士革市區了!」
在慈心之家,賴花秀為大愛臺記者翻譯。(攝影者:曾美姬,地點:約旦安曼,日期:2019/05/06)

向慈濟尋援助

2012年6月,她帶著十歲的兒子返回臺灣探親,而丈夫希望她暫時不要回去了,戰火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一家人分隔兩地。

賴花秀身在臺灣,卻心繫在戰火下的家人以及無辜的百姓,她向臺灣穆斯林朋友馬儁人詢問,如何找到資源來幫助敘利亞戰亂中無辜百姓?曾是大愛電視台記者的馬儁人建議她找慈濟,但在敘境內幫助難民的幾位老師與朋友持反對看法:「為何要請佛教徒來幫我們?」

鬱悶中的賴花秀,徵詢先生的意見,他贊成求助慈濟,他說:「當自己苦難中,有人願意來幫我們,要感到幸福與感恩,為何拒絕幫助我們的人呢?」她得知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回臺灣,募集了六千條毛毯及十八萬件冬衣,以及在約旦當地採購糧食物資,在難民營展開發放。此舉令賴花秀非常感動。

2013年4月12日,賴花秀親自到花蓮感恩陳秋華與慈濟的關懷。她說:「真的很想上前擁抱證嚴上人,感恩臺灣慈濟萬里運送愛心。」從慈濟人的關懷行動中讓她知道:「原來敘利亞人並不孤獨,還有一群人默默在關懷他們。」
賴花秀讚歎陳秋華的大愛精神,要學習他付出無所求的謙卑心。(攝影者:許斐莉,地點:約旦安曼,日期:2019/05/06)

走上慈善道路

隔年11月,賴花秀一來到約旦就接到陳秋華的關懷電話:「妳有沒有保暖的衣物?」第二天,陳秋華與陳高怡怡夫妻倆就帶著毛毯、背心、睡袋來探望。在異鄉有家鄉人關懷,賴花秀至今提及仍忍不住哽咽:「那股暖流,不只是身體保暖,更是給予滿心的溫暖。」

之後,她隨著陳秋華探望照顧戶,看著他們夫妻提著沉重大米,爬著非常陡峭的階梯;那刻起,她對自己說:「要緊跟著向他學習,要好好發掘師兄的寶庫,學習那分付出無所求的謙卑心。」

2017年,全臺串連舉辦「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陳秋華約旦飛越千里,來到每一場音樂會向場內民眾行跪拜禮,致上最深的感謝。賴花秀親眼見到魁梧的大男人五體投地的姿態,當場淚崩而泣不成聲。

現在,賴花秀隨著約旦志工團隊奔波於黃土沙漠,關懷貝都因部落以及敘利亞難民,她的阿拉伯語專長發揮很大的作用,同時也兼當真善美,記錄當地慈善工作點滴。她從陳秋華身上見證了超越宗教的大愛,也試著跨出藩籬,擁抱蒼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美姬、賴花秀 約旦報導 2019/05/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