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啟動線上共修 方法變初心不變

2020-04-16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潘俞臻
同步線上共修,虔誠的心不變,而且凝聚了更多的善念,一如證嚴上人叮嚀,行動如常、精進如常。
凌晨四點二十,靜思精舍主堂梵唄聲準時響起,誦經聲喚醒大地。2020年4月16日(農曆3月24日)是慈濟五十四周年,因應新型冠狀肺炎防疫不宜聚眾,少了往年的菩薩雲來集的盛況,靜思精舍一如日常,平靜、自在、從容……然而周年法喜絲毫未減,因為全球慈濟志工在雲端,同步連線。
 
雲端共修 同步參與零時差
 
「往年的周年期間會辦的活動,其實都沒有減少,只是我們透過網路連線廣邀大家來共修。」宗教處劉家芸表示,因應防疫,周年活動都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就地同步參加,「整個周年期間的法華經共修,人數是比以往更多的。以往平均一天是五千多人,今年平均將近一萬七千人,國家數也是變多。」
 
同步線上共修,虔誠的心不變,而且凝聚了更多的善念,一如證嚴上人叮嚀,行動如常、精進如常。其實不只周年活動,慈濟直播線上共修,首次啟動是3月8日的精進日活動。
 
首次直播共修,除了透過youtube頻道,還有九個FB粉絲頁,其中包含志工經營的「慈濟@臺北」等六個粉絲頁同步發送畫面。首次跨出腳步,志工發揮創意設計文宣預告邀約。一張長輩們熟悉的日曆,換成新世代的語言「線上見」,不但慈濟人感到溫馨,還衝出了同溫層受到注意,有人留言:「慈濟不一樣了。」、「慈濟變年輕了。」當天,共三十個國家超過十八萬人次同步觀看,在數位時代,實現佛陀說法各方菩薩雲來集。
 
也因為線上直播,讓人重新解讀慈濟,然而慈濟真的不一樣了嗎?「慈濟走過五十多年來的心是不變的,一起往前推動愛的行動、齋戒的虔誠懺悔,都是如常的。」宗教處劉家芸說:「在疫情之下,我們變得更謙卑的去準備向前的一步又一步。」
 
劉家芸表示,慈濟一直都和時代緊密接軌,初心一直不變,但做法可以調整。不過,要打通一條過往並不熟悉的路,也並不是一蹴可及。劉家芸把這一波的新冠疫情當作是突破的轉機,為了順利上線,宗教處串連資訊處、公傳處、文史處、大愛臺,加上國外志工的協助,圓滿線上直播共修。
 
志工發揮創意設計文宣預告邀約,一張長輩們熟悉的日曆,換成新世代的語言「線上見」,不但慈濟人感到溫馨,還衝出了同溫層受到注意,有人留言:「慈濟不一樣了。」(慈濟志工提供)

雲端連線跨地域 同步翻譯如臨現場
 
抓住時機,不熟悉網路的長輩也在家人或法親的幫助下,連線共修;後來全球各個國家紛紛傳出疫情,政府下令鎖國、封城,還對民眾祭出禁足令。停工、停業、活動喊停,人與人互動減少,志工聞法若渴,宗教處體貼志工需求,在各方面集思廣義,一次又一次突破,4月份精進日同步直播,不僅平臺增加,還同步提供十種語言的即時翻譯。
 
「同步翻譯對各地的翻譯志工而言,並不困難,在過往的營隊的訓練下,大家都很有經驗。」宗教處張佑平表示,「最難的是如何讓翻譯者的聲音,與現場的聲音,一起直播出去,讓收看直播那端,也能有在營隊一樣的臨場真實感,而且翻譯的語言只能在其對應的國家出現,更不能干擾到現場的聲音。」
 
張佑平學的是物理,對電腦科技並不熟悉,憑藉一股使命,上網尋找適合的「免費」軟體自學,一再嘗試修正,並確定其他翻譯菩薩屆時都能上手。他把這項任務當成是挑戰,以感恩心去接受,「因為有他們才需要有我們這些翻譯志工。」只要想到其他國家地區的志工,必須配合臺灣的時間,甚至很辛苦才能到有設備的地方連線,再難,張佑平都不忍心讓他們失望。
 
艱難的任務,張佑平做到了,「下線前,大家互道感恩!那真的是心的連結。」他覺得線上的每一個人,其實就是一起參加了一個「全球營隊」,沒有距離。
 
宗教處體貼志工需求,在各方面集思廣義,一次又一次突破,4月12日同步直播的頻道增加外,還同步有十種語言的即時翻譯。(擷取大愛新聞畫面)


(文:潘俞臻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花蓮報導 2020/04/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