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價值 回歸踏實

2019-12-0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有的人說『慈濟很有錢。』其實是很有心,不是有錢。沒有錢,我們就要募;只要你要做,我們誠正信實,取得人人的愛心;要做,我就拿出來,我的信心,有心人願意成就。」
【證嚴上人11月28日宜蘭溫馨座談開示】
「我剛剛坐車一直走,就會感覺風景優美。車轉到了向宜花這一個路上,風景之美,尤其是海面、尤其是山,真正的山海分明。我一路上,心地風光跟山海風光,我感覺很享受。我的腦海中沒有這麼空閒過,就是兩個鐘頭給我很海闊天空,很美很美。」

證嚴上人此次行腳第二十一天,也是最後一天,從臺北啟程往宜蘭,準備回歸花蓮。在宜蘭與慈濟志工舉行溫馨座談時,上人談及這次行腳的感恩心情,來自於志工們、社會賢達紛紛來分享慈濟因緣,人人都是「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

「這二十天很飽滿,很飽滿,因為我要開始要(推動)大數據、大事記,大事記與大數據,大事、大數,我很期待,在慈濟五十多年來,好好地把它大數據、大事記,把它編好。」

具體數字證足跡 莫忘心念大事中

本次上人行腳,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統計數據顯示,十六場的歲末祝福中,約四萬零六百人次共同參與,上人並為一千三百三十八位新委員、新慈誠、新榮董授證;全程在臺北、桃園、新竹、宜蘭共有六十三場溫馨座談,也有近一萬五千三百人次參與。

「一路走,一路聽,真的天天我感受很多,有的都像這樣溫馨分享,每一場都將近五千人以外;在客廳裡,每一場都差不多也是都一、二百人。每天換好幾梯次,總是坐下來,我就要聽來莫忘那一年,聽大家在分享。」

每一個人參與慈濟的時間不同、因緣不同,連投入的志業或社會服務都不同,相同的是每一個人都透過付出而豐富了生命價值。

「慈濟,他們投入四十多年、三十年等等,這時間、歲月帶走了一切。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二十年前,我看到的他們,那時候他們看到的我,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歲用在過。但是有一個是帶不走,是生命的價值,真正的踏地、實地,我們的方向,我們的腳有走過,我們真的走過,這是帶不走。」

曾經付出留子孫 典範傳承是功德

每個人回憶自己投入的服務、所經歷的人生,分享出來也讓自己的家人與子孫瞭解,在慈濟中所付出的價值所在。

「師父此時,一直要大家腦中有記憶,我們大家拿出來分享。不是一個人(說),要大家來聽、做見證,不是自己說自己的話,『我過去怎樣……』天花亂墜,不是!(是)那個時候,有你有他,我們大家作伴做什麼事;除了他、你,有大家,還有未曾聽過的。他們(子孫晚輩)也聽,『原來我的父母那個時候,為何不要顧家庭?』你們的孩子都會說,你們都沒有在顧家;所以,現在都知道了,知道父母親踏過的路,還有做過的事,對我們臺灣的社會,是怎樣建設穩定下來。」

隨著時間過去,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法則一一浮現,每一個人在生命旅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典範,將是留給後代子孫更好的財產。

「我感覺這回我出來,看見他們(志工)自己做,還有傳承,他們的孩子、孫子都帶出來,也來受證。我希望你們也如此,這是好家風,積善之家有餘慶,『阿公這樣做,母親這樣做,我也希望這樣做。』這都是對社會有付出。所以傳好家風,讓他們的父母親來現身說法,讓他給兒子、孫、兒女都來聽,這實在很好。」

感恩重建昔日照 今日已成社會樑

慈濟志工曾經在臺灣與海外付出的實跡,點點滴滴透過「莫忘那一年」的分享,也讓後人理解,慈濟是這麼走過來的。

「九二一,很多的自不量力,那個時候大家,資深的都有去大中部,去住了都一、二年,從頭做到尾。女眾去香積,也去搬磚塊;男眾去建築(工程),也有去鋪水泥、鋪地磚,大家都有做過,現在再回想真的很溫馨。」

慈濟基金會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上人不忍學生在臨時教室上課,推動了重建五十一所學校的希望工程,也多次前往學校探望學生。上人回想,當年由攝影大師阮義忠所拍攝的一張照片,影中的小女孩蔡宜庭如今已經長大。

「那些路,依然還是平坦,那些學校(培育過)已經幾屆、幾屆過的學生,現在已大學畢業了,我們若去把他接下去中學、高中,(現在)這些孩子都大學畢業了,而且他們(在)社會工作了。我今年(2019年)6、7月我又去臺中,所看到了那個女孩,(當年)我安撫過她的心;這位女孩來臺中,拿著那張照片,跟我說:『這個就是我啦!這個,被安撫就是我啦!』她現在是老師,是主任,還是在教育裡。」

點滴資源最善用 長遠彌新延物命

上人鼓勵宜蘭慈濟志工,說明在慈濟所付出的行動,都是考慮長久使用,且對社會有益。

「我們那時候,幫他們蓋大愛村,我們去借土地,整片的土地跟人家借回來,我們怕去損到人家的土地,還特地(用)連鎖磚,鋪到兩、三年後,他們(災民)復建(新房子)了;這些(組合屋)的東西不必用了,我們再去拆,一顆螺絲都不浪費,一組一組、一間間的房子,我們都支支、骨骨都把它撿在一起,螺絲包一起;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用。」

慈濟不僅是暫時讓災民居住而援建的大愛村,長遠地考量不損害大地的作法;所援建的希望工程學校,也是要考慮安全、穩固且讓校方容易維護。

「我們委員們那時一直一直勸募,點滴不漏,不只是當時發揮很大的資源運用,資源沒有把它漏失掉,我們都把它蓋好,每間學校你們現在再下去(中部)看,再去摸一摸,還是依然不新不舊。」

有價人生做就對 誠正信實無愧對

慈濟用心推動每一項工作,事不論大小,都盡心盡力成就。這也是秉持誠正信實,點滴資源都不辜負捐款者的愛心。

「有的人說『慈濟很有錢。』其實是很有心,不是有錢。沒有錢,我們就要募;只要你要做,我們誠正信實,取得人人的愛心;要做,我就拿出來,我的信心,有心人願意成就。」

不論有形錢財的付出,慈濟人願為社會投注心力,做到最好。

「他就是要做,因為有形的不賺,但是剩下的是功德,而且是傳給孩子,這就是福蔭子孫——他賺幾億,不知道子孫要不要把它守著?給子孫的,(是)親自去做,這就是子孫生命中的福。所以師父一路下來,就跟大家說,生命的價值就是這樣。」

上人鼓勵宜蘭慈濟志工,也感恩他們在2019年10月1日南方澳大橋斷裂的事故中投入。

「感恩!幾次的大風大浪,少不了慈濟人去面對。那裡的橋、路只要有事,還是『喔!看到慈濟人來了。』平常慈濟人出去,沒人要理會你們,有事情的時候,藍天白雲出現,我聽很多,都說『慈濟人來了!來了!』這種人需要,讓人安心,這就是價值。所以,有價值的事情,做就對了。」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