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步 今生無悔

2019-12-0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我的師父給我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我心裡一震撼,開始三頂禮,為佛教;第二頂禮,為眾生;第三頂禮依教奉行,這再也沒有停歇過,這樣五十幾年了。現在我要向師父說,『我已經這樣走過來了,此生無憾!』」
【證嚴上人11月16日臺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開示】
「時間過得真快,每一年的歲末祝福就是要來表達時日已過。一年又過去了,時間不斷地流逝,秒鐘就無法停留;所以從秒鐘而累積鐘點,日夜那就年了。時間,我們要感恩,珍惜它。」

到了歲末年終時節,證嚴上人於11月16日在臺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典禮上開示,回憶起慈濟路的篳路藍縷,尤其推動醫療志業是從成立義診所開始,慈善與醫療便密不可分。

「從慈善五毛錢開始,一直沒有停歇。醫療真說起來是四十七年,因為我們從慈善開始發現到了,貧病就如孿生胎兒一樣,貧而病,因病拖垮了家庭而貧,所以貧病交加。我們慈濟開始六、七年間就有義診,成立了義診,在那義診就已經展開了一世情。從杜(詩綿)院長、曾(文賓)院長、楊(思標)院長,前前後後那一分醫之情、情之深。」

扶助興醫一世情 醫療宿老淵源深

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提早竣工,一路襄助上人完成建院的杜詩綿院長抱癌就任,在上人全然的信任下,將生命餘暉奉獻給慈濟。

「杜詩綿這樣的好弟子,在醫院,我去看他,他跟我說,『師父過去都很感恩也很滿足,能在慈院五年。』本來宋瑞樓教授已經宣布他三個月的生命,明明我到他的病房去,他還有精神,雖然住院了,餐車靠近他的床邊來,上面放的不是食物點心,不是,就是一大疊、一大疊的公文。我說:『現在怎麼不養病,還在看公文呢?』他說閒著沒事很難過。我眼睛抬頭一看,衣架還排在角落,白袍還掛在那裡。我就說:『這個時候,你醫生袍還放在這裡。』他說:『我躺不住,我的患者一定要看。』所以他每天巡房,雖然幾天來沒有開刀,但是,病人還在住院,他去巡房。」

慈濟醫療志業的奠基與臺大醫院淵源極深,除了時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臺大醫院院長副院長的杜詩綿教授,以及協助牽線的前臺大醫院院長副院長曾文賓等人的鼎力支持。在慈濟醫院缺乏醫師時,也由臺大醫院支援實習醫師前來花蓮駐院。林林種種,都讓上人每每提起醫療志業,都感念不已。

「那時候,我們有很多都需要經過臺大院長來幫忙,所以,就要去拜訪楊教授;楊思標教授就開始關心、幫忙、付出,一直到了醫院蓋好了,我們緊接著護理學校就請楊院長來當我們的護理學校第一屆的校長,那個時候剛好他是在臺大退休,就請他來接我們護專第一任的校長,那是不管是醫療蓋好了,緊接著教育開始,都一路走過來很幫忙。」

生命法則無人免 壽量寶藏振身命

前慈濟護專校長楊思標教授於2019年過百歲壽辰。上人除了感念這群醫學宿老對慈濟的付出、對醫療的奉獻,也從他們身上看見自然法則。

「記得他(楊思標教授)在九十歲,還是每星期五,還會到醫院定時看病、看X光片,他都會沒有缺席,回花蓮就會到精舍,看到他去年(2018年)自己走路還挺挺的,看到他的身影走過廊道進入會客室,我都很讚歎;到了今年才發現到,好像很快速的那樣的自然法則的老態,同桌吃飯,那一餐飯我才發現,原來這麼堅強的鐵人,對於醫療奉獻一生的大醫王,在近百歲這個時然竟然拿碗、拿筷子已經有一點拿不動了。總而言之,給予我也是很震撼。」

猶記兩年前的歲末祝福,上人勉勵年長的慈濟志工不要因年長而淡出,為了鼓勵大家,提出了「壽量寶藏」的概念。然而當看見楊思標教授的身行,上人也感嘆歲月催人。

「從那一次開始,我看見了自然法則,人人逃不過,自我心理影響,就會感覺得我多少(有年紀)了……好在,兩年前,前年我向著慈濟人說,『你們不老,你們寄五十歲來師父這裡,師父開一個壽量寶藏,大家都可以來寄五十歲。』果然大家都挺起腰桿,這段時間大家都會來跟師父說,『師父我年輕起來了,我會再重新,我會用年輕的心來做慈濟事。』這都是很感恩。」

上人向來都是說我所做,因此對於年長者所提出的壽量銀行,自己也受用。

「自然法則總是難免,有生活上的行動不便,但是心態給予自己的力量,這樣給他鼓勵一下,大家都再提升。現在想到『是喔!我也要寄五十歲在我的壽量銀行。』每一天當我累了,腰已經差不多彎了,及時提醒,三十出頭歲,該挺起腰桿,展開肩頭,就會及時再振作一下,這就是人生。」

病纏如常身受苦 醫療盡責解煩惱

上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一種型態? 

「我的人生從年輕時帶病就開始,帶病人生,也常常點滴人生——這總是跟在做功德會一樣的,一點一滴,一點一滴累積的,很感恩,五毛錢可以從六、七年後就義診開始,一直到現在,跟醫療有關已經四十七年,看見了世間苦難。」

面對著臺北慈濟醫院醫、護、藥、技術與行政各職類的同仁,上人以佛陀所說「四念處」,說明人身苦之根源。

「總是,人生體會到身受是苦,這佛陀說觀身不淨,沒有乾淨的,醫師們所接觸到的每一位病患,外科,肚子剖開、腦部剖開,都是不乾淨,人的身體哪一塊是乾淨的?不乾淨,佛陀這麼說,觀身不淨。」

「還要觀受是苦,病人帶著不乾淨的身體。已經四大不調和,他的身體也是四大不調和,有病來找醫師,可要知道,他苦啊!他的感受,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他的感受是很苦,醫師應該在那個時候也有壓力的苦,你們面對的病人,每一位病人都要讓他愁眉苦臉進來,哀叫進來,讓他換一個歡頭喜臉,而且可以解決他身體上的病痛出去,這都是醫生對病患的人的承擔。」

上人感恩醫療人員,素日都承擔著醫治病患健康的壓力,尤其感恩醫院院長率領主管們,在北部地區扮演了守護健康的醫療磐石。

「醫療做好,我的確安心,感恩院長,很有承擔,各位副院長很合和互協,就像那粽串,希望靜思法脈,莫忘佛教的精神,為佛教為眾生。」

六字一生不離軌 一字一步法華道

靜思法脈的精神源頭,下化為慈濟宗門各志業,即是印順導師給予上人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

「我的師父給我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我心裡一震撼,開始三頂禮,為佛教;第二頂禮,為眾生;第三頂禮依教奉行,這再也沒有停歇過,這樣五十幾年了。現在我要向師父說,『我已經這樣走過來了,此生無憾!』」

上人感恩靜思弟子一路追隨,以師志為己志,開始鋪設這一條人間菩薩道。

「很多很多的慈濟人,慈善工作開始,是委員慈誠隊這樣付出,幫我鋪路;我是把經典鋪路,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就按照經典所鋪的路,一字一步踏出來的,我好感恩!整部的《法華經》,入根本的教育,明心見性,佛知佛見,希望大家都了解佛陀開悟,宇宙天地合而為一那個精神,如何探討生命的泉源,如何探討物理的來的起源。」

從浩瀚佛法探索其中的科學觀與生命觀,就能清晰地實踐佛法所指引的人生方向。

「現在科技愈發達,愈證明佛陀的宇宙觀;醫療愈發達,愈證明佛陀的生理觀。這一一都在佛的覺悟中所含蓋的真諦道理,就這樣走過來,向來我都沒有脫軌過,沒有脫離過這個軌道,所以我對自己感恩,也對自己沒有脫離寸步分寸而無憾;真正也感恩慈濟人。」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