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所需 靜思篤行

2019-12-2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靜思就是靜思惟,靜思惟三字就是禪定,靜地的思惟人間疾苦在哪裡,要如何解開人間的疾苦,這都是佛陀來人間想要做的。」
【證嚴上人12月28日雲林歲末祝福開示】
「真的是四大不調和,每天晚上的新聞,我一定一定要看大愛臺的新聞,很關心天下事,尤其是天下,四大地水火風,這是整個地球最重要,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訊息。」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第十一天,在雲林歲末祝福中開示中,提及慈濟環保的作為,不僅在氣候變遷中是實際改善的行動,其所蘊含連結天地萬物的佛法之道,也是慈濟人應深思、力行的。

「剛才所看到的這種環保,這是不是多餘說的話?不是,現在要跟大家說,很多人心造成的(災禍)讓大地脆弱。(人們)方便用、隨時丟,會造成大地硬化——塑膠無法分解,幾百年後它化不開,它大地滿滿是,大地無法呼吸。(大地)肺部已經受損了,因為(森林被)砍伐,本來已經受損;加上塑膠,這平地一直埋著垃圾無法呼吸,整個大地如人的身體燙傷過一樣。」

皮膚毀傷痛入骨 八仙塵爆見真情

大地受毀傷,如同人的皮膚遭受傷害。2015年6月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造成十五人往生以及四百八十四人程度不一的燒燙傷。

「幾年前,臺北有一個玩樂區,多少年輕人在那裡玩,瞬間粉塵爆,多少年輕人全身燙傷,燙傷過後的身體,身體就是小乾坤,它毛孔無法出汗,無法吸收空氣,全身都癢,很難受。那時候,我如果來到臺北,這些燙傷過的孩子來關渡訴苦,苦啊!」

除了北區慈濟志工在事故之後,前往各醫院投入關懷,慈濟基金會也與臺灣專精於燒燙傷患關懷的陽光基金會合作,研發更適合傷患恢復的彈性布料製作成壓力衣,給傷患恢復與復健時能有更好的保護。

「慈濟要做的事,什麼時候有極需要,我們慈濟馬上要用心、動員用心,就馬上為他們、保護他們、緩和他們的痛苦。所以,不管是家長、孩子,家長是滿懷感恩,孩子也是一樣,有了這一件(壓力衣),對他們是緩和了他們身體痛苦,家長的感恩,那就是慈濟人的呵護著。」

八仙塵爆事故後,一位在馬偕醫院救治的年輕劉姓傷患,父母得從南投北上照料,家裡的葡萄園正值採收期卻乏人照料。慈濟志工得知之後,隨即聯繫中部慈濟志工動員協助採收、行銷,讓劉家無後顧之憂。

「果然(慈濟人)就是這樣,孩子受傷,(讓)父母放心照顧,經濟保持,這是慈濟人跟他們都無緣無故,我們能做到了那樣的無私大愛,讓他們生活無慮,沒有損失,專心照顧他的孩子,這也都是慈濟人所做的!很感恩。」

慈濟所為民所需 如此走來半世紀

上人回想起半個世紀前,在小木屋修行之時萌生濟世心願,在弟子們無悔追隨下,人人胼手胝足作手工、自立更生,從點滴匯聚成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仍是秉持著「苦人所苦,助人所需」的精神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

「從五毛錢開始,那個精神點滴點滴,那樣地點滴匯集,就像這樣子的一條線、一條紗,這樣的一紗一線這樣子的合起來,合起來,大家又有一個的愛的力量來呼喚,會員招會員,(會員)變委員,委員再邀會員,就一路走上來,一直到了慈善,大家,每一個慈濟、慈誠委員無不都是天天在做慈善嗎?」

每每全臺行腳,各地慈濟志工所報告的慈善工作、心得點滴,無不都是志工們在社區,深入關懷貧苦所需,體貼地為他們想法設法找資源,重建生活。

「一路走過來,聽到的都是居家關懷,哪一個家庭有孤老、病痛等等,慈濟人都是去關懷——說不定他的子孫,長年累月都沒回來看他,還是慈濟人在身邊照顧,常常去看他;當身體髒了,慈濟人幫他洗;當家裡亂了,慈濟人去收拾,慢慢的幫他清理。慈濟人比他的子孫親戚還要親,這樣的照顧,這種尊重生命的愛,這就是慈濟人很細膩的做到了。」

感恩、尊重、愛。上人提示慈濟慈善的根本精神,就是看見苦難,誠懇而體貼地幫忙解決困難,給予所需。

「社會需要,就是需要這樣的人群,慈濟人群,總是愛的付出、及時。」

孤苦長者需長照 菩薩招生需借力

隨著時代變化,慈濟慈善濟貧工作除了時值物資給予,也重視心靈陪伴。尤其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上人也期待慈濟對於長者關懷的「長照」工作,應該一如既往地誠懇與體貼。

「現在的老人不是有經濟問題,雖然有也不很多,現在最多的就是孤老——少年時辛辛苦苦培養自己的子女,畢業了在國外上班、創業,沒回來了;或是在臺灣讓孩子去都會區受教育,在那裡落實小家庭就在都會區裡。這個老家的父母總是不捨老家,兩人相依為伴,老的顧老的,萬一老的和老的當中若少了一個老的,那叫做孤老,孤老很寂寞,誰來照顧?」

當長者越來越多,需要被幫助的地方也更多,如僅僅是仰賴政府政策與制度來扶持,難免會孤獨長者被忽略遺漏。上人期待慈濟志工持續擴大力量,才能給予更多幫助。

「我一直在說,還是慈濟人,五十多年我們不都是做這一塊(關懷長者)嗎?我們一路走下來,保持了過去,加強在現在。我是一直期待社區,我們要把社區的慈濟人都菩薩招生,慈濟人要成長、不斷招生,要有慈濟人的無私愛,無私的大愛,有慈濟人這樣的規則,很真誠的把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那種子孫輩在關懷阿公、阿祖,跟老父母一樣,這樣的心態。」

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以幫助孤苦為志業,所以並不是一般的工作或勤務所能比擬。

「社服員和慈濟人是不同的。慈濟人我們慈悲喜捨,這就是慈濟人的心態,所以,我們都有誠正信實為大地,應該這兩句要調換一下,『誠正信實為和風,慈悲喜捨為大地。』我們應該就是要有這樣的誠正信實,就像是和風一樣,大家彎下腰來(付出)。」

深思明辨苦根源 莫枉空辯陷迷思

上人以在慈濟社區道場裡所呈現的佛陀形象來說明,慈濟人應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因應現代社會,深思社會的真正需求。

「佛陀是一個大覺者,他講宇宙的大道理。佛陀出現在人間,看見人間苦,所以他想到底要如何才能解開人間疾苦,就想一定要找出一條解開這種奧妙的苦在哪裡,所以他靜思,靜靜的思惟。靜思就是靜思惟,靜思惟三字就是禪定,靜地的思惟人間疾苦在哪裡,要如何解開人間的疾苦,這都是佛陀來人間想要做的。」

「尊重生命」就是慈濟行動的宗旨,上人明確指出:「我感覺到,只要人人理解這樣的道理,這樣的道理是佛陀來人間所發現的,也是佛法的源頭。宇宙間的大道理,莫過於生命,這個生命要如何來運用他,用出了生命的價值觀,要不然生命來人間總是苦,苦在空白的過去無知的使用,惹來了很多的災難,這都是無知。」

上人殷殷勸勉在座的志工們,除了知識,更要深思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起而付出行動。

「慈濟人,(全)世界都有,慈濟人所發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付出,那種膚慰付出,付出無所求,還一一道感恩、彎腰鞠躬。愛的能量要不斷凝聚,師父現在要出來的時間不多,你們要把握因緣,人借人的力,愛的力量,一定不要散失掉,菩薩一定要招生,環保要加強。」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