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殊勝法筵 法師齊讚歎

2011-08-30   | 胡雪芳
真融法師(左)表示,水懺演繹用很直接的方式呈現身、口、意、貪、瞋、癡的業障,讓人更容易接受、理解經文。(攝影者:王錦源,地點:彰化縣體育館,日期:2011/08/27)
人心欲望的不斷擴張,五濁惡世招致全球各地災害頻傳,慈濟人為了依循證嚴上人的慈示「唯有淨化人心始能對治五濁招災」,八月間依序在高雄、臺北、臺中、彰化舉辦二十四場《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藉以引導人人法入心,以大懺悔洗淨心靈無明,點亮心燈的同時也成為照亮大地的明燈。

齊誦經文撼動心 入懺法會滌心垢 

8月27、28日,彰化區「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上午於彰化縣體育館舉行媒體觀摩場後,晚間七點正式演出登場。有三場次,每場由一千零八位入經藏菩薩,以手語、歌曲、偈誦演繹《水懺》; 引導參加會眾共聚清淨虔誠的一念心,汲取悟達國師智慧,一起接受法水洗心,共行齋戒。社區裡許多寺院住持與師父們也參與此一殊勝因緣。

會場內,座無虛席,大家靜坐安心等待。當「愛和關懷」樂聲起,臺上臺下一起唱誦。隨著《爐香讚》起,大家齊心唱誦:「爐香乍熱,……」在莊嚴的唱誦聲中,開啟了這場殊勝的法會。

接著大螢幕播放著《法譬如水》開經偈,人人齊聲唱頌入了神,螢幕上的字義深刻地將法意融進會場上每位參與者的心,由「法譬如水序曲」、「煩惱意業生」、「意望深無底」、「一一悉懺悔」到「改往並修來」四段曲目中,說明了煩惱障的萌起與無盡,透過徹底的懺悔點亮來景的弘願,四段感動人心的教法,深植與會眾人心中。

兩個小時半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完美莊嚴的呈現,每一幕都深深震撼與會者的心。

創新演繹傳法意 法師同聲讚法筵

「阿彌陀佛,請問師姊,如何前往臺中高鐵車站?」

宜蘭縣羅東鎮「淨覺精舍」二位法師與從香港來的三位法師結伴而來。上清下勤法師表示,因邀約的法師臨時有事無法帶領,故不熟悉路程。他們一行早上八點由羅東鎮搭乘鐵路火車到達彰化,再轉計程車來到八卦山彰化體育館。
入經藏菩薩以《慈悲三昧水懺》故事唱誦演繹,與大眾結「法」緣。(攝影者:王錦源,地點:彰化縣體育館,日期:2011/08/27)


合心關懷幹事鐘銀柱師兄,即時調動機動車,由許金源師兄載送法師們至臺中高鐵站。

清勤法師說:「今天看見演繹人員以肢體動作及唱頌的方式,讓佛法淺顯易懂,並能善惡分明,奉勸世人行善,真是太感動了!」對於這樣的創新,上定下根法師感到十分佩服,她認為這樣的形式更能接引不同的社會大眾;而用手語搭配經文唱頌的方式,演繹《法譬如水》經文中最精粹的部份,讓初接觸佛法的人能與義涵更加接近。

第一次參與,使用音效與科技結合具現代感的宗教法會,來自香港的上真下明法師讚歎:「好因緣,今日恭逢盛會,很震撼!很攝心、太感動了!」

人類為了滿足私欲,不惜一切代價破壞地球的自然生態,造成的天災人禍,近幾年屢屢可見。佛法如甘露,雖然真理都在流傳久遠的經典中,但在繁忙的工商社會裡,少有人會去閱讀,即便是看過了,也未必能有所體悟。「水懺演繹用很直接的方式呈現身、口、意、貪、瞋、癡的業障。而口語化的經文朗朗上口,讓人更容易接受、理解《法譬如水》的意涵。」佛學造詣深厚的溪州鄉法圓禪寺上真下融法師如此述說。

觸法聞法眾攝心 體現佛法正當時

竹塘鄉「明航寺」的上如下願法師,感恩慈濟舉辦這場經藏演繹,讓廣大的會眾能參與其中,人人能接觸法、聞法,這樣法攝入大眾的心,佛法也才能生活化。

彰化縣田尾鄉「禪光寺」的上慧下文法師與上慈下文法師,讚歎慈濟志工用音樂、手語、舞台劇,演釋《慈悲三昧水懺》,詮
梁邱月阿嬤看完演繹後,也同聲附和,人人一定要齋戒、茹素、大懺悔。(攝影者:王錦源,地點:彰化縣體育館,日期:2011/08/27)
釋得淋漓盡致。加上經文字幕及舞台的燈光、體解生命輪迴的因緣果報、百態人生的戲劇張力,在在牽動著每一個人的思緒。

鐘銀柱師兄與法師分享,《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以手語及唱誦入經藏,對演出的菩薩來說並不輕鬆,不但要記手語,還要記隊形,經過六個月集訓,並全程齋戒。他指出,正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舉手投足間可看出入經藏者的用心。「『經藏演繹』不只是演出,而是讀經藏、入經藏。『以身入法、以聲傳法』唱出清淨的法理。」

以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及時間投入活動,志工們秉持著上人對慈濟人的開示:「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希望讓人人心念清明無染,時時反觀自照,在人群中彼此成就,將清凈大愛散佈於寰宇之間。」

七十二歲的梁邱月阿嬤看完演繹後,也同聲附和與強調,人人一定要齋戒、茹素、大懺悔。阿嬤笑呵呵的向志工表示:「這世界上有慈濟,是非常非常的好喔!」

散場的會眾帶著滿滿的感受回家,不論是震撼或是感動,這場年度的慈濟人文的化現,淨化、且啟發很多人心,改變許多人既有的習氣;對內修習,引法水入心,對外能攝心,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雪芳 彰化報導 2011/08/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