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接觸慈濟 做慈濟認識佛

2017-02-27   | 胡玉蘭
陳素花只要有活動,再遠她都想要參加。(攝影者:劉智遠 地點:臺南慈濟安平聯絡處 日期:2012/11/13)
「看到證嚴上人,就像是看到自己的親人那樣……」常在各寺廟道場拜佛的陳素花,1989年來到花蓮靜思精舍,看見師父們清苦的生活仍要發心救人,五十二歲的她感覺豁然開朗,找到了人生方向。

看到上人 找到了方向

1937年出生的陳素花,身為八個弟弟妹妹的大姊,在食指浩繁的家庭中養成了照顧別人的習性。嫁給先生蔡佳國之後居住臺南,先生有分穩定的工作,而她開了一家小雜貨店之外也替人做衣服來貼補家用,慢慢形成小康之家。

熱心的陳素花年輕時就喜歡拜佛,樂善好施聽到慈濟人勸募:「老闆娘,你願意來做善事幫助人嗎?每個月一百元。」她想都沒想地馬上就答應,而且每個月捐六百元,為家中的每一個人植福,但她每個月交錢,卻不了解「慈濟」。

1988年,慈濟志工林清波夫婦邀約她一起去花蓮聽上人開示,她看到常住師父們住的古早紅瓦片厝,幾片木板圍成的克難廚房、餐桌上的兩碟醃漬小菜……精舍師父們還不停地做著蠟燭、薏仁豆粉。出家人克難簡約的清貧生活,讓陳素花看了很不捨。

八十三歲的蔡佳國總是依照輪班,在靜思堂車道值班,用心於當下。(攝影者:洪淑真 地點:臺南靜思堂 日期:2016/12/17)
心地柔軟的陳素花開始思考「拜佛」與「學佛」的不同,她聽見上人開示:「佛在心中,法在行中。」認知到原先自己拜拜,只是求自己心安,她覺得師父說得很有道理,回到家之後,開始用當年慈濟人琅琅上口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理念跟朋友說慈濟。她知道,做善事越多人越好,所以不停地邀約會員,人數多時還高達好幾百人。而她一年總會有三、四次,帶著會員回花蓮聽上人開示。

夫妻同行 分秒不空過


1990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陳素花兩年後受證成為委員,就承擔臺南東區的環保幹事,宣導環保回收。

面對成堆如山的回收物,陳素花總是馬不停蹄地整理跟分類,先生蔡佳國雖然對她做慈濟不太認同,但總是心疼太太,幫著一起做,甚至開車載送。慢慢地,蔡佳國做成習慣,也改變了想法,從此投入環保。

「他做得比我還認真。每天早上六點多就開車出門,去各個環保點載回收,有時忙到下午四點多才吃中飯。」陳素花笑呵呵讚歎先生,自從蔡佳國於1998年退休後,就每天開自家轎車載回收,但那時的回收物裡常常夾雜著垃圾,車子裡會有蟑螂亂竄,於是夫妻倆邀約慈濟志工共同出資,買了一臺十多萬的中古車,專門載回收物品。後來因為蔡佳國年紀太大不能再開車,但還是每天把住家附近的回收物品,用機車載去環保站。

年長身病 愛心不退轉


「花蓮這個師父,很關心我們的身體,隔一段時間總叫我們去住院檢查身體。」陳素花回憶當年,為了要去花蓮慈濟醫院做志工,怕先生反對,所以總用善意的謊言告訴先生,是去醫院做身體檢查。直到蔡佳國認同慈濟,陳素花終於能光明正大做醫療志工,一個月在花蓮慈院,一個月在大林慈院服務。

陳素花只要身體狀況好,總會去大林醫院做醫療志工,能夠服務人群是她的心願,尤其是服務孤苦老人。(攝影者:童素娟 地點:大林慈濟醫院 日期:2014/02/17)
「做醫療志工替人服務真的很開心,尤其是看到孤苦無依的老人,獨自前來看病無人照顧,我都會前去陪伴並且膚慰。」在醫院裡,素花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深深體會到「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現在陳素花已經八十歲,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了,時而心臟有問題,時而膝蓋不舒服,但是做志工的心並沒有退轉,只要有人邀約,身體狀況許可之下,她還是都會參與。

「一枝草有一點露看顧,露水滴落土連枝結成果;一雙腳行千千萬萬步,世間歹路途用心踏正路。老菩薩,敬天地,頭擂擂,發大願,用汗水澆福地……」藉著〈草地菩薩〉歌曲,彷彿道盡了陳素花憑藉本質善心,一路走來不計較的慈濟路。

(文:胡玉蘭 臺南市報導 2017/02/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