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玲 進化五心級

2013-11-21   | 楊欣樺
吳麗玲(左)一路走來,有余麗娟(右)的陪伴和指導,慢慢去掉貢高我慢,終於在2010年受證為慈濟委員。(攝影者:陳榮豐)
「我怎麼知道作業還有那麼多規矩?既然別人做不好,我來將作業修整完成,讓人認同我們也有實力而已……」求好心切之下,吳麗玲率直地「搶工作」來做到好——這種一心求完美的個性,在初接觸慈濟時,讓共事的志工有點困擾,然而她自己卻不知道……

具電腦專長  形影不離幫大忙

2007年初,熟悉電腦文書的吳麗玲經妹妹推薦給中區人文真善美幹事余麗娟,協助整理活動相片檔和文稿,彙整、歸類、編排,製作成紙本檔案。

當時,社區的資料是依攝影者而建檔,組隊若需要資料,不但難找且費時。吳麗玲想到一個快速又好找的方法──按事件日期分類。從此,只要組隊需求,人文真善美很快就可以提供出來。

由於余麗娟患有「遺傳性糖尿病」,雙眼視網膜產生病變而視力不好,吳麗玲的細心、處處用心學習的精神,讓她非常讚賞像多了一雙手,而將社區的活動資料、大小事務,放心地交給她來負責整理。不管是開會、辦活動或是上課,余麗娟也會將吳麗玲帶在身邊幫忙,二人常常形同姊妹般形影不離。

無明偷偷爬上身 得罪人而不自知

「師兄,照片記得要按規定批次更名哦!」「你的照片要寫圖說哦!」「圖說要這樣寫比較好哦!」「師姊,出班文稿及照片都要在三天內繳交哦!」……

吳麗玲年輕、頭腦好,學習能力強,常常出席參加共修,對於人文真善美三合一的基本繳交資料原則都一清二楚,也很負責地協助催繳資料,但因過於急切和求完善,引來夥伴們抗議不斷,而給她冠了「地下組長」的封號。余麗娟看在眼裡,知道吳麗玲能力好,卻帶有一些傲氣與強勢,所以常會在言談中用上人的法引導她,「麗玲啊!人唯有縮小自己,放大別人;才能走入人心。」

2008年,她參加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同組的學員需相互協力完成文稿、照相、錄影三合一真實紀錄的作業,並製作成光碟片交出,才算課程圓滿。對電腦內行,又有規劃才幹的吳麗玲感覺夥伴繳交出來的多媒體光碟,並不很理想,所以索性自己又做了一片,也堅持同時交出去。

「麗玲師姊,我們的作業是要團隊合作、協力來完成,不是要逞個人英雄哦!」吳麗玲事事要求完美,近乎「龜毛」的個性,引來隊輔的不悅。

但是吳麗玲並不了解她為何不高興?反而說:「我怎麼知道作業還有那麼多規矩?單純的只是求好心切,既然別人作不好,我來將作業修整完成,讓人認同南區也有實力而已。」

學習縮小自己 帶人帶心聲色柔

認為自己只是求好心切,卻聽聞其他人對她的負面觀感,吳麗玲也很難過,決定參加委員培訓,好好再學習。 然而\2010年受證後,隔年接下人文真善美窗口,因為派勤務的時效性,和心直口快的個性,在團隊中常因講話太直得罪人而不自知。

一路帶她的余麗娟,總是像媽媽一樣的教導她。「麗玲啊!上人常說,當我們幫助、布施予人時,要像走路一樣,前腳走、後腳放,即使做再多好事,也要如手畫虛空,畫過無痕。」遇到瓶頸時,余麗娟也會溫言軟語的鼓勵她,要藉事練心,從「做中學,學中覺」。

漸漸地,吳麗玲因為看到余麗娟凡事不計較、無私付出、勤儉克己的身行,以及樂於布施的精神而有所感化。「怎麼會有人願意這樣做呢?她的慈悲、善良和氣度,是我該學習的地方!」從余麗娟的身教、言行潛移默化中,吳麗玲慢慢地收起鋒芒,縮小自己。

年高的卓雲(右一)和李玲(右三)夫妻檔常受到吳麗玲(右二)的照顧,和電腦技術上的指導,而把她當作女兒般疼惜。他們說:「她簡直比我女兒還親啊!」(攝影者:謝邦雄)
2011年她在入經藏演繹《水懺》時,從經文的「懺悔貢高我慢生狂傲,蔑視他人氣燄高」才警覺自己竟深植傲慢心而不自知,開始學習放下身段,也當眾懺悔過去的無知。

察覺到帶人首先要帶心,有的夥伴們要兼顧家業、志業與事業,彼此難免會有不愉快的磨擦產生。吳麗玲先從自己做起,有錯時馬上改,換以聲色柔和地協調與溝通,有時送上一份靜思小禮物,或是一張小卡片,彼此互勉鼓勵,夥伴們也都感受到她的誠意,而能互相包容,出勤務也跟著平順多了。

精進學習 製作多媒體自我挑戰

社區漸趨和合後,吳麗玲也積極地學習專業攝影和多媒體。剛開始不懂,又找不到人幫忙,就研讀兒子的電腦書,慢慢摸索,再參加相關課程,學會了如何製作多媒體及簡報,在每次活動中,為社區留下更完整的影像資料。

有一次深夜,為了製作時效性的簡報,她熬夜直至聽到樓下一位阿婆養的雞的啼叫聲,才驚覺已是凌晨四點,才打住上床去睡,先生不解地問:「妳又熬夜了,做慈濟需要做到三更半夜嗎?」

當初也是因為先生的贊同,「一人拼經濟,一人做慈濟」的理念,讓她可以專心投入志業。但是先生看到她經常深夜還守在電腦前面,反而有了怨言。

面對先生責罵又不捨的眼神,吳麗玲道出了實情:「因為要趕明天報告用的簡報,要先將相關資料找出來、準備好,所以……」。

活動前,她會很細心地將簡報架構完成,當天只根據每一頁需要的照片插入即可,也方便採訪者與攝影志工知道應該擷取那些畫面和文案回來,所以在活動當天或隔天任務都能很快完成,而且作品完整得令人讚賞。凡是與她配合過的志工,都很欽佩她事前完善準備、有企畫的作業模式,所以在中區大型活動如浴佛時,常會看到她付出的身影。

為年長效勞 如子女般殷勤

「吳麗玲也是一位善解人意、精進的志工……」這是很多人對她的讚歎,尤其是同社區、八十幾歲的卓雲師兄。

從2010年開始的每週一和三早上,卓雲會到臺中舊分會所的民權路去整理中區歷史溯源的資料,也邀請吳麗玲一起幫忙。每當計程車來到會所前停下來時,吳麗玲就趕快幫腳有些不方便的卓雲打開車門、提包包,還貼心細膩地將他的鞋子放到鞋櫃裡,照顧他走進大廳,禮佛問訊。

有人看會好奇地問他們:「師兄,你們是父女檔嗎?」

「我們不是父女,但是我們比父女還要親……」卓雲老人家的一句話,道出對吳麗玲的感恩與疼惜,也因為有她電腦長才的加入,利用現代科技節錄,讓中區早期留存的紙本檔案,轉換電子檔而以便於日後合社區搜尋需求,也可以永遠保存。

有天晚上十點,卓雲的太太李玲因為要趕一篇文稿,但電腦屢出狀況,她急得趕忙求救吳麗玲:「妳趕快來,我的電腦又不動了……」

「好!妳別急,我十分鐘後就到。」掛斷電話,她火速出門。

好不容易,電腦的問題解決了,剛回家門她的手機又響起:

「麗玲師姊,我要上臺報告,拜託妳幫我準備報告的照片檔好嗎?」

「OK!沒問題。」她二話不說,馬上答應。

不管夥伴們發出任何有關電腦的求助訊息,不論白天或黑夜,她一定有求必應,甚至還連帶地教導其他電腦操作技巧,讓人感到很窩心。

尤其是卓雲和李玲兩位年長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常常受到年輕的吳麗玲貼心照顧,更加讚歎。「她簡直比我們親生的女兒還要親,不管在公事、私事上都幫了我們很多的忙。」

五心級志工 社區堅實靠山

吳麗玲在人文真善美夥伴出班勤務前,會先寄相關資料給他們備用參考;有些勤務在工作環節上需要照片圖檔、和志工姓名……等,她也會即時提供,並附上注意事項,讓人放心的去承擔任務;有時甚至和大家一起挑燈夜戰完成作品。她的毅力和貼心讓團隊人才如泉水般地湧出,也對她十分信賴,視她猶如一座堅實的靠山。

吳麗玲(前右)用心陪伴團隊成長,也常和夥伴一起挑燈夜戰完成作品。她的毅力和貼心讓人才如泉水般地湧出,圖為團隊一起合照。(攝影者:陳鎮嘉)
承擔海報製作任務的何姿嬅說︰「麗玲師姊事先都會給予我主題、引導主軸方向,隨後很放心的將任務託付給我,讓我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吳麗玲不藏私的個性,給予團隊成長的雅量,來自於她適時的陪伴和指導。

人文真善美的工作既專業又繁複,與她同是窗口的陳榮豐感受最深。他說:「很感恩我們有這樣一位『五心級』的志工,她對於勤務『用心』承擔;對新芽『愛心』陪伴;在慈濟事上更是『專心』投入;『恆心』護持;對法親之間也『貼心』關懷。我們兩人就像是男主外、女主內般默契十足,互相搭配,又像兄弟般分工合作,讓社區勤務運作相當順暢。」

吳麗玲做事一定要做到好才休息的敬業精神,讓人佩服,但也讓法親很擔憂她的身體健康。有志工問她,「妳什麼都會,而且又可以耐心地守在電腦前,連坐好幾個小時,徹夜不停的製作修改檔案,難道不會累嗎?」

她會很開朗地回說:「這是本分事,做就對了。」因為在做的過程中,吳麗玲深切了解要把握因緣積極行善:「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我要隨時提醒自己,修正習氣,廣結善緣,度人也是度己。」她就像是機器裡的串串螺絲釘般,讓人環環相扣,心手相連;也像大家長一樣,讓大家樂於參與其中,合和互協地完成紀錄任務。

(文:楊欣樺 臺中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