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廚到大柱的安穩靠山

2014-01-30   | 林瑋馨
2007年中區夏綠地浴佛現場,蔡謀誠協助彙整挑選照片,因光線過強,他以紙片遮光,才能在電腦上作業。(照片提供:蔡謀誠)
一棟華廈中的十樓屋子裡,傳來鏗鏗鏘鏘、刷刷洗洗的聲響,一位近一百八十公分、身材壯碩的中年男子,正在廚房裏準備晚餐。

「因為師姊在上課啊,小孩回來要吃飯,要趕快煮。」蔡謀誠一邊洗鍋子,一邊回應著。他拿著鍋鏟,身手俐落地在鍋中快速翻炒,儼然像是家裡的「女煮人」。

「小孩子都說──我煮的菜比媽媽煮的還好吃!」蔡謀誠提起家裏的一則笑話,結婚時太太邱碧玲第一次下廚,瓠瓜沒削皮就丟下去煮,上桌時,讓全家人瞪大了眼!因為種種因素,直到現在,廚房還是由他在掌廚!

青出於藍  學生拿金牌

蔡謀誠於1998年投入慈濟志工行列,當時因組內的需要,他開始運用電腦專長,協助教聯會和組內的檔案製作,建置檔案的公板格式與手冊,提供慈濟志工參考。

2002年,蔡謀誠成為中區文宣組的窗口,協助中區各項勤務的派班。後來因應志業發展,文宣組改為「人文三合一」,進而改名為「人文真善美」,蔡謀誠承擔中區人文真善美幹事窗口至今。

事實上,蔡謀誠在參加慈濟以前,就已經有自己亮麗的舞臺。擁有中華大學土木所營建組碩士學歷,是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任教的專任講師。

「考不上高中、高職的學生,他們在外遊蕩,教育部為了要把這些學生召回來,開了一個技職延教班,這個班來的學生都是不願意讀書的。」蔡謀誠解釋著。

慈濟四十周年慶靜態展,蔡謀誠發揮個人專長製作海報,並作人文導覽。(攝影者:蕭錦潭)
不愛唸書的學生,往往需要耐心和愛心來面對。蔡謀誠就從實際操作下手,讓他們從實習課中學到營建和建築砌磚的技能。

因為九二一地震的因緣,蔡謀誠寫一個簽呈,讓學生從10月到11月的一個月裡面,剛好能夠從一個完全沒有的平地,到最後把整個房子蓋起來!

在蔡謀誠的帶領下,這個班級實地參與臺中戰基處大愛屋的興建,原本在營建工程中,像是紙上談兵的電腦繪圖,轉眼間,看到房屋從地起的踏實!短短一個月內,三十位學生和慈濟志工一起蓋了一百二十間大愛屋,不僅讓學生透過實做學習到營建和建築砌磚工程如何進行,也讓他們發揮了助人的良能。

回首教職生涯中,最讓蔡謀誠感到欣慰的是,他所教的學生當中,有一位粘錦成,原本是父母、師長眼中不愛唸書的孩子,經過他的耐心指導,1993年在國際競賽--「國際技能競賽砌磚職類」拿下金牌,獲得世界冠軍!

從放牛班的學生,到奪得世界冠軍,更進一步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粘錦成將自己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他的努力教學,也讓他的學生林士豪替臺灣奪下第二座世界冠軍!

在電視螢光幕裡,蔡謀誠和學生並肩而站,一起接受媒體採訪。粘錦成表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謀誠老師的用心教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有教無類的愛。看到學生青出於藍,他笑得好燦爛。

自己的孩子教不來

然而,即便是從事教育的老師,擁有專業能力的人,蔡謀誠跟任教於知名私立女中英文老師的太太邱碧玲,在面對自己孩子的叛逆期問題,也會束手無策,迷失在求神問卜當中。

「人如果在迷茫的時候,即使水中的一根稻草,都會想要把它抓起來!所以,人家報什麼我就去。聽說,拿秤錘放在孩子的床下,給孩子壓心,孩子的心就會拉回來,我也照做;什麼方法我都試過,可是,試到最後,孩子不但沒有變好,反而變本加厲。」邱碧玲嘆息地說。

2005年參與慈大快樂健康營,因遇颱風來襲,樹葉散落一地,蔡謀誠拿起掃把清掃校園。(攝影者:廖素梅 )
「因為師姊為兒子在煩惱,去求神問卜、去拜拜、抽籤,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反正,她講什麼,我就陪她去。做到最後,覺得也沒什麼作用!」蔡謀誠無奈著。

蔡謀誠一直想不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教不來?明明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在教呀?

媽媽心 菩薩的智慧

兒子的叛逆期持續了幾年,直到在慈濟一場演講當中,夫妻倆聽到證嚴上人的法語──「如果用媽媽的心,去關懷別人的孩子,你一定有辦法用智慧去教自己的孩子。」

二人如獲至寶,細細體會這句話的箇中真義……他們開始把很多的心思,從自己孩子身上轉移到其他的小朋友身上,去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父母願意改變,孩子也跟著改變。如今,大兒子蔡依恆肯定父母的改變,他覺得加入慈濟之後,爸爸媽媽改變很大。「以前很難去體會爸爸為什麼會那麼容易生氣,那樣的不開心?後來才知道,都是因為來自於對我們的煩惱;當他跟著媽媽加入慈濟之後,會慢慢去表達他的情緒;我才漸漸明白,爸爸其實是一個『面惡心善』的人。」

面惡心善的阿修羅

原來,蔡謀誠大學畢業、退伍後,曾在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門服務三十多年, 因承擔高級主管,本來就不好的脾氣,不但沒有收斂,更加頤指氣使。

「講到蔡師兄,大概人文真善美的志工,沒有人沒有被他兇過!」說話也很有個性的慈濟志工劉紫涵回憶說:「我有一次去花蓮參加人文營,就被他兇過二次,當下,我就不想再待下去了!可是,第二天要吃早餐的時候,沒想到,蔡師兄竟然拿了早餐給我,我就覺得,原來他也滿貼心的。」

因為做慈濟,蔡謀誠心裡踏實,歡喜付出。他是家裡會做泡菜的「大廚」,也是中區人文真善美的「支柱」。(照片提供:蔡謀誠)
邱碧玲笑著說:「因為很多師兄師姊都被我家師兄兇過,我常常要幫他善後,解釋他雖然是一位大聲公,脾氣固執,但面惡心善,侍奉雙親非常孝順,而且對家庭很有責任感。」

「其實,他在五十歲進入了慈濟文宣組,受到上人的法語浸潤,及慈濟十戒──『聲色柔和』的自我約束後, 這十幾年來,家中孩子已明顯地感受到爸爸的改變,親子關係變得圓融了。」

中區人文真善美的支柱

入慈濟十五年來,蔡謀誠雖然白髮增生,仍時常看他坐在臺中分會文史室的電腦桌前,在鍵盤上敲敲打打。見他熟練地將志工拍好的帶子轉拷到硬碟,再按照長度過成DV帶,還得將所有檔案燒成DVD,這份工作耗費心力,不算輕鬆,一做就要好幾個鐘頭。

在許多聯誼活動或大型營隊裡,也常見蔡謀誠周旋在很多功能組間,李惠瑩曾說過,「蔡師兄是我的電腦老師,只要有他在,一切都會搞定;許多重要的視訊場合,有他在,會讓人感到安心。」

「他是甘願做,也是興趣,跟他結婚三十年來,覺得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一投入,就全心全意。」邱碧玲說。

因為做慈濟,蔡謀誠心裡踏實,脾氣也在改。雖然偶而還會「大聲公」,但是,他會自覺,也會反省;他不只是家裡會做泡菜的「大廚」,也是中區人文真善美的「支柱」;是家人,也是人文志工安穩的靠山。

(文:林瑋馨 臺中報導2014/01/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