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守法、如法、勤薰法

看著新加坡弟子的成長,證嚴上人期許優質教育不要只限制在二十所安親班的帶動,應該要再多多推廣。(照片提供:加拿大慈濟分會)
一提到新加坡,總讓人想到的便是國家法規很嚴格!而在新加坡成立NGO等非營利組織,除了要經過層層嚴審,也要接受三個政府部門的管制,而且愈高等級的慈善機構,所受的審核、管制愈嚴謹。
Loading...


如法登記 逐步踏實做慈善

二十多年前,在新加坡慈濟志工的努力之下,1993年完成「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新加坡)」註冊,並積極在本地推展四大八法,志工人數及活動數量隨日增加。但也因為隸屬最高等級的部門管制,雖然公益機構的捐款可抵稅,但不可進行宗教性質及海外慈善活動。

直到2015年新加坡慈濟分會準備新建社區道場,當政府相關部門前來進一步了解慈濟基金會活動時,提到目前的機構登記仍是不可進行宗教性質的活動。但對新加坡志工而言,慈濟基金會不僅是慈善機構,更是宗教團體。因此進行多次討論會議後,政府建議為更清楚區分活動性質及善款,建議另設一個機構,於是2016年亦登記註冊「佛教慈濟功德會(新加坡)」,並設立護法基金,用來海外義診及幫助非新加坡公民,同時也安排每年舉辦三大法會。

然而在這個小小的國家裡,新加坡志工不但積極帶動八個志業,就連社區環保站也多達三十七個據點,讓環保包圍生活,帶動社區人人一起做環保。尤其為落實「慈悲等觀、人人協力」,新加坡分會特地成立專案小組研擬半年,並於2016年6月5日啟動全島慈善日,安排在每月第一個周日邀約人人做訪視。還曾經因為集合時超過十個人以上,一度引來警察的關懷,但是志工做訪視的用心,感動一位餐館老闆主動在早上未營業的時段,提供自己的餐館讓志工做為集合的地點。

除了志工們對訪視的用心讓人看見,2016年12月3日,新加坡慈濟也於第十屆新加坡愛滋病研討會中,榮獲由新加坡愛滋病行動小組(Action For AIDS,AFA)頒發的「紅絲帶獎」。而這項殊榮實至名歸,雖然新加坡政府在2010年開始提供愛滋藥物補助,但只限新加坡公民;然而新加坡慈濟分會卻是早在1998年便開始援助無法獲得任何援助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和監獄囚犯,同時也借由靜思語和影帶的分享帶動,讓受助的更生人透過影片特別的道出他們的感恩心聲。



醫療有愛 照顧到最弱勢者

不只在慈善的付出關懷,新加坡慈濟志工在醫療志業上的十八年付出,既專業又具有慈悲心。從義診中心做起,推動居家醫護服務、居家臨終關懷,到與裕廊保健集團合作,接管湖畔全科醫療中心,提供門診及醫治慢性疾病,醫療志業因此接軌主流,提升服務規格。

其中在居家醫護服務中,可以看到影片中罹患俗稱「漸凍症」的余先生,在慈濟醫療團隊的用心陪伴下,一周一次到家協助物理復健,終於復健有成果,讓原本無法行動的他,在今年歲末祝福中親自上臺向大家說感恩,同時他也以腳趾一點一敲的在鍵盤上寫下心中的感謝,表示「萬分感恩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上人的大愛讓我得到各項需要的幫助,也利益了新加坡以及全球有需要幫助的人們。」

同樣對於壽命少於一年的個案,新加坡人醫志工也提供居家臨終關懷,全天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關懷病患,確保病患的穩定狀態。志工陳玉心分享,曾經有一位六十歲的阿嬤,因為理解一生中的生老病死,早已接受死亡的到來,只表示希望將來能在家中往生,不要再接受急救了,但是阿嬤的家人卻不放棄,每次只要阿嬤稍有不適,便將阿嬤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於是阿嬤請居家臨終關懷團隊來幫忙,透過與家屬進行兩個小時的溝通,終於讓家屬接受阿嬤的安排。當阿嬤往生後,她的女兒告訴陳玉心,阿嬤轉達跟她說聲感恩,感恩團隊這樣的幫忙,而阿嬤的女兒後來也因為看到團隊的用心,主動成為慈濟的會員。陳玉心表示居家臨終關懷團隊就是要與病患建立互信,讓病患説出内心憂慮和恐懼,除了讓病患以藥物緩解身苦,同時也提供正念幫助他們轉變心苦,並作爲病患與家屬之間的橋梁,向家屬轉達病患的心願,與家屬携手圓滿病患的善終之路。



優質教育 以愛從小做陪伴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的生命終將走至臨終,但是同樣也有新生兒的到來,透過口耳相傳的介紹,讓新加坡大愛幼教中心的入學候補名單累積到一百多名,甚至還有先生帶著剛懷孕的妻子也來詢問入學的辦法。而三年來的經營,也讓新加坡幼教中心通過新加坡學前教育SPARK的認證,保障孩子的學前教育質量。

這樣的成績全歸功於幼教中心裡的一群堅強女老師!從照顧二個月至十八個月的嬰兒培育班,到滿六歲的大班生,課程安排提供綜合性學習與多元智慧,為孩子們的健康人格打下良好基礎。透過幼教中心的影片,可以看到老師們帶著孩子走上街頭做環保推廣,種種的用愛付出,也讓一位天主教的實習老師,在實習結束後,推薦他們的修女務必過來參訪幼教中心。

新加坡不只大人有上班競爭的壓力,孩子的學業壓力也不小,每天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下課之後還要繼續進到課後安親班。為了在眾多安親班中獨創一格,新加坡慈濟分會自2016年1月開立安親班延續課後教育,平日課程中不只陪伴學生完成功課,同時還帶他們一起觀看《人間菩提》;假日的課程安排更是多元,不只有花道、茶道,甚至還在新加坡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為孩子們開闢一小塊的菜園,讓他們藉由種菜接觸大自然,同時學會敬天愛地。

但是隨著新加坡的政策規劃,這一類的課後安親班預計在2020年底由各校自行設立,因此校外的私立安親班將會變得更難營運。不過新加坡志工不氣餒,大家有信心走入學園,預計與二十所的校方合作,繼續辦理富有慈濟人文的課後安親班。



護家之心 讓人文館傳長情

感恩因緣促合,新加坡分會有機會在新加坡北部一角,向政府承租一棟英國殖民時代的老建築,並將把它打造成慈濟大愛人文館。帶著上人的祝福,及靜思精舍師父的鼓勵,2016年5月11日人文館在風雨中開幕,在影片介紹中可以看到人文館的全貌,透過以「觸」說法,讓人文館的一景一物從觀看、聆聽、觸控等,完整認識慈濟的故事。

自開幕以來的七個月,已接待超過三千人次,志工人人以愛護自家的心,是人文館背後很大的力量。看到人文館的外圍牆油漆班落,便主動重新粉刷;看到館內哪裡需要維修,更是主動維護,彼此之間的法親之愛從不需要言語,因為梯子上的志工之所以能安穩的在上面進行維修,全是因為信任底下那雙穩穩支撐梯子的雙手,志工之間的信任與互愛,洋溢在整間人文館。

其中一位布展志工加入布展組時,那一年正逢妻子往生,臉上一直沒有笑容。一天早上,他帶著女兒來到人文館,他告訴志工蕭明蘭今天女兒戴帽子(畢業),可以幫忙他們在人文館前拍幾張照片嗎?看著布展志工憨憨的表情,蕭明蘭馬上答應充當起攝影師,只希望為這兩父女留下最美麗的笑容。雖然那天早上,整個人文館裡只有這一對父女的身影,讓每張照片顯得有點孤單,但是父女倆濃濃的親情卻一直映在蕭明蘭的心中。



精進聞法 八好三願要落實

除了人文館的導覽建置,新加坡分會推動人文活動亦不遺餘力,自2013年代動人人《水懺入經藏後,陸續再啟動《無量義經》與《三十七道品》的社區讀書會。不僅推動社區讀書會有成,就連「晨鐘啟薰法香」,新加坡分會也克服2014年的八難,今年帶來薰法香八好;同時也不懈怠繼續聞法,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及上人行脚期間,為〈序品〉與〈方便品〉做補課,但願人人道心堅固,勇猛精進菩薩道,與上人結生生世世法髓緣。

《新加坡靜思弟子至誠發願》
一願:合和互協,以合供養。
二願:六度萬行,精進不懈
三願:法脈宗門,永續獅城。

「有沒有感動阿?在這樣福利的國度裡,把愛的力量發揮得這麼好,教育阿、人文都是很徹底。」看著新加坡弟子的成長,上人期許優質教育不要只限制在二十所安親班的帶動,應該要再多多推廣,要做的比發願的二十所更多!

另外對於新加坡志工自主補上過去沒聽到的《法華經.序品》,無論是利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還有行腳的時候進行補課,上人稱讚的表示這些都是典範,感恩新加坡弟子的用心,期盼人人也將所發的三個願好好地落實。

(整理:人文志業發展處 盧筱涵 花蓮報導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