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菩薩招生的成長 來自踏實推動志業


「有人問馬來西亞為何成長這麼多?」慈濟志工蘇濟祈在2017年海外志業成果報告會議,第三天議程分享,因為有全球慈濟人的好模範;另外,廣招百萬菩薩進而到兩百萬,大家也說好;「還有上人都說好,不是稱讚好,是我們要做什麼上人都說好。」他並請證嚴上人就馬來西亞人間菩薩邁向兩百萬人予以祝福。
Loading...


慈濟志工擴大招生 齊來深耕大幸福

志工蘇濟祈先針對行政事務報告,目前在全馬一百一十二個分支會點,志業體與志工會員人數的統計。「會員人數有一千四百多萬……」此時大家發出驚訝聲音,並紛紛舉起雙手熱烈「鼓」掌,蘇濟祈隨即發現自己口誤了,但誠心感恩大家的掌聲予與祝福。

接下來就深耕幸福校園、慈濟國際人醫論壇、難民的故事、人文志業既人文真善美、合和互協籌募麻坡靜思堂、人間菩薩招生及回顧與展望各個主題分別報告。

2008年以來,雪隆分會展開大規模新芽助學金計劃,進而延伸幸福校園專案,深耕校園十年。但是因為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回教國家,在法律規定不允許向回教徒宣教,所以校方對佛教團體保持距離;另外,學校人事更迭,需要不斷與新任各單位負責人溝通建立信賴。

慈濟人鍥而不捨,想盡辦法促成種種深耕校園的因緣,希望成為校方安心的夥伴,共同打造希望校園。志工許慈民以沙登二校華小及沙登國中兩校為例,分享志工們守之不動,在耕耘校園漸露曙光的案例。

Loading...


環保展團隊由學生、老師、慈濟訪視、環保志工教聯會和大愛媽媽組成,並由慈濟志工團隊用心陪伴,志工進校園與校方討論,並培訓三百位學生成立環保小尖兵團隊。活動採納孩子意見,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原來是老師眼中的皮小孩,蘇思丞在這次環保展中不但能導覽解說,還能身體力行落實環保,讓老師們都刮目相看。

環保展得到無數善的回饋與參與者的迴響,原訂兩天的活動延長為六天,孩子發願響應愛地球,副校長做愛心麵包表達感恩,更有七十位老師加入竹筒歲月行列。

如果問慈悲是什麼 相互扶持是答案

2016年臺灣慈濟人醫年會,馬來西亞團隊向上人發願,要招募七百位醫護人員參加。今年(2017年)3月17日至19日,在吉隆坡靜思堂舉辦國際人醫論壇,上課學員包括一百三十三位穆斯林學員,共有九百一十八位參與。

「慈悲是什麼?」陳惟揚分享,在人醫論壇中對第五十四組學員提問了這個問題,學員表示,「醫療就是為了賺錢,沒有慈悲可談。」但是第三天同樣一個問題,答案卻變成:「我們可以慈悲心為病人看病。」在今天(4/9)的會務報告中,他亦對年會的籌備過程、醫療個案影片記錄及會後的迴響做了詳細的分享。

難民救援偕聯合國 看見艱辛轉心念

2004年,雪隆分會與聯合國難民組織簽約,成為合作夥伴。多年來與聯合國難民專屬合作密切,合作範圍涵蓋難民醫療、難民學校及難民急難補助。

Loading...


一部年輕難民哈尼夫的故事,看到逃難到馬來西亞的難民所遭遇生活的困頓。因不捨難民,放下私人醫院工作,符之良醫師回歸志業體承擔雪隆分會醫療主任,負責義診中心運作、難民學校專案,他分享與難民哈尼夫間的故事。

2005年,緬甸難民哈尼夫跟隨父母逃難至馬來西亞,因為慈濟難民學校成立的機緣,他在十六歲完成小學教育。哈尼夫兄弟兩總在一大清早外出拾荒,每天馬幣二十元(約臺幣一百四十元)養活全家八口。

「以前我總是說『你們慈濟……』但是我看到了這一幕,我變成了『我們慈濟』。」是影片中一罐罐礦泉水,改變了這位大醫王?原來窮到刷牙只能以手當牙刷的哈尼夫,有一個臥病在床的媽媽,礦泉水是他們肚子餓了藉以裹腹的食物。

符之良醫師邀請2014年自慈濟難民學校小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正式工作的哈尼夫到吉隆坡義診中心當翻譯員,這讓他人生得以翻轉,一家人三餐得以溫飽。哈尼夫致贈手作星星給慈濟志工,代表他視慈濟人像天上的星星,表達他的感動與感恩。符之良醫師並受他委託,捎來了他感恩的卡片,要謝謝上人才有慈濟的救助。

紀錄歷史傳揚美善 讓媒體正面迴響

馬來西亞馬六甲第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志工劉濟雨早期開始認真紀錄慈濟歷史,從出版《慈濟世界》月刊到影視報導。

《大馬慈濟情》2011年6月在大愛電視開播,全馬影視團隊共同承擔,至今播放超過三百集。2016年,節目得到當地電視臺肯定,在雪隆實業家的贊助下,以《愛在大馬》的節目名稱,首度在馬來西亞衛星頻道播放,每一集平均收視十八萬戶。

馬來西亞致力製作豐富精質、正向影片及臉書,利用網絡媒體的力量傳播美善。2017年初,雪隆攝影棚完成,在國際人醫論壇首次使用,林俊龍執行長為首位錄影受訪人物。

Loading...


2016年人文真善美志工走出馬來西亞,支援塞爾維亞、土耳其、柬埔寨、越南、摩洛哥聯合國會議等紀錄。2017年2月主辦媒體回臺參訪團,共有十家媒體參與。媒體人有很大的正面迴響,各報有多篇大篇幅的報導。

問上人,慈濟這麼有名,還需要宣傳?馬來西亞最大英文報「星報」(The Star) 副主編何華芳女士在她的採訪手札記錄,想到上人所說,慈濟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做出來的。她說,我找到了!她說,我要成為做慈濟人。

建設道場感受壓力 有心付出轉助力

麻坡靜思堂的建設,因得上人的慈允與祝福,這對麻坡團隊無疑是一份大禮物;但是,建設基金從何來?這問題讓志工們在雀躍後,馬上覺得壓力隨即而來。

2015年,麻坡慈濟志工藉由義賣會與素宴開始對外籌募靜思堂建設基金。2016及2017年舉辦兩場千人愛心素宴,透過節目內容分享慈濟在麻坡耕耘十八載的成果分享。

2016年開始,呼籲團隊就近在社區帶動螞蟻雄兵力量,無處不在,以竹筒精神走入人群,做慈濟、說慈濟,並定期回訪,讓竹筒愛心回娘家。同年12月,社區開始以素食募愛的方式,帶動社區志工們,發揮巧思,製作料理點心,募集更多蔬食人口。期間有許多溫馨花絮與動人故事,與大家分享。在眾人合和互協帶動及努力下,麻坡靜思堂預定將在今年動土。

Loading...


寶塔從地起喜臨門 募心募愛更多人

「上人開示,要度人、要接引人間菩薩,需要覺有情、以法度人。」陳懿珊在會中分享,在三年前,雪隆分會開始效仿早期慈濟人傳法精神,在社區道場進行每月一次幸福人生講座,以慈濟人真實故事,傳法度眾。三年來,幸福人生講座超過五百四十五場,將近四萬二千人參與;以事傳理,藉事教育,見習報名人數每年增加,已累積超過一千五百四十位見習。

發心容易恆心難,培訓過程斷斷續續,十年來累積約有一千五百位部分培訓慈委不能持續發大心,受證承擔。團隊用心探討歸納三個原因,並以種種方式,積極創造因緣,以微妙法創造不可思議力量;「上人一再提醒培訓團隊,不能過於僵硬;所謂培訓到受證的把關,是對品行的把關。」陳懿珊說,我們不要嚴格,我們要嚴謹。

在培訓關懷團隊用心陪伴與鼓勵,今年有超過九百位培訓委員願意報名培訓。

最後,馬來西亞志工簡慈露以雪隆分會剪影帶領大家發心立願,「每個人都是《法華經》……」馬六甲與吉隆坡兩所國際學校和靜思堂將如寶塔從地起,用心安樂行,大地同時湧現三座寶塔;希望能做眾生的貴人,把握因緣,發無上心,無困難;用心聽法,傳正法,靜思法脈大馬廣傳。

「不是隨意說好!」上人開示,對於馬來西亞志工們的願力予以祝福,是因為馬來西亞有人力、有經驗、有能力。祝福菩薩招生,只要依目前以一百五十萬計,每個人再多招一人,上人亦再次強調主要不是募款,是要大家募心。

(整理:人文真善美志工 李志成、蔡翠蓉 花蓮報導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