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 | 動工日期 | 入住日期 | 完工建物 |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第 一 期工程 | 98.11.15 | 99.02.11 |
●永久屋752戶 |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第二 期工程 | 100.03.12 | 100.10.2 | ●永久屋250戶 ●活動中心1棟 ●保教育站1棟 ●污水處理廠1棟 ●電信機房2棟 |
101.01.16 | ●民族大愛小學1所 | ||
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 | 99.03.21 | 99.08.03 |
●永久屋26戶 |
屏東高樹慈濟大愛園區 | 99.01.29 | 99.04.19 |
●永久屋8戶 |
屏東長治慈濟大愛園區 | 99.04.26 | 99.08.06 |
●永久屋164戶 |
屏東來義二期永久屋 | 100.06.18 | 101.01.15 | ●永久屋58戶 |
屏東來義三期永久屋 | 103.11.05 | 預定104.5 | ●永久屋22戶 |
屏東滿州大愛園區 | 100.12.15 | 101.09.23 | ●永久屋18戶 ●活動中心1棟 |
援建高雄縣甲仙國小 | 99.07.13 | 99.09.08 | ●14間臨時教室 |
援建台南縣玉井國中 | 99.04.02 | 99.05.05 | ●15間臨時教室 |
總 計 |
永久屋1276戶、教堂2間、活動中心3棟、小學1所、臨時教室29間 |
項目 | 統計數據 | 備註 |
---|---|---|
香積飯熱食 | 70萬份 | |
香積麵、包 | 4萬箱 | |
環保毛毯 | 4萬條 | |
環保餐具用品 | 21萬份 | |
家庭醫藥包 | 9000份 | 藥水、生理食鹽水、紗布、棉棒、抗生素藥膏等…藥品 |
生活包 | 6萬份 | 牙膏、牙刷、毛巾等基本生活備品 |
清掃用重機具 | 支援約433車次 | 抽水機、山貓、怪手、環保車等 |
慰問應急金 | 28,471戶 | |
義診服務 | 9,443人次 | 累計139定點與路線。投入醫療人力近1400人。 |
車輛出動 | 3,000車次 | |
志工人次 | 150,000人次以上 | |
關懷人次 | 2,330,856人次 |
項目 | 說明 |
安心 |
慈濟志工團隊前往各安置所針對成人進行定期陪伴與關懷,前往寄讀學校,協助學生課業輔導及課外才藝活動,除了給老師教學喘息的空間與時間,也帶給學生正常的才藝課程與學習,並具替代性心靈療癒的功能。 |
1.「小太陽的微笑~有愛就有希望」安心輔導計畫 (1)互動地點:6地點(4學校及2安置所) (2)互動學生:災區10所學校學生 (3)志工人次:4,012人次。 (4)互動人次:14,079人次。 |
|
2.前往安置所及大愛工區愛灑、關懷 (1)互動地點:10處。 (2)志工人次:40,653人次。 (3)互動人次:140,986人次。 |
|
安學 | 針對學童助學金、餐費、學雜費、學用品所需,提供協助,並從學校與家庭,普查個案需求,讓學生的就學不中斷。同時結合慈濟教師聯誼會、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等,參與課後輔導工作。 |
另援建兩所學校臨時教室,讓學生學習不中斷。 | |
1.助學方案: 針對學童助學金、餐費、學雜費、學用品等所需提供協助,並從學校與家庭,普查個案需求,讓學生的就學不中斷;總計3,113位學子受惠。 |
|
2.課輔方案: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每週三由慈濟教師聯誼會成員前往園區進行課輔活動。截至99年6月底止,參與學生358人次、慈濟志工投入超過300人次。 |
|
3.托育服務: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設立托育班,讓參加傳統文化藝術班的成員安心學習。 |
|
4.希望工程: 援建高雄縣甲仙國小14間臨時教室及台南縣玉井國中15間臨時教室;總計援建臨時教室29間。 |
|
安身 | 於台南、高雄、屏東三縣市4基地興建永久住宅,以環保、安全、尊重部落族群文化及社區公共空間整體營造為目標。 |
本會除了以綠建築概念建造永久住宅外,園區道路和露天公共區域地面皆鋪設連鎖磚,讓大地呼吸、雨水回歸大地,參與連鎖磚鋪設工作的志工,費心用力,傳遞「愛的連鎖磚」,拉近彼此距離,也鋪成一片充滿大愛的園區。 | |
1.永久住宅興建基地 (1)台南縣玉井大愛園區 (2)高雄縣杉林大愛園區 (3)屏東縣高樹大愛園區 (4)屏東縣長治百合部落園區 |
|
2.永久住宅興建戶數 (1)台南玉井:26戶 (2)高雄杉林:756戶 (3)屏東高樹:8戶 (4)屏東長治:164戶 (5)總計援建永久住宅954戶 |
|
3.教堂與活動中心: (1)教堂2間 (2)活動中心2棟 |
|
4.永久住宅工地服務情形: (1)供餐:總計提供270,993人份以上餐點。 (2)志工投入:116,747人次以上。 (3)國軍弟兄參與趕工人次:4,110人次。 |
|
安生 | 以工代賑: 歷經莫拉克風災,從災區遷居者,賴以維生的生計方式改變,更需持續性的關懷。針對受災鄉親,本會提供以工代賑,讓鄉親有工作、有收入,維持家庭生計,安頓身心。 |
參與本會提供以工代賑人次高達36,703人次,本會實際挹注近三千七百萬的經費,除了讓入住親手打造家園,更安定生活。 |
項目 | 說明 |
生活 | 杉林新家園來自各方的新成員,在觀音山下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安穩樂處。 |
1.「心方向‧新家園」原鄉、異鄉、故鄉: 住民帶著原鄉樹苗、故鄉的溪水、泥土等,植入杉林新家園,一花一樹,點點滴滴,讓生機於園區再現…。 |
|
2.在杉林成家、從杉林出嫁: (1)住民可在園區裡的教會舉行結婚典禮,接受祝福,在杉林成家。 (2)住民帶著各方滿滿的祝福,從杉林園區出嫁。 |
|
3.新生的喜悅: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自入住後即有第一位大愛寶寶誕生,為園區帶來喜氣。 |
|
4.人文成長活動: 在杉林慈濟大愛園區鄉親入住之前,舉辦大愛園區人文成長活動,內容編排以符合在地鄉親身心靈需求為導向,提昇入住鄉親生活品質、帶動家庭鄰里之間的和睦與推廣慈濟人文理念。 |
|
生機 | 源源不絕的活力在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處處展現。 |
1.人才培力: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除了提供住民子女工作場域外,本會亦陪伴這群與長輩同住園區的年輕人一同成長。 (1)任職於杉林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入住鄉親提供多元服務。 (2)主動加入杉林生活重建服務中心開辦的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班,學習一技之長,將祖先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3) 投入園區的社區發展工作,發揮專長於網路建立部落格,紀錄園區大小事,以年輕人的力量及實際行動守護家園。 |
|
2.大愛社區生態關懷協會: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成立大愛社區生態關懷協會,以建立和諧幸福及生態、環保、文化傳承、永續經營的社區理念與社會發展為宗旨。 |
|
3.「為愛付出」志工團隊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已有鄉親發心輪流服務、守護家園,參與項目分別有環保、社區清潔、社區巡守、社區導覽、園藝造景、景觀維護。 |
|
4.千手植栽綠樹成林 (1)本會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合作,由林管處提供台灣樹蘭、蘭嶼樹杞、細脈赤楠、蘭嶼樹杞、大葉樹蘭等多種類樹苗5,240株,於杉林園區種植。 (2)本會與高雄縣政府農業處合作,由農業處提供七里香、黃藤木、無患子等種類樹苗3,000株,於杉林園區種植。 (3)杉林園區已種植了8千多棵綠意盎然的台灣原生植物。 |
|
5.園區環保帶動 走在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裡,常常可以看到園區的住民鄉親在做環保,有人是工作之餘做環保,也有親子檔,由新住民媽媽帶著小朋友做環保,讓環保觀念從小紮根。 |
|
6.老吾老-園區長者關懷 關懷園區長者,本會於園區內舉辦老人關懷活動,針對園區長者提供量血壓及基本健康檢查,慈濟志工並於現場與長者進行溫馨互動,除了關懷其健康更溫暖其心靈。 |
|
生產 | 1.傳統文化藝術班 為了讓入住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的鄉親學習一技之長,本會開設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班,每三個月為1期課程,共開設2期課程。 (1)第1期課程:(1-3月) 開設木雕、石雕、編織、串珠、公關與導覽等班別。 (2)第2期課程:(4-6月) 開設木雕、石雕、拼布、串珠、手工編織、十字繡、拼布十字繡等班別。 (3)成衣車縫班: 由台南企業提供平車、拷克等相關機具及講師,於杉林園區開設成衣車縫班。 (4)參與學員4,156人次。 |
2.文創產業: (1)慈濟志工將十字繡班的成品結合LED燈,於上海國際環保大展展出,獲得各界好評,未來將持續輔導陪伴,將杉林園區的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推廣至國際。 (2)杉林園區人文薈萃,陶藝家、石雕家、木雕家、書法家等,因風災受災,匯流在園區,這些駐點藝術家,已開始為其作品與產業發展作結合,發展園區文創特色。 (3)住民為打造生態園區,農產特色強調原生與環保,從開墾、種植、收成、製品,將呈現園區產業特色。 |
|
3.「小舖子‧大幸福」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入住後從單純的「入住」到面臨「生活」,園區處處可見小店開張,將原在山上的巧手帶下山,在園區經營小而美、小而精的生意,除了提供內需,希望漸漸發展精緻化,願有一天走在園區街道,猶有京都街道巷弄意境。 |
|
4.原緣文化藝術表演團 柯麗美老師創辦享譽國際的「原緣文化藝術表演團」,傳承原民傳統文化並帶動杉林大愛園區年輕一代認識學習傳統歌舞藝術。 |
|
5.magit幸福市集 杉林大愛園區magit幸福市集,融合園區裡來自高雄縣山區六鄉鎮住民的多元文化特色,展出住民的手工藝品與各項農產品,象徵於園區展開新生。 |
|
6.素食陽光風味餐 由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自行研發之伊那嗨文化套餐除極具風味特色,也將漢民與原民口味進行融合,向大眾展示社區再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