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出生的郭仙河,認識慈濟的因緣很殊勝,因為多次造訪靜思精舍,他發覺在大殿裏黑板上的內容隨著時間而更新,但每筆功德款仍然清清楚楚。負責接待的師父們,像迎接家人歸來,那樣的熱忱和藹可親,讓他感受到溫暖。爾後的每次環臺之旅,到靜思精舍繳交功德款,已成為郭仙河行程之一。
形式改變 改開廂型車
郭仙河又到精舍繳功德款,會計人員看他每次大老遠的從高雄來,就告訴他:「高雄就有一百多位委員,請委員到家裡收功德款,好不好?」郭仙河不懂什麼是委員,但還是馬上說:「好啊!我會繼續繳,且每月繳一次。」環島一星期回到家後,林明雄師兄就來拜訪了。
有一天,郭仙河在家裡泡茶,正巧林明雄來收功德款,「林師兄,坐啦!喝一杯茶。」林明雄留下來喝杯茶,且把上人草創慈濟的故事,及委員是如何的護持及勸募,一一說給郭仙河聽。郭仙河聽後很感動,且看到林明雄是那麼認真收功德款,當下他馬上說:「我也要來領簿子來收款。」不知收了多久的功德款,郭仙河和太太郭黃金治於1997年受證,法號「惟穫」。

每當人醫會一到義診現場,部落的廣播器,重復播放著慈濟義診的消息。有些中風和老邁的人不良於行,被村人用板車或輪椅推了出來,醫生和護士往往放下身段,趨前幫忙。這些一幕幕動人的醫病情,常觸動郭仙河的悲心,讓他感動得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雖像操兵 愈做愈歡喜
郭仙河仍然常往花蓮跑,但不是遊山玩水,而是開始做醫療志工,看另一種心靈之美。
當患者不知門診或病房在何處,郭仙河就陪伴他們前往。如果男病患吃飯不方便,郭仙河就餵他;若男患者不方便洗澡,仙河就以一種浴佛之心,幫他洗澡。「早期門診都會要求有一位男眾師兄,那位男眾大部份都是我。」郭仙河有點自豪地說。

已經75歲的郭仙河,身體仍然很健朗,當醫療志工已15年。在醫院裏看盡了老病死,他知道要好好把握當下,盡量付出,否則等到身體不行了,就是有心去做也沒辦法。
年輕歲月裏,常常以一輛機車全省走透透,當郭仙河看到大殿裏的黑板開始,他知道這是值得他把心安住於此的地方,即使喜愛自由,仍然非常甘願享受著這種「幸福」,直到永遠!【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勤學 花蓮慈濟醫院報導 2012/06/10)
近期相關文章:
- 2012年06月30日01:07 - 整容喚不回夫 靠法救全家
- 2012年06月28日03:47 - 解婆媳心結 也破慈濟偏見
- 2012年06月25日03:18 - 貂皮衣也顫抖 夢中見真相
- 2012年06月25日02:58 - 小寶貝教會我 接受不完美
- 2012年06月25日02:37 - 地獄非虛言 受病告別業報
歷史相關文章:
- 2012年06月23日01:22 - 終於懂了 挨了一刀也無怨
- 2012年06月16日02:33 - 為慈濟學ㄅㄆㄇ 66歲不晚
- 2012年06月08日02:44 - 三年連無常 驚覺業力恐怖
- 2012年06月08日01:57 - 床邊教學 孩子教會我的事
- 2012年06月07日01:05 - 與死神擦身 生命勇者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