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悟無常 加緊做人生不空過

2019-07-25   | 夏小鳳
2001年受證後,黃玉霞(右一)在住家巷口成立環保點,廣邀左鄰右舍前來整理做回收分類,後歷經環保點多次遷移,始終擔負著推動社區環保的責任。(攝影者:瞿明成 地點:新北市土城區福安街 日期:2019/07/06)
「阿霞你要去那裡?你不是剛出車禍……」鄰居對黃玉霞關心地問著。「今天有較好,要去做環保,我好幾天沒去了……(臺語)」慈濟志工黃玉霞在今年(2019)年初發生車禍,有輕微的腦震盪、手腳擦傷、胸部疼痛,才靜養幾日,身體稍好就迫不及待的要去承天路環保點做環保。
 
黃玉霞現年七十三歲,待人和藹可親,總是笑容可掬,尤其做環保勤奮不懈;心念單純的她,在社區深耕環保已有十八年,除了自己做環保,還廣邀社區居民一起做,不計辛苦,不求回報,只希望為這塊土地盡一分心力。
 
學佛明因果 戒殺改正業
 
黃玉霞1948年出生於新北巿土城區,父親務農、母親家管,有兄弟姊妹七人,小時候很受父母疼愛,但家境窮困。上小學,最怕遇到開學要註冊,因為最後一個交學費總是她,好不容易畢業了,十四歲乖巧懂事的她就外出幫傭賺錢,來減輕家裡的負擔。
 
黃玉霞做環保時,在彎下腰去撿拾回收物,會當成是禮佛,撿起回收物好像去除煩惱,讓她很開心。(攝影者:瞿明成 地點:新北市土城區福安街 日期:2019/07/06)

十七歲時透過叔叔介紹,嫁給住在同村大她十九歲的先生,共育有五個小孩,原本認為職業軍人的先生收入穩定,生活有依靠,不料先生因事故離開軍旅,家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黃玉霞與先生就到巿場擺攤做起賣豬肉、賣魚……的小生意。
 
後來,黃玉霞生病了,但也是生病的緣故讓她接觸佛法,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身體康復後,她不願再做殺生的生意,改去工廠上班。因為生計,夫妻常常爭吵不休,為了五個小孩黃玉霞雖是百般隱忍,卻也感到委屈而有所埋怨,生活很辛苦、不快樂。
 
因果歡喜受 怨氣漸放下
 
1991年黃玉霞接受姊姊的邀約加入慈濟會員,志工邀請她參加「幸福人生講座」,講座中證嚴上人提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黃玉霞非常認同,於是身體力行開始從家裡做起,上班時也在工廠做環保,下班回家還會帶著空的米袋到處撿拾回收物。
 
「阿霞你是環境那麼不好嗎?為何在收垃圾?」「沒啦,我是撿給慈濟。」剛開始黃玉霞常遭鄰居誤解,但她不生氣也不氣餒,就連到美容院收功德款也不忘宣導資源回收的好處,回收物堆滿了就在摩托車後面綁著拖車,分次載到青山路的環保站,做環保讓她越做越歡喜。
 
黃玉霞做環保時,彎下腰去撿拾回收物,會當成在禮佛,撿起回收物好像去除煩惱,讓她很開心。在環保中找到歡喜與快樂,也體悟到上人說過的「人生甘願還歡喜受打八折」。漸漸地回家後,放下心中的怨氣,不再與先生發生衝突,黃玉霞的改變先生看在眼裡。
 
「你幫忙載回收物到環保站好嗎?」黃玉霞問先生。「好啊!」雖然先生偶爾才會在行動上幫忙,但精神上還是很支持她去做環保,家庭氛圍也愈來愈溫馨,每每想到過去,黃玉霞總會心有所感「沒有做慈濟、沒有做環保,我這個家早就散了。」
 
家住五樓公寓的黃玉霞總是不怕麻煩將回收物整理後,分批搬下來,再用摩托車載到承天路環保點。(攝影者:瞿明成 地點:新北市土城區福安街 日期:2019/07/06)
移點不移心 歡喜招菩薩
 
在志工林秀桃的推薦下,2001年黃玉霞接受培訓並受證為委員。受證後黃玉霞積極參與各項勤務,福田、香積、醫院志工……處處都有她付出的身影,投入環保更是不遺餘力,只要有空閒就去做,志工葉彩蓮(土城區第一位環保種子)看到她的努力及用心,就鼓勵她回到自己社區設立環保點。
 
於是黃玉霞就在住家巷口成立環保點,每個星期五晚上七點,廣邀左鄰右舍前來幫忙將回收物分類,這個環保點起初只有幾個人,到後來每次都有二十幾個人來參與,黃玉霞待人親切,勤勞精進大家有目共睹。
 
為了宣傳做環保的重要性,好讓更多人來參與,每個月第二個禮拜天的大型環保日,黃玉霞就到中央路上清水祖師廟前的廣場做環保。
「師姊您們是在做什麼?」
「做環保啊!」 
「我可以來做嗎?」
「當然可以,歡迎哦!」路過的邱筱春就這樣被吸引。
 
她與同修瞿明成也因為加入做環保,進而成為慈濟志工並承擔人文真善美發揮良能直到現在。黃玉霞的用心招呼,為環保點營造出一家人的氛圍,讓每位一起做環保的人都和她一樣做得很開心。
 
做了二、三年後,人越來越多環保點顯得不夠大,剛好2005年頂埔環保站成立,黃玉霞就將環保點遷至環保站;隨著時間更迭,2015年環保站因地主收回,同年志工成立承天路環保點,十幾年來幾經遷移環保站地點,黃玉霞始終堅守做環保的崗位。
 
黃玉霞的心願是招募更多人來,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期待大眾能做到愛惜物命,疼惜大地。(攝影者:瞿明成 地點:新北市土城區福安街 日期:2019/07/06)
這次車禍也讓黃玉霞內心有更深的體悟:「好像重生一樣,這條命是撿到,要趕快來做,一直做下去。」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當先到」,她的心願是招募更多人來,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期待大眾能做到愛惜物命,疼惜大地。【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夏小鳳 臺北土城報導 2019/07/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