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朗誦 靜思傳愛跨宗教

2017-05-23   | 奕珊、優莉、嘉郎、夏利、伊菈瓦蒂
教室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阿寶站在印尼努魯亞伊曼習經院教室裡,指著黑板用漢語拼音,教學生們中文的注音符號。(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教室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一位綽號阿寶的老師,站在印尼努魯亞伊曼習經院教室裡,指著黑板用漢語拼音,教學生們中文的注音符號。他是二十七歲的拉迪安夏,大家暱稱他叫阿寶,過去是努魯亞伊曼習經院的學生,曾經接受慈濟的幫助,現在學有所成了,回到母校當起了習經院的中文老師及手語老師,並推廣靜思語教學。

青澀的少年蛻變 學有成母校執教

印尼慈濟志工長期關懷位於茂物的努魯亞伊曼習經院,這間習經院是1998年印尼排華動亂,當地哈比教長收容近萬孩童的學校,慈濟人看見哈比教長的大愛,從2003年開始,定期給予糧食支援。十多年來,慈濟人文深入習經院,如今孩子一個個長大了,將所學回饋給母校也將慈濟的愛透過靜思語教學,灑播在校園裡。

阿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沒有能力供給他讀書,後來有一次好因緣,碰到努魯亞伊曼習經院的一位宗教師,宗教師介紹他到習經院讀書,並說:「習經院提供學費全免。」因此,拉迪安夏從2002年即在習經院學習。

就在隔年2003年,慈濟開始與習經院結緣。至今(2017年)十多年來,慈濟志工不斷地透過陪伴與關懷,讓孩子們習得一技之長。阿寶從2010年開始學中文,現在已是習經院的專業導覽人才。
十多年來,慈濟志工不斷地透過陪伴與關懷,讓孩子們習得一技之長。阿寶(右)從2010年開始學中文,現在已是習經院的專業導覽人才。(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對我來說,能當翻譯員是我的榮幸,透過導覽過程,接觸不同國家的參訪者,我向他們介紹習經院,還有學生會做哪些工作。」習經院老師拉迪安夏謙和地說。

靜思語受用無窮 人文教育植心田

而在課堂上,阿寶除了進行中文的教學外,他也是手語老師並著力於靜思語的教學,因為他覺得透過慈濟的人文學習,可以傳遞愛的清流。拉迪安夏表示:「手語和靜思語對我們很重要,若懂得手語也能跟失聰人溝通,而靜思語則是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啟發。」

志工梅文斌看著阿寶長大,他很讚歎阿寶也以他為榮:「阿寶是個很用功的孩子,若我們需要幫忙,他都會主動伸出援手;他學習的速度很快,是我們與習經院的橋梁。」

歷經七年長時間的中文學習,阿寶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表達他出最大的心願:「上人,我很愛您,您什麼時候來到印尼,我很想您來到這邊,我很感恩您!」

愛的教育跨宗教 靜思智慧善效應

同樣畢業於努魯亞伊曼習經院的孩子尼瑪杜拉,也是習經院的驕傲,如今亦為人師,他於印尼當格朗的「穆迪亞拉‧邦沙學校」,擔任中文及手語老師。尼瑪杜拉從2005年即與慈濟結緣至今,常常參與志工活動,行善也行孝。
阿寶除了進行中文的教學外,他也是手語老師,教孩子手語,因為他覺得透過慈濟的人文學習,可以傳遞愛的清流。(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尼瑪杜拉把在習經院學到的慈濟歌曲,帶到他擔任教職的學校,更把「靜思語」的生活智慧融入在中文的教學上。慈濟志工呂蓮珠也受尼瑪杜拉感動,因此長期持續地與他合作教學:「他真的很有心,把上人的法融入靜思語教學,帶到當格朗的學校。」

其實,在尼瑪杜拉到習經院而剛開始接觸慈濟時,他對不同的宗教並不是很認同,他回憶過去:「以前我哥哥帶我到有受慈濟援助的習經院,我很驚訝!因為寫著慈濟佛教基金會,心想到底是學校?還是習經院?那是我的第一印象。」尼瑪杜拉強調:「我那時不喜歡與非伊斯蘭教徒溝通。」

無私付出志工行 愛的傳遞不間斷

從對慈濟的不了解,到接受志工點點滴滴的愛心,而逐漸化解心中的疑惑。曾經,尼瑪杜拉在習經院念書時,接受慈濟的大米發放和義診時,總讓他很感動,而這分感動,一直放在心中。現在,即使他工作有點忙,他也不忘主動參與慈濟的活動。

「其實我很想念慈濟,還有努魯亞伊曼習經院;我希望能跟大家續結善緣,還有要像慈濟說的,多做我們能做的事,布施不僅是捐贈物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牢記這段叮嚀。」尼瑪杜拉表達他在習經院的成長階段,獲得最大的滿足,亦將所學用在生活中,常回鄉陪伴雙親,陪爸爸一起種田,自省「行善行孝不能等」。

印尼努魯亞伊曼習經院的孩子曾經受到慈濟的幫助,雖然宗教不同,但是他們因為有所感動而將之化為行動,造福更多人,將慈濟傳遞的愛深植於母校於其他校園中,這分愛將綿延流長不間斷。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奕珊、優莉、嘉郎、夏利、伊菈瓦蒂 印尼報導 2017/03/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