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月三淹三復耕 緬農無語

2018-10-01   | 緬甸水災勘災團
經過水患後,東化村的農田很多變成沼澤地,難以再耕種,面對如此境況,災民無語問蒼天。(攝影者:王綺楨)
「我們已經不是世界米倉!」緬甸慈濟志工郭寶鈺一席話,說明了緬甸在近幾年來天災連連,可以耕作的地越來越少,也讓慈濟志工勘災團隊更加了解此次勘災的重要。

2018年7至8月緬甸連續連續豪雨,導致中南部勃固省、仰光省、克倫邦、孟邦、馬圭省、實皆省及德林達依省淹水嚴重,積水持續不退的情形下,稻米被毀達十六萬二千公頃。

水災退去 考驗到來

長達兩個月淹水、水退、再淹水的日子,緬甸農民除了憂心先前的農作已經泡湯,更擔心即將到來的種豆季節仍無法耕作,來季的稻種目前也毫無著落。為了幫助農民度過難關,由臺灣慈濟志工、馬來西亞檳城組成勘災團隊,結合緬甸慈濟志工,於9月22日到26日期間在勃固省、仰光省、孟邦等地區勘災。

鄉間小路在水退之後,已被摧毀、不見路線,志工下鄉訪視需農民帶領,否則寸步難行。(攝影者:王綺楨)
連日來,慈濟勘災團拜訪緬甸受災各省農業部,並實際下鄉探訪。9月24日,慈濟勘災團來到仰光市東北方約一百四十公里的重災區東化村,這裡的農田淹水超過兩個月,一千餘畝的農田毀於一旦;如今大水總算退去,卻把農田變沼澤,加上天氣漸轉乾燥悶熱,原本農民還能抓魚維生,現在田裡的小魚都因過熱往生。

四十八歲的農民魏宜慕與妹妹相依為命,家裏的三點五畝地也在這次淹水中遭受大水蹂躪,全毀的農田加上錯過了復耕期,需要再等一年才能重新耕種。面對無收入的窘境,兩姐妹只能為工廠縫製嬰兒衣,每套賺取一百緬幣(折合新台幣不到兩元)的微薄收入來勉強生活。

三淹三復 農作無著

志工再前往另外一個重災村—蓮花池村(Jar Gan),在今年,村民就遭受三淹三復耕之苦,讓村民們必須舉債度日,連所欠下的債到底有多少都已經不清楚了。村民表示,之前向政府貸款購買穀種已在大水中全毀,年底前若無法償還政府的貸款,政府將沒收他們的農地。

緬甸志工烏丁屯在此現身說法,向災民分享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慈濟如何協助他走過人生最艱難的一段路。聽到了慈濟志工如此感同身受地來傾聽,農民紛紛舉手分享,終於從低著頭到坐立起來,最後展開笑容,暢懷分享自己的艱苦。

由於道路毀損,志工要往農村勘災,得聘僱民眾騎摩托車載送。(攝影者:梁貴勝)
由於三次淹水,現在即使要再播種也沒有種子可種,農民希望可以得到豆子的種子和肥料,可以趕在冬季播種。村長感恩慈濟前來關懷,過去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村長也相信慈濟會來幫助村民,也期待慈濟可以提供種子給農民以趕在冬季播種。

摩托勘災 聲聞告急

25日,勘災團來到勃固省巴雅統舒村,農業局官員說明鄉鎮受災及河水流域概況,並提供出受損統計表,這些都是由農業局、地政局、鄰里幹部等多個部門共同合作得來。

拿到精準的數據後,志工想入村去探望鄉親,但道路已遭水災破壞,汽車無法行走,加上路途又遙遠,唯有在村口前聘任村民騎摩托車載志工進入,花了近四十五分鐘,才得以前往關懷四個嚴重受災的鄉村。

巴雅統舒村長對志工說明,這次因為河水暴漲讓災情失控,村內農民一百二十九戶,超過兩百畝農田全損。而政府補助的消息目前毫無音訊,農民今年底已經不會再有收入,大家已經有變賣牲畜或家當,甚至貸款高利貸的打算,來換取種子、糧食及生活品。

志工在緬甸災區勘災,所到之處無不都是農民們的告急身影,儘管他們與天災搏鬥由來已久,對於借貸也習以為常,樂觀而知足的生態下,仍需要平安的人伸出援手。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緬甸雨災勘災簡報 2018/09/22-09/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