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國發文具 難民童笑金難換

2018-09-12   | 歐洲慈濟志工
塞爾維亞難民營中的孩子,在難民委員會的努力下得以接受教育,慈濟志工前往發放文具,讓孩子們喜出望外,笑容滿面。(英國慈濟志工提供)
「進無步,退無路。」是許多來自亞洲的難民家庭在歐洲塞爾維亞的寫照,由於難民們在各國難民政策緊縮下,難以取得下一個落腳國度的簽證,或是離開之後又被遣送回來,因此難民們長期滯留在塞國。許多孩子已經到了該受教育的年紀,塞國難民委員會也會安排他們上學。

歐洲慈濟志工於7月26日與難民委員會委員長和塞爾維亞難民營區總長會談文具發放,規劃9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到克爾尼亞察難民營、普林斯博瓦其難民營、阿德塞微西難民營、基金達難民營等四個兒童人數較多的難民營發放與關懷。

多種文具目不暇給 用心打包顯人文

9月4日早上,志工抵達克爾尼亞察難民營,營長Djurdja Surlan隨即帶領志工到作為發放場地的食堂進行準備,這次要捐贈一年份的文具,品項與數量相當多,除了書包之外,各式練習簿、筆記本一應俱全,鉛筆、畫筆連同鉛筆盒,甚至連削鉛筆機都準備好了。志工一一將靜思卡夾在課本,名字吊牌掛在書包上,大功告成。

小而隆重的發放儀式儀式開始,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師兄致詞:「很感恩教育部秘書以及難民委員長,一同共襄盛舉參與發放。感恩塞國政府給予難民學童學習上的協助與安排。」

難民委員長庫希克(Valdimir Cucic)講述與慈濟合作之因緣,並感恩來自不同國家的慈濟志工,自假自費到塞爾維亞來幫助難民。「慈濟在塞爾維亞已經超越合作伙伴,是我們的一份子。最後也祝福證嚴上人身體健康,一切順利圓滿。」

教育部秘書將一袋袋的文具贈予學童並給予鼓勵,志工也協助小孩將新書包背在身上,每個人都開心極了。
教育部秘書教育部秘書長Slavko Gak特別前來感恩慈濟,並親自發放文具給兒童。(英國慈濟志工提供)

塞國媒體記錄慈濟 孩子笑容見證愛

小朋友迫不及待立刻打開袋子,很好奇裡面裝了什麼的文具,也互相展示自己所喜歡的,一位小女生很開心慈濟送的粉紅色書包,揹著讓志工留下美麗的笑靨;另外兩位十四歲的女孩,向志工表達了對文具的喜愛並道感恩。

范德祿身體不適,坐在輪椅上與小孩互動。(英國慈濟志工提供)
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抱病堅持前來關懷,坐在輪椅上與小孩互動。一位男孩大方地說,很開心收到上學必須的文具用品,范德祿則勉勵他好好學習。

當地五大媒體(TV N1、Studio B、Tanjung;Pink和RTS)來採訪慈濟的文具發放活動。范德祿代表慈濟表達感恩,「難民委員們用心地照顧難民,而慈濟與難民委員三年來合作得非常愉快,這次將正式簽約備忘錄,加強雙方的合作方式。」

塞爾維亞RTS電視台記者 Nikolina Rakic說:「當我來到這看到難民的時候,我很難過;但我也為他們高興,他們喜歡慈濟基金會,幫助他們過正常的生活,我覺得你們的工作非常棒。」

文化交融並非易事 用心耕耘善種子

9月5日,孩子們與志工的歡笑也在普林斯博瓦其難民營(Principovac)及阿德塞微西難民營(Adasevci)出現,志工帶領孩子串成一圈,搭起肩膀玩起火車遊戲,明亮的笑聲充斥著教室。波士尼亞志工瑟多米爾(Cedomir)說,參與慈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去愛所有的人,慈悲、笑,能逗小孩笑感覺真好。
不僅物資上的給予,慈濟志工到達每一個難民營,都與孩子打成一片。(歐洲慈濟志工提供)

這幾年投入塞國難民營關懷的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深有感觸,她的先生范德祿每天都在吃止痛藥,仍卻竭盡心力堅持參與,讓陳樹微既感動又不捨;卻又從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可以體會先生的堅持,實在是這群孩子太渴望被愛與關懷。

陳樹微指出,除了給予難民朋友生活物資的資助,學童教育的協助更是很重要的一環,哪怕是短短幾個月的學習,對他們而言都是學識上成長與收穫。

在阿德塞微西難民營(Adasevci),小朋友領完書包後,開心地直往課室去學習。今天負責教學的Gorana Nikolić和Miljana Arišić兩位老師分別教英語與塞語,雖然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難民營孩童,但她們做足準備,透過很多張事先製作好的圖卡,讓學生先教老師各自的母語,老師再用塞語回教,雙方都學到了新的語言。

塞爾維亞本土志工塔瑪拉說,這一次發放是難民孩子們在塞國的教育,儘管要協助他們融入本地的就學系統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很感恩慈濟有考慮到教育方面,「未來,他們有機會成為好人,也更加彼此瞭解。希望慈濟可以繼續協助教育這方面,不只是難民,還有塞爾維亞貧窮的孩子。」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塞爾維亞難民營關懷簡報 2018/09/04-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