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鼓 保養記憶敲出快樂

2016-04-11   | 張晶玫
慈濟志工握著中風十二年的何阿公的手,一起打太鼓。(攝影者:張晶玫,地點:高雄鳥松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4/09)
「我『吃老等死』(閩南語,意即年紀大了只能等死),不要浪費錢在我這個老人身上,而且我的孩子也不在身邊。」阿嬤對的語氣中盡是放棄,眼神裡全是落寞……

鄉下老人的無奈與心酸,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中心主任許秋田收進心底、真切感受,然後化為扛在肩上的責任,成為他加快腳步推動「輕度認知障礙」篩檢的動力,他知道老人家的生命不容再等待;而他也相信各地慈濟人醫會志工群會是他永遠的堅強後盾。

早期篩檢 守護長者記憶

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約每一百人中即有一人是失智症患者,很多病人及家屬一剛開始都只是認為:「年紀大了,記憶力變得不好,是正常的。」直到病人的遺忘程度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才驚覺事態嚴重,此時病人就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

失智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因為大腦皮質神經細胞逐漸退化死亡而造成的「失智」,逐漸地影響病人的生理機能,他們失去空間感、時間感,不斷重複的行為、日夜顛倒的情況,終而影響到家庭生活。

照顧病患的家屬陷入一天二十四小時、長期無法喘息的境地,最後甚至產生憂鬱症,這些家屬其實是生活在「失智症」巨大陰影下、備受忽略的「隱形病人」,長期照顧的壓力也形成另一種社會福利問題。

高雄的人醫會成立「憶能促進班」及「記憶保養班」,更和大林慈濟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及中山大學體育系合作,一同為社區的長者守護記憶、守護健康;每次只要經由人醫會舉辦的健檢活動發現疑似早期認知障礙的個案,許秋田主任便會不厭其煩地從嘉義專程南下為這些人再做進一步的記憶力檢測,以確認是「老化」或是「退化」,甚或是因為老年憂鬱症而引起的記憶力衰退。

太鼓聲響  老人全新體驗

高雄記憶保養班4月9日舉辦首次的戶外活動課程,十位平均年齡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在高雄人醫會志工的陪同下,前往位於郊區的鳥松環保教育站體驗打太鼓,隨行的葉添浩醫師笑著說:「這裡四周空曠,怎麼用力打鼓都不怕會吵到別人。」

平均年齡七十歲以上的記憶保養班學員們,來到鳥松環保教育站體驗打太鼓。(攝影者:張晶玫,地點:高雄鳥松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4/09)
老人們怯怯地坐在圓圓的太鼓前,雙手有點僵硬地拿著鼓棒不知該如何是好,突然間「咚、咚、咚……」七十九歲的曾添福輕快地敲打了起來,嘴裡還得意地說:「小時候,廟會就是這樣敲啊!」一旁來不及阻止這鼓聲的老伴許瑋芸笑了起來,曾添福阿公的意外之舉揭開了歡樂的序幕。

「來,把鼓棒舉高,跟著我唸——『一隻大象』,用力敲下去,咚!」年輕的許家禎老師帶著大家練習敲出從慢到快的不同節奏,這班老人家比任何人都還要認真地跟隨著老師的指令,一會兒舉起鼓棒,一會兒在鼓面敲出耳熟能詳的〈三輪車〉的節奏;一會兒又敲著鼓邊,打出輕快的拍子。

「打太鼓」對這群老人家是全新的體驗,拍子難免錯亂,節奏不時脫節,他們會露出不好意的笑容,像做錯事的小學生一樣,但是圍繞著他們的志工們從不吝於給予熱烈的掌聲。

親蜜互動 重溫父子情深

罹患中度失智症的邱阿公,太太、兒子、女兒全都陪著他一起參加打太鼓的活動,邱阿公一臉認真地跟著老師的口令喃喃地數著:「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只是,邱阿公拿著鼓棒的雙手卻停在半空中忘了跟著敲打。

邱阿公的兒子悄悄地走到父親身後,彎著腰環抱著老父親的雙手,帶著他一下一下地敲鼓,老人家有了兒子的幫助就更起勁地敲著,一二三四的拍子也數得更清晰了,在兒子懷中的老父親始終都露出憨憨的笑容,兒子認為是慈濟營造的和善環境,讓父親很容易地就融入了活動,他才會這麼泰然、自在。

曾幾何時,那個孩子眼中「很厲害」的父親,變成需要兒女的協助了,邱阿公的兒子也曾經一度感到惋惜及無法釋懷,父親生病後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在都須要重新磨合。

兒子握著父親邱阿公的雙手打太鼓,享受天倫之樂。(攝影者:張晶玫,地點:高雄鳥松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4/09)
還好,家人很快地轉變心念,儘量配合老人家,以他為主,不再執著父親為何「不聽話」;邱阿公的兒子說:「如果不是因為爸爸失智了,我或許也不可能和他有這麼親密的互動,他是我的爸爸,我能為他付出,我只有感到歡喜和感恩。」

活在當下 遺忘幻化成蝶

而另一邊,已經中風十二年的何阿公坐在輪椅上,他的語言、左手、左腳、左耳都喪失功能,坐在太鼓前的他面無表情,也不想和人交談,但是禁不住身旁志工的勸說和柔性勉強,用右手拿起了兩支鼓棒做做樣子。

「阿公,鼓棒右手拿一支,左手也要拿一支啊!」兩位志工已站何阿公兩旁,一人握著他的一隻手,不由分說地開始拉著他的雙手敲敲打打起來,阿公被這麼一陣鼓動,索性也跟著「吚——吚——呀——呀——」地數拍子打鼓了。

曾阿公、邱阿公及何阿公的身後,都坐著攜手走過一生風雨的妻子;丈夫老了,他們也垂垂老矣;丈夫生病後,他們無怨無悔悉心照料,卻也身心憔悴,但是在鳥松環保教育站裡,這些永遠站在丈夫身後的女子,這一刻可以暫時從丈夫的病中獲得喘息,也能拿起鼓棒,敲打出屬於自己的快樂。

葉添浩醫師看著環保站洋溢著難得的青春活力,他開心地說:「打鼓能夠激活細胞、振奮人心,看到老人家綻放的笑容,是最讓人高興的事。」午後的陽光,映照著每個人臉上閃閃發亮。

失智症患者的記憶一如美麗蝴蝶的短暫生命,終將逝去,但那不見得就是一場悲劇,只要在世上的每一天都選擇好好去過,依舊會是一場如蝴蝶般美麗而充實的生命之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晶玫 高雄報導2016/04/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