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25 品格教育永續引航

2017-07-17   | 林儀茹、王亭懿、顏吟修、胡玉蘭、黃秀真、廖凰束、沈雅慧、張如容、王惠香
「2017暑期大愛引航--品格學堂」透過慈濟教育執行長蔡炳坤的帶領,大家一起發弘願:「教聯二五立弘願,心手相連遍校園。」(攝影者:王永周,地點:慈濟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7/14)
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二十五周年,舉辦「2017暑期大愛引航--品格學堂」研習活動,2017年7月14日,浩蕩的教師聯誼會隊伍為暑期營隊迎來教育種子,來自廣州、天津、福建、四川、北京等海內外學員,一起互相勉勵,為未來的社會棟樑當個稱職的教育渡舟舵手。


內修外行 心是道場

「不要把教育當成工作,要當成使命。教育就是愛、是希望,大家勿忘當時投入教育的初發心。走老師這條路要傳承下去。」靜思精舍德佩師父叮嚀,證嚴上人非常注重教育,要將人文融入教育中,期待大家風塵僕僕到此取經,在營隊的課程中都能有豐富的收穫。

教育最重要是身教,如法如儀,相信可以給孩子正向的引導及品格教育。在多元社會不同的宗教信仰下,希望大家以互相交流的心情來學習,放下成見體會不一樣的生活。

由現任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帶來「教育CEO來開講」分享,當了十多年的校長,也當過行政機關職務,蔡炳坤覺得每個工作都有難為的地方,相信大家目前共同的想法,也會覺得現在教師難為。

靜思精舍德佩及德宇師父全程關懷,陪伴學員,指導營隊的慈濟人文,是營隊支持的力量。(攝影者:王永周,地點:慈濟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7/14)


「我始終相信教育的力量。」加入慈濟大家庭一年多來,蔡執行長以「教育的力量」第一次與三百八十三位學員近距離分享。

他以第一位國家教育博士李建興先生的故事為引據,轉而分享自己的故事,他說:「教育翻轉我的命運,那一年我十五歲越過中央山脈到花蓮讀書,第一次跟慈濟認識,是生命中很重要的數字。三十二至三十六歲進研究所讀四年;四十至四十八歲研讀博士八年。」蔡執行長拿到博士學位已經四十八歲了,生命裡沒有幸運的字眼,只有靠自己不斷努力。

然而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還是有限,但是在慈濟教聯會裡,擁有共同目標的老師一生為教育付出,利用「靜思語」教育學生,改變了許多行為偏差的學生;甚至退休以後,仍為慈濟撒播愛的種子,踏踏實實走過二十五年。

1990年從陳美羿老師和郭馨心、郭淑媛二位老師搭上一輛計程車,卻因司機對教師的抱怨讓美羿老師在心中發了一個大願,1992年教師聯誼會正式在花蓮召開成立大會。

二十五年來,慈濟教育工作一步一腳印,教聯會、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兒童班、慈少班、大愛媽媽等社區教育功能團體,形成社區教育功能團隊,對內彼此分工合作,對外人間菩薩招生,大家合和互協成就教育陪伴。

步步踏實 二十五年

「未來二十五年,就要看現在大家所做的。」營隊課務長的林靜怡表示,現在的教育環境相當嚴峻,學生、家長甚至學校都給了老師非常多的要求,所以對於這次的營隊,希望透過幾天的課程來提振老師的教育熱誠。

課程設計,還有上人對教育開示的影片,尤其靜思語教案的設計希望讓老師能活用於教學,期待老師們回到學校能更用心,將教育帶上更好的道路。
星空夜語--飲—杯智慧的水,學員們在分享過後,法喜盈心以靜思語卡片圍繞燭光,好像也把自己的心光點亮了。(攝影者:王永周,地點:慈濟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07/14)


同是來自大陸廣州的陳鳳梅,是懿德幼教集團園長,她覺得與慈濟這因緣很深,「我們創辦的教育機構也叫做懿德,而慈濟裡也有懿德媽媽。第一次來臺灣,是參加2014年的教師營隊,那時候帶著滿滿的感動回去,立刻把靜思語教學實踐在日常生活及教學裡面。」第二次回來參加教育營隊,她帶著同事就像把同事帶回家一樣。

學校的孩子都是三到六歲,陳鳳梅在學校推靜思語教學,而且親自教,她覺得這對孩子的品格養成非常好,老師的感受也很深,而真正改變最大的是自己。

以前在工作崗位上是一個比較嚴苛的角色,後來因靜思語教學陳鳳梅改變自己,「孩子們都會問園長媽媽什麼時候可以上課?」但2016年因為開拓另一個新的幼兒園,一整年沒有跟孩子互動,所以覺得心有點乾涸,身為園長媽媽,她說這趟回來,要重新學習跟孩子的互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儀茹、王亭懿、顏吟修、胡玉蘭、黃秀真、廖凰束、沈雅慧、張如容、王惠香 花蓮報導 2017/07/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