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慈濟援建大愛屋統計

2017-08-19   | 慈濟年鑑、慈濟月刊
慈濟援建桃園合流部落大愛屋,於2017年8月完成。(攝影者:呂孟玲,地點:桃園市合流部落,日期:2017/08/18)
截自2016年底,慈濟在全球各地因救災或濟貧而興建的大愛屋已有18,387戶。細數這一段愛的歷史,慈濟早於1967年就因改善照顧戶的生活而援建水泥房舍一幢,第一次因天災而興建多戶則在1971年的娜定颱風後,直至2016年底,慈濟基金會在臺灣也統計援建達3,199戶。2017年8月19日,慈濟所援建桃園合流部落大愛屋十四戶也即將啟用。

大愛屋安身秉尊重 離災脫苦但盼永續

1967年為「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成立的第二年,證嚴上人親自帶領訪貧,因為不捨眼盲李阿拋老人居住在河床邊,住所破舊而難擋風雨;幸有地方善心人士提供地基,由功德會建屋贈與李阿拋老先生,於1967年12月15日讓李老先生遷入居住,此後李老先生再不致擔心居所破爛之苦,而安享晚年。此為慈濟第一個大愛屋。

時至1971年7月下旬,娜定颱風襲境,花蓮災情重大,慈濟長期救濟的三戶貧民也因住房被吹毀而居無住所,經評估後,於新城鄉嘉里村興建三間水泥房子。而這三間住房,也開始建立慈濟大愛屋的受惠者能長久居住,但不能變賣的原則。

1975年8月3日,妮娜颱風侵襲,在新城鄉與花蓮市間登陸,造成五百多戶倒房。鑑於如果發放救濟品,只能短時發揮作用,而不少貧困災民,房屋吹倒後實在無力重建,形成無家可歸,情狀至慘,慈濟乃發起各界捐款,希望為這些災民重建住宅。而靜思精舍撥出土地,先於隔年3月興建六戶貧民住宅;而在1976年6月另購得土地,再興建九戶,合計十五戶。

1994年夏,道格颱風襲臺,重創後南投縣翠巒部落,而慈濟在當年縣府的多次受託下援建房舍,在1997年3月9日正式交接,成為全臺首座大規模慈濟村,嘉惠全體三十五戶居民。然而其後多年的颱風與地震影響,山坡滑動的問題,也讓慈濟思考援建大愛屋要讓居民永續安居,更要注重屋址的自然環境安全,兼顧民眾安生活營生所需。

歷經了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慈濟大規模援建大愛屋,幫助民眾安定生活的思維也因災、因居民條件不同而有更細膩的考量。也因慈濟於1991年起,已將慈善援助腳步推向全球,在歷年重大天災事件後,應實際需求為災民所援建大愛屋雖然樣式不一,但在「尊重」原則下,也會在建設之前充分溝通及評估,幫助受助者永續安居樂業。

●歷年慈濟基金會於全球援建大愛屋統計

(資料截自2016年12月,摘自慈濟年鑑)

(整理自:慈濟月刊、慈濟年鑑 2017/08/1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