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反成壓力? 因為想錯了

2018-06-09   | 陳靜慧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要適時找到方法抒解。(攝影者:池亮蓁)
「生活中,沒有壓力的請舉手?」面對臺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的諮商心理師黃曉芳醫師的提問,現場聽講的公僕們一陣沈默,顯見真的人人壓力山大啊!

內政部107年度員工協助方案系列「健康生活從紓壓及蔬食開始」講座,6月4日的「紓壓課程」,由臺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的諮商心理師黃曉芳醫師主講。一開場的提問,讓學員們左顧右看,彼此露出「你懂的」的會心一笑。

「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簡稱EAP)」源自於美國,是企業透過系統化的專業服務,規劃方案以預防及解決可能導致員工生產力下降問題,增進員工心理健康與工作適應,讓企業提升競爭力,塑造雙贏。全國公務體系亦於2003 年開始推動,以講座、教育訓練等等方式,並著重「預防勝於治療」,推廣心理衛教,增進員工的職場適應。

您認知的正念 是正確的嗎?

誰沒有壓力?上班族,你快樂嗎?臺北市曾針對十一家大型企業進行「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表」的職場檢測(臺北市政府衛生局,2004),結果顯示48.3% 臺北市的上班族心情壓力沉重,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臺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的諮商心理師黃曉芳醫師主講「紓壓課程」。(攝影者:何庭瑜,地點:臺北市,日期:2018/06/05)
現代人壓力節節高昇,有解決的方案嗎?黃曉芳醫師提出的方案是「正念」,但並非一般人所以為的正念!

身為癌症中心諮商心理師,黃醫師說慈濟醫院一年約有一千多位安寧病友,事實上除了病友本身,家人也極需要關懷。只是,往往我們認定的「正念」,是積極、是永不放棄……而這樣的想法,有時帶來更重的壓力,會落入心理學上說的「正向暴力」。

什麼是真正的「正念」?黃醫師說,應該是所謂的「觀照」,是不帶批判去看人,包括看待自己。有時候,不正向,不積極,不見得就不是「正念」!這日課程中,她試著讓大家「帶另一種目光,感受生命」,知道怎麼跟最好、最壞的經驗在一起!

面對最壞的經驗時,最糟糕的處理方式是什麼?答案是「一直想!」而後鑽入了牛角尖!若改成是寫下來、說出來,反而較有機會從與他人的互動中,找到修正的答案。

把握每個當下 學習用心生活

黃醫師透過了詩、繪本、電影引導大家如何觀照自己,找回自己。忙碌讓人們習於囫圇吞棗、感官失覺,生活中沒有驚奇,而壓力節節昇高,該怎麼辦?

黃曉芳醫師帶大家立刻從心學習觀照:「首先,認真正視點心盤中的杏仁凍,想像你第一次看見它,猜想它像的味道?像山藥?像豆腐?慢慢叉起,慢慢放入口中。要怎麼跟它在一能,讓它成為你的身體的一部分,感受它進入喉嚨,滑過食道,到達了胃……」

這樣吃點心的方法,也許有人覺得太誇張,黃醫師分享一位癌末病友,平日吃飯總是用吞的,當試著「觀照」後,他驚奇回饋化療後所喝下的第一口水,味道像是天上的甘露水。

「是否能想像甘露水的味道?重點是打開你的五感,生活中就能處處充滿不可思議,充滿驚喜!」最後,黃醫師帶著大家,用打開的五感,充滿天線的身體,隨著音樂律動左右搖擺,覺察身體的訊息!

今日課程內容由內政部人事處主辦,中正區慈濟志工共同規劃、協助聯絡並準備茶點。二堂課下來,學員的反應也相當熱烈。有學員說:「第一堂課,提醒生活中要頓悟,放下自己。在工作中,真的忘了聽聽自己的聲音。」

黃曉芳醫師提醒:「要把今日此時此地的感受,帶到你的日常生活。知道那時的狀態,當下如實接納你自己,學會觀照自己。」當學會向不健康的念頭說NO,向不健康的食物說NO,從生活中聰明選擇對的食物,把「正念」活用在任何時刻。那麼,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也不用害怕壓力上身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靜慧 臺北市報導 2018/06/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