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兩份工修輔系 女兒當自強

2018-10-31   | 蔡美玲
認真讀書的小君成績優異,牆上貼滿了她的獎狀,為年久失修的屋子增添光彩。(攝影者:邱辛美,地點:蔡家,日期:2017/08/02)
2012年,慈濟臺中分會接到一個案提報:「案主蔡先生從事民俗拔罐工作,收入微薄,尚需照顧罹精神疾病的妻子及二名在學的案女,生活壓力沈重,急需社會救助……」

力爭上游 自力更生

后里慈濟志工展開訪視關懷,蔡寶敏回憶第一次踏進案家的情況,由於女主人患病無法打理家務,環境髒亂不利居住,更無法提供兩個孩子良好的讀書環境。

案主的二個女兒雖然缺少父母的關愛,尤其次女小君(化名)當年才高中一年級,個性雖然內向卻十分乖巧,對父母也很尊敬;因為家中連書桌都沒有,每逢假日,小君白天就到圖書館,晚上則到超商去看書,因而成績優異,牆上到處貼滿了她的獎狀。

小君靠著自已努力在學校圖書館打工,支付自己的日常開銷。(攝影者:蔣妙卿,地點:大學圖書館,日期:2018/09/22)
志工一路陪伴直到小君考上大學,她因為想要自力更生,所以毅然從日間部轉夜間部,並在學校打了二份工作。每星期三、四的早上會在學校農場幫忙田間管理,蔬菜的澆水、收成包裝等;星期一、五則是課堂間在校內圖書館協助櫃台諮詢,整理及借、還書籍。

每天周旋於上課、打工之間,「休閒」對她來說是何等奢侈的想像,但小君卻從不抱怨、依然努力過生活。謙虛、認真學習的態度,更是讓她的教授讚譽有加:「這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關愛,從小學到大學可說是自立自強,她不但在我們的科系上非常用功,還申請輔系,往她的興趣多做學習,這樣的精神讓我非常的佩服。」

長期陪伴 非親家人

2017年,小君父親因病往生,媽媽被安置在安養中心,姊姊外出工作後已多年不再回家,當時年輕的她手足無措,志工邱辛美陪伴她處理媽媽住院及父親後事。小君說:「那時我強烈的感覺,我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所有的事,而是有一個團體在支持著我,我感受到慈濟對我的重要性。」

當年,一群陌生志工的到訪,讓個性內向又怕生的小君感到不太適應。她說:「平常都只有在家裡,接觸的都只是家人,剛開始是蠻排斥的……」直到這幾年感受到志工們對她的包容及疼愛,終於打開心房,這一路走來志工們用心的陪伴是蔡物君最踏實的依靠。

訪視志工蔡寶敏非常讚歎小君的刻苦,「身上穿的是二手衣,連背包也是;雖然接受慈濟的濟助,但仍努力打工籌措自己的學費及生活費。有時領了學校獎學金,就會婉拒慈濟的助學金,說她已足夠了,實屬難能可貴!」
小君(右二)隔週六都會撥空至安養中心接媽媽(右三)去做復健,這段時間也是她最期待能陪媽媽的溫馨時段。(攝影者:蔣妙卿,地點:臺中市,日期:2018/09/22)

2018年慈濟新芽獎學金,小君被選為人品典範,一個生長在貧困家庭、原本沒有信心的女孩,到現在堅毅的獨自生活並且品學兼優,還能忙碌的打工與學習中,每週固定前往探望媽媽,實是實至名歸。【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美玲 臺中市后里區報導 2018/10/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