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入髓 海外培訓三重精進

2018-11-14   | 北區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
「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於三重園區講經堂舉行,馬來西亞學員與德倍師父溫馨座談,師父鼓勵學員要薰法香,薰法香才能解除煩惱。(攝影者:謝明晉,地點:新北市三重慈濟園區,日期:2018/11/11)

晨曦初乍,三重志業園區靜思堂的福慧廳,早已進行了一場寧靜的報到程序。四百三十二位來自雪隆、檳城、新加坡、斯里蘭卡、柬埔寨、菲律賓、加拿大七個國家地區學員,以迅速、整齊的隊伍,人人精神抖擻,完成學員報名;這些來自不同國度、不同家庭背景的人,默契十足、行儀一致,令人不可思議。

2018年11月11日,「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於講經堂舉行開營典禮。相見歡時,各功能組一一進場,笑容燦爛地向海外家人熱情揮手,竭誠歡迎歸來。

法髓深意 行入人間

來自不同國度有緣共聚一堂,當斯里蘭卡學員在最後方高處與大家揮手致意時,全場揚起掌聲。德寧師父表示,慈濟大家庭又加入一股生力軍,在社會注入強大的清流。受證不是畢業,而是真正承擔責任的開始。證嚴上人已經為我們鋪了這條菩薩道,要一心一志,不斷精進。
德勘師父在「靜思法脈慈濟宗門」課程中,期勉學員每日精進,晨鐘聞法,把握因緣,覺悟人生,臺下學員認真聽講與勤作筆記。(攝影者:蘇峻民,地點:新北市三重慈濟園區,日期:2018/11/11)


德勘師父在「靜思法脈慈濟宗門」課程中,期勉學員每日精進,晨鐘聞法,把握因緣,覺悟人生。當年上人皈依印順導師,導師給的六字「為佛教、為眾生」,以及上人給予靜思弟子「佛心己心、師志己志」,都代表著一脈的傳承——「靜思法脈勤行道  慈濟宗門人間路」。

「什麼叫做法髓?」文史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分享,上人棄俗離家至今五十八年。如果有一件上人講過的事、法,從提起那時,一直實踐到現在都沒改變過,就叫「法髓」。慈濟不只在口頭上談,而是投入人間行菩薩慈悲救世的工作。

今日受證,是承擔的開始,珍惜此世難得因緣。從「做」當中降伏自己的習氣,洪靜原主任提醒:「發脾氣前,先想想師父」,令現場許多學員流下淚。

靜思家風 行禮如儀

表現於外的形象,影響他人的觀感,德宸師父以「慈濟十戒」,勉學員要恪守十戒,並落實生活中。「十戒是慈濟人的根本戒,缺一不可,十戒不能放鬆,形象不能放縱。」

身形行於外,重要在內在的修為,威儀則是個人從內而表現在外的儀態;慈濟威儀,展現人間菩薩風範。德倍師父認為慈濟家風,從外行四威儀表達出來,把內在的美展現於外,有令人感到溫暖的一種力量。

分站演練「食衣住行的威儀」,透過志工團隊解說,女眾所穿的旗袍是取自《法華經》,名為柔和忍辱衣,穿上能柔和善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更熟練了!」當志工蔡秀玲示範如何梳頭,馬來西亞學員王金黛,原本覺得年紀大不太注重儀容,一旁的張紫玲也時常頭髮常隨便一綁就出門,但經過課程解說,兩人都感受到整體的美原來是很重要的,因此也期許自己開始練習自身的服裝儀容。
女眾所穿的旗袍是取自《法華經》,名為柔和忍辱衣,穿上能柔和善順。(攝影者:蔡瑞聰,地點:新北市三重慈濟園區,日期:2018/11/11)


新加坡學員林秀清從課堂上學習到,她表示制服代表慈濟人的形象,只要穿上就必須行儀如法,才能度人進來。學員洪天助一開始也很不適應四威儀的行儀,幸好經過志工們的溫馨提醒,久而久之也將這些好的習慣深藏在八識田中,慢慢習慣成自然。

竹筒歲月 代代相傳

走入慈濟三十多年的志工潘廖葉與林勝勝,互相扶持陪伴,手牽手一同創造吳興街「慈濟巷」。兩人勉勵學員,來受證就像接受佛陀授記一樣,絕對不要中途解約!還要代代相傳。

來自緬甸的烏緬誒,分享2010年慈濟志工到緬甸仰光發放稻種時,聽到「竹筒歲月」因緣。即仿效當年慈濟三十位家庭主婦,拿到竹筒那天起,每天買菜後存入五十緬幣。不管生活如何困難,都堅持不動用竹筒內的存款。他發心存入緬幣五十元跟每天誠心禮佛ㄧ樣重要,只願日後能成為慈濟人。

接受培訓後的烏緬誒勇敢說慈濟,已募十六位會員。發願追隨上人的他,不敢相信竟能由烏善丁陪同來臺受證。「回緬甸後,要勇敢將所見所聞分享給他人。」

智慧法水 潤漬心田

難得因緣,學員能與精舍師父及資深的志工圍坐一起,面對面取經解惑。

德寧師父讚歎來自雪隆與新加坡的學員,行進間、用餐威儀,都很有道氣。新加坡學員吳榮勛則好奇問:「馬來西亞會員增加到一百萬,又將邁向兩百萬,請問有什麼秘訣?」馬來西亞學員黃紹鏇立即答覆:「一見人就講慈濟,有活動就邀約大家參加。」黃紹鏇表示只要有互動,就會有機會。
受證不是畢業,而是真正承擔責任的開始,證嚴上人已經為弟子鋪了菩薩道,期待人人要一心一志,不斷精進。(攝影者:李士彬,地點:新北市三重慈濟園區,日期:2018/11/11)


新加坡學員陳斯足問:「馬來西亞有很多種族、政治問題,應該不太容易宣傳。怎麼做到讓不同宗教也能接受?」德寧師父說,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馬來西亞能動起來是因為一次大水患的因緣,這其中讓我們看到愛是不分宗教、種族。尤其受災的人,在最困難時受到幫助,點滴之愛感恩在心。「我們只要把佛教精神展現出來,真誠無所求的愛,可以打破宗教、種族的隔閡。」

另一組學員,德勘師父殷盼大家薰法香,期勉學員精進聞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且要堅定意志,去說法傳法。把受證當成法會,將正確的法帶回去。上人現在除了講話需要很費力外,耳朵也會嗡嗡作響。早上講經時都會聽到自己的回音是很辛苦的,但上人仍努力地想把《法華經》講完,希望大家把握因緣薰法香。

學員駱美花分享,以前在做訪視時總是不順心,在薰法香時,知道上人要大家多用心。此後,駱美花即用心在訪視個案上,做陪伴關懷,案主因為自己的耐心陪伴,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境,而感動了他們,進而有所改變,從冷漠到親切的互動,自此對訪視更有自信。

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加拿大的英語系菩薩,由德澍師父全程用英文互動。柬埔塞學員MATH KHARY提問:「自己信奉伊斯蘭教,跟大家的禮拜方式不同,覺得很不自在,怎麼辦?」德澍師父回覆,慈濟不會因為宗教不同,而有任何差別待遇,我們要包容所有的宗教;然而在此場合,跟大家不同,其實是他包容了大家。

飲一杯智慧的水,讓法水滋潤心田;德勘師父諄勉學員,把法與生活對照,從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改變,才是真正的法髓深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慧石、羅月美、楊筑雅、潘瑜華、李德美、陳湘如、馬麗惠、陳美秀、林君穎 新北市三重報導 2018/11/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