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搭橋 新芽課輔幫孩子翻轉未來

2019-11-22   | 羅月美
因為聽過課輔班的分享很感動,陳晉煒(右)從外縣市帶著教育熱誠而來。覺得江柑總是像對待孩子般的關心大家,讓他有另一個家的感覺。(攝影者:楊麗琪 地點:三重新芽課輔班 日期:2019/10/21)
夜闌人靜,江柑跪在菩薩面前,雙手合十:「為了這些孩子,請菩薩讓我找到好的哥哥姊姊來支援。」白天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忙了一整天,大半夜還想著怎麼為新芽課輔班的孩子找老師。
 
一念不捨 新芽課輔班成立
 
江柑口中的課輔班,是免費為弱勢家庭孩子成立的。剛開始是因為在訪視中碰到失去雙親的小翔。當時小翔只有小學六年級,父母相繼往生,留下他和姊姊、弟弟三人。
 
為了協助升上國中的小祥,能適應課業與人際關係,江柑請訪視志工王靜慧幫忙,邀請就讀輔大數學系的慈青蘇建凱為他課輔。
 
她將先生自營會計師事務所的二樓會議室提供出來當作教室,看著偌大的空間,只有一位孩子,江柑心裡起了個念頭:「一定還有像小翔這樣的孩子。」新芽課輔班於焉萌芽。
 
江柑就像媽媽一樣,照顧每一個人,時常為課輔班的孩子、志工哥哥姊姊留下身影。(攝影者:楊麗琪 地點:三重新芽課輔班 日期:2019/10/21)

誠懇拜託 師資四方來
 
「孩子來了,就要有老師教啊。」對江柑來說,這才是接受考驗的開始。孩子一個一個湧入,年齡、程度都不一樣,師生的需求比例是一對一,大量的師資從哪裡來?
 
「你家有沒有會教書的千金或少爺,可以來幫忙教小朋友嗎?」她靜下來時,腦袋瓜就想到這件事,翻開通訊錄從自己認識的志工開始,一個個問;甚至平日有業務往來的、募款時遇到的年輕人⋯⋯她逮到機會就問。「我家有一個課輔班,有一些弱勢的孩子,你願意來幫忙看功課嗎?」
 
江柑說:「剛開始也會不好意思,後來覺得這不是為自己做的,只要孩子有人教,辛苦一點不算甚麼。」江柑的課輔志工群,遍布全年齡層,有退休公務員、老師、年輕的專業人士,還有大學生。
 
年輕活水 串聯善與愛
 
課輔班逐漸傳開,甚至有年輕人聽了分享很感動,主動從外縣市帶著教育的熱誠而來,陳晉煒就是其中之一。將近六年的投入。
 
自南部隻身北上工作的陳晉煒,覺得江柑總是像對待孩子般的關心大家,讓他有另一個家的感覺。「慈濟是一個大家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有人願意對待你如家人一般,江柑媽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
 
善與愛似乎能產生一股渲染力,源源不絕。年輕人也與朋友、同事分享,擔任警察的陳晉煒,影響了數十位朋友同事前來參與課輔志工。
 
從波士頓大學畢業的簡羚茜,由陳晉煒引薦於2017年10月來到課輔班,「江柑媽媽無怨無悔的付出,讓許多孩子們得到溫暖的照顧,提供哥哥姊姊們有奉獻的機會,將大家串在一起,締造圓滿的善緣。」
 
三重新芽課輔班志工群,遍布全年齡層,有退休公務員、老師、年輕的專業人士,還有大學生。(攝影者:楊麗琪 地點:三重新芽課輔班 日期:2019/10/21)

疼囝仔 像自己的孩子
 
江柑對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瞭若指掌;對每個孩子的個性,也能掌握七、八分,她給孩子機會去突破自己。
 
就如活潑的小安,跟著學校退休的奧地利籍老師布蘭德(W alter Breindl)學英文,剛開始他還不情願,跟江柑說:「一直唸英文,細胞不知道死多少。」江柑好聲拜託他:「難得有一個外國老師教你,拜託啦!」也請小安媽媽鼓勵孩子。
 
上完課江柑教小安要陪老師去坐捷運,走在外側保護老師;跟老師再見時,要說感恩。也因為這樣,小安和老師之間越來越熟悉,當初找盡各種理由推託上課的小安,現在完全不同,總是在家拼完功課就來課輔班等布蘭德老師。
 
悉心灌溉 收穫甜美果實
 
當初單純的一念心,只是想讓弱勢的孩子有一個好的老師,可以教導他們學業,能和他們聊聊生活、朋友、學校,陪伴他們這一段路。江柑說:「不捨讓孩子沒有人教。如果不做,這些孩子可能就沒有機會改變自己、改變家庭。」
 
課輔班現在有十七位孩子,江柑盡每一分力量,為孩子而做。「責任沒辦法放了,這些哥哥姊姊讓我滿懷感動,課輔班的孩子讓我很不捨。小的、大的,都是我的孩子……」
 
課輔班自2008年2月成立至今十二個年了,當初那位內向而瘦弱的小翔,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兩人再見面,小翔真情流露地表示,認識江柑媽才能夠慢慢走出來,「謝謝妳不嫌棄我,認我這個小孩,我可以跟別人說我沒爸媽,但是有一個很愛我的另一個媽媽,謝謝!」
 
「我只是希望能當孩子的一座橋梁,引他們走往正確的方向。」孩子們在任何方面有一點點進步、有成長,都會讓江柑很高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在江柑的鼓勵下,當初找盡各種理由推託上課的小安(右),現在則是在家拼完功課,來課輔班請布蘭德老師(左)幫他上課。(攝影者:楊麗琪 地點:三重新芽課輔班 日期:2019/10/21)

 
(文:羅月美 三重報導 2019/11/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