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枯旱 慈濟人慧心增糧

2008-12-30   | 呂月霞
攝影者:呂月霞
南非愛滋病氾濫效應,已危及第二代學童的生存與教育,尤其是落後的鄉間首當其衝,而位處南非約堡郊區的黑人社區, 也因為土地貧瘠加上愛滋病肆虐,居民普遍窮困,連帶的也波及孩童的成長和教育。

慈濟人努力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鼓勵社區居民自立更生,改善生活,而帶動當地居民從事菜園耕種正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可是受限於經驗、土質乾硬,以及無法突破缺水、缺肥的先天條件,卻往往連開墾最起碼的家庭菜園也常面臨失敗的考驗。

所以當師兄、師姊獲知南非知名醫療慈善團體「抗愛滋軍隊」的「耕植扶貧計畫」,對土壤改良實驗有了突破,而且已經嘉惠了幾所學校的訊息時,便在蔡師兄穿針引線下,大家迫不及待向該團體的負責人廖興祥醫師挖寶。

廖醫師向慈濟人表示,該項計畫目前已經克服了技術瓶頸,可以讓耕地達到省水與自生有機肥的目標,在他的輔導下已有學校實際進入實驗階段,同時也準備積極推廣到全南非。簡言之,這項扶貧計劃主要推廣對象是落後地區小學,希望經由菜園的收成,提供給貧窮學童當營養午餐,以強化他們的營養和學習的能量。

廖醫師還當場親自帶領小學師生熟練的操作種菜細節, 首先在挖好的坑洞中心放入預先打滿細孔的寶特瓶,然後以土壤和堆肥填滿坑洞只露出瓶口,再在栽入的每株菜苗的根部預置蚯蚓培養土,最後將寶特瓶灌滿水,並鎖緊瓶蓋就算大功告成。他解釋其中原理說,寶特瓶瓶身的細孔會慢慢滲出水分滋潤週遭土壤,同時根部培養土也會引來蚯蚓製造有機肥,往後只要三到五天往寶特瓶瓶口灌水一次,免灑水或施肥,蔬菜就能欣欣向榮;而土壤如是週而復始的重複使用,最後更能達到土質改良的目的。

觀摩完肯斯頓小學的實驗菜園,師兄、師姊們都認為不虛此行,並且也樂意將這項生化技術介紹給社區的本土志工和社區小學分享, 希望能夠有效突破以往的盲點,補救居民自給自足的功能,同時也為貧窮學生帶來生機,更重要的是就如何南校長所說的,站在致力於能源節約、生態環保的教育觀點,這個菜園無異提供了最佳教材。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