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耀眼光芒 創造傳奇

2015-06-18   | 楊旻峰 陳品臻 蘇柏嘉 趙又瑩 鄧明怡
西元1992年,慈濟在南非建立第一個非洲聯絡據點,開始以實際的行動救急救貧。南非德本慈濟志工用愛化解隔閡,平時帶動訪視孤苦、下鄉訪視及社區愛灑,也盡心力關懷照顧戶。(攝影者:譚巴尼)
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曾孕育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但是在近代西方殖民強權肆虐之後,卻寫下一段不堪的近代史,「落後」、「荒蕪」、「獨裁」和「種族屠殺」成了非洲的同義詞,因此有了「黑暗大陸」的稱呼。然而,光明往往來自最黑暗的地方,慈濟在非洲的慈善路就是最好的見證,也是最耀眼的一道光芒。

愛化隔閡 扶孤濟貧苦

南非在廢止種族隔離政策後,極端的貧富差距下,因為仇恨也為了餬口,掠奪、搶劫事件時有所聞。劃開黑與白的不再是硬生生的法條,而是每個人心中的成見。

慈濟志工顏妙惠說:「我來自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藍色是慈濟的代表色,也是現今黑白對立的南非社會中,唯一能妥協的顏色。

西元1992年,慈濟在南非建立非洲第一個聯絡據點,開始以實際的行動救急救貧,也向大眾傳達出共生和解的概念。暖人心脾的大愛解了肚中的飢餓,也漸漸化開意識裡的仇恨,這一刻大家開始學會愛。當地酋長說:「我很開心,志工在社區裡默默的做,現在這裡的孤兒都有東西吃有人照顧,我很開心。」

慈濟志工慈蒂說:「我們真的滿幸運能在這裡講慈濟,看到大家這麼踴躍我很開心。」
馬察契村民響應「八分飽、兩分助人好」運動,捐出玉米及高粱,透過慈濟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照片提供:陳美娟)


深耕當地 愛拓波扎那

賴索托,在南非版圖裡頭的國中之國,但它並未擁有像南非一樣的豐富礦產,上天留給它的是貧窮。在發放的現場,慈濟志工陳美娟說:「我們志工有多帶了一些過節用的物品,希望他們可以有一個好的年冬。」

在當地臺商的支持下,慈濟在南非設點後三年,賴索托也有了志工的足跡。天地見證到,人類從匱乏中,學到互助互愛的可貴。身為賴索托負責人的陳美娟曾發願要生生世世留在賴索托,度盡賴索托人為慈濟人,更要當證嚴上人的眼、手、腳,守護賴索托;也承諾和南非家人一起拓展非洲志業。至此,陳美娟從沒有停歇,也沒有懈怠。

賴索托全國超過四成人口活在一天賺不到一美元的貧窮線以下,其中也包括慈濟的本土志工。馬察契(Machache)社區從2005年開始接受慈濟的冬令物資發放,直到去年(2013年)年底,社區志工捎了一封信給慈濟,響應「八分飽.兩分助人好」,募得一千公斤的玉米及高粱,回饋給慈濟。

2014年陳美娟跟南非九位志工會合起來,開拓了新的國度波扎那;她不畏千里遠的路途,在半年內已第五度跨國關懷。曾經在不到四坪的空間裡,聚集了約五十位的當地居民,做溫馨愛灑,帶動薰法香;也協助氣若游絲的愛滋病患接受醫療救助。

挖并取水 成立復建中心

非洲東南端的農業國家莫三比克與鄰國辛巴威,都在2007年與慈濟接上了線,善的種子落地生根。

辛巴威慈濟志工朱金財帶動當地志工時,不忘宣說慈濟人文:「尊重,你必須尊重每個人,你們能做到嗎? (我們能!) 你們做不做得到? (我們能的!) 很好,只要你們想做,你們一定做得到。」
辛巴威哈拉雷Hatfield訪視活動,慈濟志工朱金財在一旁指導,為行動不便者及病患提供按摩與復健服務。(照片提供:朱金財)

辛巴威人民的饑饉,水資源的匱乏亦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秉承上人的指示,開始著手挖井,成功挖了十八口井,每一口井的的每一滴水都是救命的水。

不只冬令發放、發放大米,帶動本土志工,朱金財在辛巴威訪貧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的身障者走不出來,人生也變得毫無意義。2012年,志工朱金財開始與紅十字會交涉,讓志工接受專業訓練並通過考試,而籌設了「復健中心」,作為身心靈健康促進的一個理想平臺,並附有食物供應,做最佳的服務。

至2015年不可思議的情形發生,衛生部官員經過多次訪查,感受到朱金財對人民所作的一切關懷是出自真誠的,因此主動給予「復健中心」合法化,並頒發一只「傳統醫療證照」。事過境遷,朱金財感恩佛菩薩的保佑,一切的發生都超乎他的想像。

竹筒募心 本地志志湧出


在莫三比克,慈濟推廣行善布施的觀念,已經獲得認同。 在「馬布多市」的「馬哈塔區」,這裡的民眾與慈濟志工有約,要把竹筒存滿樂捐行善,志工依約回到這裡收善款。

遠嫁到莫三比克的臺灣媳婦蔡岱霖,是帶動當地善循環的關鍵人物。曾經靠著「竹筒歲月」的推行,匯集眾人的愛心,購得八百平方米的大愛農場。在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信念中,志工學習到付出無所求的喜悅,也體會到貧窮布施的可貴。而因為志工的帶動與關懷,讓當地志工不斷湧出。安娜瑪麗亞在丈夫過逝後,她帶著三個孩子生活艱困,曾經對生命失去盼望。遇到慈濟,她感受到愛的力量,為人群付出,得到的快樂更多。而懂得孝順,也是她加入慈濟的收穫之一。
莫三比克馬普托發放活動中,慈濟志工蔡岱霖(左)、保羅(Paulo Massingue,右)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攝影者:蘇柏嘉)

莫三比克志工安娜瑪麗亞說:「在慈濟,我看見了佛陀的精神,看到了佛陀的愛,在這樣的愛中我學習到去愛我媽媽,現在媽媽和我們一起住,很開心,這是慈濟教我的。」

積極投入志工服務的寶拉在認識慈濟之前,因為家庭紛爭失和,她和先生關起心門活在怨恨中。聽到普天三無的教導,她放下爭執去愛她不愛的人。虔誠的信仰,讓她深信是神的帶領,要她在慈濟裡用愛膚慰鄉親。

莫三比克志工寶拉說:「我以前曾經病的很重,幾乎快死掉了,而現在這個生命是神讓我活下來,祂讓我遇到慈濟,是要我做慈濟,將這樣的愛帶到整個莫三比克。」

非洲人民天性熱情,慈濟帶來的這分愛顯得含蓄,但卻隱藏著強大的力量。這四個國家蓄積的慈善能量也擴及到史瓦濟蘭與波札那。慈濟志工在非洲用微笑包容數不盡的奚落與訕笑,用行動撫平天災人禍帶來的傷痛,他們怡然自得,他們喜不自勝,因為他們正在歷史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楊旻峰、陳品臻、蘇柏嘉、趙又瑩、鄧明怡 臺灣、南非綜合報導 2015/06/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