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促交流 慈青贈靜思語

2016-12-03   | 慈濟基金會
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証,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静思語》及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代表上人對教宗將今年訂為「慈悲聖年」力促宗教交流的肯定與致意。(照片提供:基金會秘書處)
【新聞稿】「我們是來自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在此以《静思語》和您结缘,這是來自我們證嚴上人的一分祝福!」

12月2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証,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贈送一本英、法、義、德文版本的《静思語》,以及一個中英文「愛.LOVE」吊飾給教宗方濟各,代表佛教證嚴上人對教宗將今年(2016年)訂為「慈悲聖年」(Holy Year of Mercy)力促宗教交流的肯定與致意。

天主教教宗將今年定位「慈悲禧年」,天主教教廷為促進不同宗教能多交流與用心,並了解國際留學生運用宗教應對現今道德挑戰的認知,於11月28日起到12月1日,由梵蒂岡「宗座移民暨觀光理事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the Pastoral Care of Migrants and Itinerant People)邀請四十個國家、一百二十位以天主教年輕學生為主,及包括一位伊斯蘭教、一位印度教徒和四位佛教徒與會,而佛教團體是第一次獲得教廷邀約參與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會。

其中佛教代表由教廷邀請臺灣慈濟基金會推薦留學生代表與會,慈濟基金會特別推薦梵蒂岡附近國家留學的慈青,包括:馬來西亞籍留學德國的華裔留學生胡家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証、臺灣籍留學南非的吳文琦與黃柏榕與會。慈濟基金會青年學生代表在十五分鐘的簡報中,分別就慈濟的歷史、慈青的活動、靜思語的由來、「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竹筒歲月、佛法「苦、集、滅、道」的意思,向與會各國學生代表進行說明。

慈濟基金會青年學生代表葉貽証在分享中提到,在靜思語交流中應對了聖經中的一句話──「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沒有手的人」,與馬太福音中提到──「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勝過全身進到地獄裡去」,有著大同小異的勸世觀念。

葉貽証表示,許多天主教徒對慈濟的「靜思語」開始產生興趣,也非常認同,主動向慈濟代表詢問並索取《靜思語》書籍。在這一次交流分享中,一位來自菲律賓的神父提及,曾在新聞上看過慈濟人在當地的付出做環保,非常讚歎年輕人可以發揮量能、做好事,並且贈送上人一本自己的畫本書。

另一位來自臺灣臺中、西班牙國籍的天主教神父與葉貽証分享,二十年前因為想要多瞭解佛教團體,因緣際會下,證嚴上人剛好行脚到臺中,所以有幸拜會上人,他非常敬佩並且感恩慈濟為衆生做了很多善事。另外,慈濟青年代表也特別在會場向與會的各國青年代表推廣「1月11日是全球茹素日」,期待大家可以邀請身邊的朋友一同響應。

葉貽証提到,在這一次交流會中,他發覺與會年輕人認為宗教之間雖然有不同的信仰,但是擁有著相同的理念,並樂於接受不同宗教的文化,也很努力為未來的世界建立更乾净的地球,並認知這個世界將會是年輕人需要去面對與負責。教廷表示,教宗收到來自佛教慈濟基金會學生代表贈送的四國語言《靜思語》表示歡喜,教廷瞭解到佛教與他們的福音有相同之處,都是在傳播著「慈悲與大愛」。

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上人曾提到,教宗今年推廣「慈悲」,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慈悲、愛」,希望人人都能好好實行、並推廣「慈悲」,這也正符合慈濟五十年來「慈悲喜捨」的理念,所以所有宗教理念的是一致的。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