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鍊如佛陀的阿難

2011-01-19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魏國林)
佛陀入滅後,經典必定要流傳在人間,但是當時沒有錄音機,也沒有發達的文具;佛陀應境說法、觀機逗教,可是話一說過就沒了,要怎樣把佛法的精華點滴留下來呢?大家討論的結果認為應該結集經典。所以很多人公推阿難負責結集佛陀的經典,阿難也覺得義不容辭,於是就承擔下來。

迦葉尊者助屏除煩惱

但是,當時阿難尚未證得羅漢果,迦葉尊者在五百位已證果的羅漢面前,把阿難叫來,故意激勵他,說他的心還沒有清淨、煩惱還沒有去除,所以沒資格參加。儘管阿難低聲下氣地懇求,還是有人指責──阿難做佛陀的侍者時,對佛陀有欠尊重。

因為有一回阿難幫佛陀摺袈裟時,腳踩了佛陀的袈裟。阿難趕緊解釋說:「是有這回事,那是因我摺袈裟時,忽然吹來一陣風,將袈裟吹到腳底下,我不小心踩到,不是故意的。」

又有另外一位出來指責阿難做侍者沒有盡心。有一次,佛陀身體違和,要阿難給他一杯水,阿難卻不肯為佛陀盛一杯水。

阿難回答:「是有這件事,記得那時佛陀發燒,佛陀真的需要一杯水,我從佛陀那兒接過缽來,趕緊跑到河邊,我正要舀水上來時,忽然對岸來了一群牛,很快地衝過來,把原本清淨的水弄得一團混濁,我不能將混濁骯髒的水拿來給佛陀喝啊!這也是不得已的事。」

又有人起來指責說:「阿難!佛陀會提早入滅,也是你的過失。有一個時期,佛陀曾對你說:『佛可以住世五百年,也可以縮為八十年。』那時候,你為什麼不趕快起來請佛陀住世呢?為什麼你三緘其口呢?佛陀說了三次,若有人請求,他可以住世五百年,你還是不肯開口請佛陀住世!」

阿難回答說:「佛陀曾說世間的眾生剛強難調,若是需要他延長五百年,他可以住世五百年;但是那時候,我的心好像被魔遮蔽了,儘管我一直想開口,懇請佛陀再住世五百年,但是不知為何就是沒辦法開口講出來,我也很懊惱啊!」那時,佛陀說了三次,無人回應,因此他決定八十歲就要入滅。阿難說這些話時,內心仍然很難過,甚至痛哭流淚;他覺得很後悔,懇切地向大眾懺悔。

這時,迦葉尊者說:「阿難!由此可見你的煩惱心還沒有斷除,感情這麼重,既然俗氣未除、煩惱未盡,你還是出去好好調理你的心態,煩惱斷盡以後再來。」就這樣把阿難趕出去。

「如是我聞」重述佛陀說法

阿難離開了結集的場所回到自己的淨堂,心裡實在很後悔。不過他沒有埋怨別人,只後悔佛陀在世時,自己為什麼不知好好用功,為什麼沒有好好訓練自己的心態,沒有把污點、雜念完全去除。

於是阿難不斷地加緊用功,經過七天,他實在很疲勞,想要休息一下。那時,突然覺得整個身體很輕安,所有的煩惱頓時都空了,他滿身的清淨光明,那分輕安快樂,是無法描述的。

阿難很高興,趕緊回到結集的道場內。他去敲門,可是沒有人要替他開門,只叫他運用智慧進入。這時阿難運用神通,終於進入結經場;阿難的心非常平靜,從內心生起感恩和尊重,向在場的五百位羅漢和迦葉尊者恭敬頂禮,並描述他現在輕安清淨的心境。

那時,大家都為他歡喜,並請他趕緊將跟隨在佛陀身邊的所見所聞,再次宣誦出來。

阿難尊者走到中間的位置,正抬頭挺胸開始要說法時,全場卻有一番騷動,因為阿難站到講臺時滿面風光,那分莊嚴的法相,讓人以為是佛陀復活了(阿難是佛陀的堂弟,他跟佛陀很相像,佛陀有三十二相,阿難已經有三十相)。

阿難站在講堂時,那分心靈輕安所發出來的滿面風光,給人的感覺真的像佛陀又站在大家的面前,所以有很多人懷疑,是不是釋迦佛復活了?

有人說:「不可能,這不是佛陀復活,一定是他方的佛來了!也許是我們大家的虔誠,使他方的佛降臨了。」有的人說:「不可能,在娑婆世界除釋迦牟尼佛,哪還有他方的佛來呢?剛才明明是阿難從我們的面前走過,在我們面前的人明明是阿難,會不會是阿難已成佛了?」

阿難看到有的人懷疑釋迦佛復活,有的人懷疑是他方的佛到來,或者懷疑阿難已成佛了,他為了把這一些疑問平息下來,所以就以「如是我聞」作為開頭,要讓大家知道阿難還是本來的阿難。

阿難某時、某處聽到佛在為哪些人說法,現在從記憶中再次來敘述佛陀說的話。所以,阿難這句「如是我聞」有平息眾疑的用意。

而「如是我聞」確實也足以平息爭論。若說是阿難說的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阿難跟我們一樣,阿難說的話憑什麼我們要相信呢?為了要讓大家不要為了結集經典而互相爭論,所以阿難用「如是我聞」;這代表「佛說的法,而我聽到了,現在照樣說出來。」如此,大家就不會再爭論了。

※ ※ ※

今天我們有如此美妙的佛法經典可以閱讀、聽聞,是因為阿難他能耐怨、耐煩、耐磨,有這三種力量才能忍辱,才有辦法再回到結集經典的道場,為我們「如是我聞」宣說經法。

阿難在僧團裡都必須經過這三種考驗,何況一般的世俗凡夫?因此大家要時時用心,效法阿難尊者耐怨、耐煩、耐磨的心性,才能得到佛學的精髓,內外充滿法喜。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4年8月19日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