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蘊利眾 分秒無漏

2018-04-0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感念,「後來我發現有這一段(影片),原來那時候的心情是多麼地沉、多麼地重,這是曾經有過的心靈,我們醫療今年也已經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前還有三年的工程,而三年的工程之前還有之前幾年的努力,需要土地,到處為了土地尋尋覓覓,一關一卡如何過,還有過程點點滴滴、聚沙成塔,磚塊、鋼筋、水泥,就是這樣如何匯齊,一直就是感恩。」
【證嚴上人4月9日志工早會開示】
「記得幾天前氣溫到三十幾度,很有春的氣息。同一天,一餐之隔,要進去午餐的時候,氣候還是感覺有一點熱,但是餐後走出來,一陣風,這一陣風突然迎面而來,怎麼這麼冷的風,這一陣很有冷的感覺,就這樣開始溫度降了。」



無常瞬間度秒關 行蘊如秒不空過

季節來到春天,氣溫的變化也十分快速,讓人深刻體會到佛法所說的無常瞬間。證嚴上人在今日(4/9)的志工早會上,籲請大眾要謹記人生無常,把握時間付出。

「心經好背誦,二百多個字,背得朗朗上口,裡面最重要的『五蘊皆空』,這五蘊其中一個叫『行蘊』,『行』就是在我們不知覺中。」

上人慨嘆,人生幾十年,在不知覺的行蘊中,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分分秒秒就這樣一直流逝過去,很少人懂得要去留意。

「這秒秒關過得去,那就是今天順利的過程,幸運的是我們秒秒過關,才有一生幾十年,其實人在無常瞬間,應該要說無常在秒關,而且是飛秒間,非常短、速,又短又快速。人的生命也是這樣,到底有多長也不知,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總是一生中沒有一秒中是重覆的,都是不斷地瞬時剎那流歇過去。」

瞭解生命無常,而且從出生的那一刻一直到現在,不論年紀多少,都是在分分秒秒中,行蘊在進行著。上人呼籲人人要感恩過去,能夠平安順利地活過來,

「現在再重播十幾年前(影片),原來(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年紀,進入老年的開頭;再早一點,也曾經有過中年的那一段;還有更早一點,很古老的影片,也有曾經有過這樣少年的時代。真的是人生很奇怪,為何都守不住它(時光),總是跟著一直過來。」

建院歷史肩頭沉 歷歷畫面存鏡頭

看到1983年慈濟醫院第一次動土的畫面,上人回想起動土前一天下起細雨,動土典禮場地泥濘不堪,考量到隔天會有省主席李登輝和眾多法師前來參加典禮,因此大家靈機一動,趕快去收集稻穀脫殼後的米糠將路面鋪起來。

「走在這路上別有風光的感覺,窸窸窣窣的聲音,當時踏步的感覺無法再去感受得到,但是這樣的記憶還在,那個時候看來整片的土地都是黃金鋪地,一片金黃色的。回顧當初,好在科技留著這樣的鏡頭。」

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次動土之後,這塊醫院預定地卻突然發生了變化,被畫入了軍方計畫的範圍;因此又再經歷重新尋覓土地、最後以交換土地方式,將醫院預定地換到了現址,又於1984年進行第二次動土典禮,由上人的師父印順導師和當時的內政部長林洋港共同主持。

「第二次動土那種的心情是千斤萬擔,突然間壓頂而下,肩頭沉重起來,那時候錢要從哪來,從這一刻開始,半個月要付一次的工資,錢要從哪裡來?突然間心情沉重了起來。」

咬牙堅持沙成塔 方向正確護志業

回顧第一次動土,只覺得有土地,可以開始準備蓋醫院了,還沒有那麼沉重的感覺;但第二次動土時,上人卻是咬著牙根,含著眼淚,心情異常地沉重。

「後來我發現有這一段(影片),原來那時候的心情是多麼地沉、多麼地重,這是曾經有過的心靈,我們醫療今年也已經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前還有三年的工程,而三年的工程之前還有之前幾年的努力,需要土地,到處為了土地尋尋覓覓,一關一卡如何過,還有過程點點滴滴、聚沙成塔,磚塊、鋼筋、水泥,就是這樣如何匯齊,一直就是感恩。」

上人感念,「那時候就是一把沙也都很寶貴,更何況那時候的菩薩也是盡形壽、獻生命這樣走著,想到那個時候,慈濟世界是多麼美好、多麼艱鉅!它所蓋的是拯救生命,在這裡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且也為了蓋醫院,我們建設教育、培養人才,臨床、研究、教育都很齊全,而且人人方向都是正確的正方向,醫療都是用生命搶救生命,感動的事真的很多。」

醫王無私續長情 篳路藍縷應感恩

上人舉現年一百歲的楊思標教授為例,他從蓋慈濟醫院開始,就以臺大醫學院院長的身份,和當時臺大醫院的杜詩綿副院長、曾文賓副院長一起協助和支持蓋慈濟醫院,後來還擔任慈濟護專的首屆校長,現在還是固定每週五來花蓮慈濟醫院教導醫學生如何看X光片。

「他已經百歲,他都會跟我說,我每星期(從臺北)來(花蓮慈院),每星期都去教如何看X光片,連大林也都常去關心,這麼遙遠的路途,他還是去。真的要說起這麼多的菩薩無所求付出,同樣自掏腰包,來去自如,真的很健康,頭腦很清楚,到現在還是這樣,真的很感恩啊!」

這就是時間成就了一切,上人也同樣感恩首任的慈濟醫院院長杜詩綿,也將他的生命最後五年的時間奉獻出來,協助將慈濟醫院蓋出來。而他的夫人杜張瑤珍女士,也都與杜院長一起皈依上人,杜院長往生後,仍一直擔任慈濟期刊的日文翻譯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人生總是自然法則凋零過去,健在的還沒有中斷,這一條菩薩道路還是向前前進,真的是非常感恩。雖然很不捨曾(文賓)院長,他雖然年紀大,老病退化,還是在花蓮,也是在宿舍裡,我常常會問起,有人去跟他互動,雖然他無法表達,他的太太看到真的感慨年齡,行蘊中的凋零的法則,所以會想到自己,要趕快把握時間,利用生命、成長慧命。」

上人慈示:「過去付出就好,看到就是了。現在看得到、感受得到,看到人人從建設起來以後,發揮它(醫院)的良能效用,就很安心,生命中充滿感恩。辛苦是過去,現在看到無不都是感恩,很溫馨的人與事。」

除了四大志業的過往,總是人人用心、用愛付出的結果,環保回收、節能減碳也是人人都要關心的事情,也有許多老菩薩把握生命在付出。

心無罣礙持行善 一舉一動利人群

中國大陸四川省有一位八十六歲的環保菩薩葉秀春,從2018年接觸到慈濟環保回收開始,她就非常努力投入當志工,認為這就是她人生所想做的事,她一定要把握。

「她很好命,子孫很好,只是她認為,在她人生的後段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她付出,所以她很歡喜,街頭巷尾這樣撿拾(回收),其實她是一位基督徒,她也很虔誠上教堂,可是她說:『基督教也是好人有愛,佛教也都是好人,也都是有愛啊!』愛護大地這是人人的責任,看到這老人家她每天不停歇,她要把握時間,她要利用生命。」

還有在馬來西亞也有一位八十多歲的慈濟委員莊蓮花,她每月收功德會款,十五年來沒有停歇過,同時也做環保,做得很開心,即使是年紀大了,走起路來不是很順暢,但她仍然不畏困難,堅持不斷行善。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這種五蘊皆空,不要有執著我現在做什麼,培養出很自然的行動,就是利益人群,該做的事、平常的事做就對了!這就是最健康的。心跟力,要做到起心動念、舉步動作都利益人群,這是最健康的身心,也就是無我相,無執著相。」

老來運命無漏失 敬天愛地安樂生

看到兩位老人都八十多歲了,仍然積極利用生命不空過,「這位蓮花阿嬤她很不能走,她還是一步一步,走一步盡一事,讓人的善根不斷,每個月讓發心的人繼續做好事,多一分力量,總是有踏步就有利益人群,也利益自己,每一步都沒有漏失,這就是在分秒中。」

而四川的那一位葉秀春阿嬤,人都駝背了,她還是要做,就是因為她覺得年紀這麼大了,還可以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利益人群。

「所以,我們要活得得生命有價值,做大地的貴人,大地讓我們在上面生活,不知覺中平安過(日子),我們要回報感恩大地,生活要做利益人群的事,人人幫助,藉力使力,讓我們天下社會平安,看到這些,真的看到很令人感動的人生。」

最後,上人再以人生無常,勉勵人人把握時間,時刻要多用心!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