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 在四合一

2018-07-07   | 慈濟基金會
精進的鄭粧師姊總是讓上人安心,她即便在病中,也把握機會出席活動,陪伴法親。(攝影者:傅彥馨)
【證嚴上人7月6日新竹溫馨開示】
7月6日,證嚴上人行腳行程來到新竹,過往走入新竹靜思堂時,總是會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陪伴在上人左右,然而這次,她不在了⋯⋯

新竹資深帶後進 慈悲喜捨四無量

新竹資深志工鄭粧投入慈濟三十二年,曾是新竹最早的「慈、悲、喜、捨」四個委員組組長之一,她從年輕到髮絲漸白,帶動志工一同推動新竹慈濟志業向前。6月18日往生後她圓滿成為大體老師,將最後的身體捐給慈濟大學;7月1日,因緣殊勝下,結合醫院志工精進研習,家屬與志工以及慈青們透過溫馨而又莊嚴的追思緬懷,這一位人敬人愛的人間菩薩。

「人間總是在自然法則中。剛剛看到了,年輕人在緬懷著師姑——鄭粧。各位菩薩,師父也是很不捨,但是不捨,在因緣法則中也得捨。佛陀本就在教育著我們『慈、悲、喜、捨』,其中『慈』就是造福人群,鄭粧菩薩她跟著師父,一跟上,步步跟得緊,心心念念就是這樣貼心地走過來。每一回看到她,總是看到堅毅的笑容,我知道她有病,但是她每一次都跟師父說:『不要煩惱,我會很爭氣。』」

精進的鄭粧師姊總是讓上人安心,她即便在病中,也以輕安的心面對,而家人的陪伴是她最好的支持,而法親更是讓她堅定未來道路的力量。

「她不只是在道場裡的菩薩好伴侶,在家裡也是典範的家庭主婦,為人妻、為人母,也是菩薩群中的好典範⋯⋯幾天前,得到她過去的訊息時,我自己身體還很不好,接到了這樣的訊息,真得是很不捨。我上一次來時,她曾經一度病危,師父來了,她又堅持著,還是在這裡要讓師父看,還是很燦爛的笑容,還是她來安慰我。」

鄭粧在病中時,只要提到上人、提到慈濟,就有閃閃的光芒在她的臉上,不斷鼓勵年輕志工、幹部,要把握因緣,精進再精進,上人讚歎鄭粧,把握時間,勇於為社會付出與承擔,而這樣的精神就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

「我們的社會就是要一層層地傳承下去,未來的希望在年輕人。不過年輕的一代也要感恩長輩們為年輕人開道鋪路,讓現在的社會這樣的祥和。不要以為,少這一股力量也差不了多少;假如沒有這一股力量,讓社會共同向善的方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又是怎麼樣。所以我們愛的能量,要不斷地累積。」

珍惜個個善能量 合和互協菩薩道

愛要代代相傳,善要棒棒接力。上人期勉,年輕的志工要加油,資深的志工也不要懈怠,近日來開示中所提到兩位年逾百歲的志工,花蓮玉里的王成枝與臺北的田中旨夫,都將年齡「寄放」在壽量寶藏中,以年輕的心態,把握健康的身體,持續造福人間。上人讚歎他們不僅是力行,更重要的是有經驗、心中有法,而此也是「合心」的意義。
 
「田中他自己說:『我行醫七十多年,難道這樣就要放掉?我還很有用。』他一百多歲了,他說這個經驗不能夠放棄。是啊,我們的經驗,我們有菩薩道的經驗,『四合一』,你們聽清楚,第一合心,什麼叫做第一?就是早一步來跟著師父。就像是鄭粧、桂美、美惠還有海洋,那是早期的組長。她們就是這樣、這樣一路一直走過來。」

新竹早期共有四個組,慈——鄭粧、悲——曾海洋、喜——張美惠、捨——洪貴美四位組長陪伴著社區成長。上人以這四位,接續開示合心的精神。

「她們資深,不過她們的年齡沒有比師父高,她們現在還很健康,她們合心,『合心』的意思是開始跟著師父的精神理念,要做什麼事情,她們很清楚,同時她們也投入。所以師父要說過去(慈濟的歷史),她們都知道,她們可以和社區每個人分享、委員分享、慈誠分享,分享過去,這叫做傳法,這叫做合心,能夠說師父過去精神理念。我們做的事情,都起於源頭,她們可以分享地很完整。」

合心傳承和氣劃 互愛待眾共協力

合心不只走過過往的慈濟路,更深知路上的坎坷與方向目標,上人闡釋這是四大志業的深入,合心志工的年紀漸長,慈濟道路愈來愈寬廣,需要更多人棒棒接力。

「現在愈做事情愈多,接著要了解合心是如何做過來的,我們在建設的過程要知道如何規劃,這叫做『和氣』。除了合心之外,我們要和和氣氣,清楚我們的精神理念,我們法脈要如何傳承、宗門要如何開頭,這些和氣可以規劃。」

「接下來就是『互愛』,互愛就是要發展、要如何帶人,對老人我們要如何照顧,對新的,我們要如何招募。所以年輕的要箍(臺語,接引之意)、老的要顧,這個叫做互愛。」

「互愛再來就是『協力』,協力顧名思義,三個力旁邊還有一個加起來,叫做三合一,三項加起來是什麼?第一個力叫做合心,傳承叫做合心;第二個力,那就是和氣,要好好地規劃;第三個力就是互愛。所以合心和氣、互愛,三個力合起來叫做『協』,協力。所以師父常常說,合心就是協力,因為師父要弟子慧命增長,生命不要空過。」

慈悲為本續慧命 轉識為智脫煩惱

上人殷殷叮嚀四法四門的精神貴在能四合一,學習鄭粧的精神,步步踏實投入人間,不要認老,也不要放棄增長慧命的機會。

「各位菩薩,我們彼此要珍惜,一定要珍惜。鄭粧比師父年輕多了,但是她竟然是比我先走,她是多麼貼心的弟子。看到了她,一路走過來不離不棄,還是把握著慈濟的理念、師父的精神,師志成為己志,佛心成為己心,這種精神要不斷延續下去,期待新竹,真的要這樣不斷不斷地延續下去。不管我對任何一個弟子,我都期待每一個人要慧命增長,不要想說,我年紀大了,我傳承給你了,我就要養老;不用養老,我們菩薩是生生世世,我們一定要把握,不要斷了好的因緣。」

苦難在人間,成佛也在人間,上人勉勵,做慈濟天天可以動腦、天天去除煩惱
,還可以和人互動結好緣,如此就不會被業力牽引,而是用「慧力」——智慧的力量,自我引導。

「所以轉識成智,智慧讓我們知道,來生世要往哪個方向走,就是還是要行菩薩道,所以我們這一生的眾生緣要結好,這一點很重要。說話,愛不愛聽,聽了受不受用。有的人說得很好,聽來歡喜,就過去了,但是不重視;有的聽了一句話,他終生受用,這就是有緣的人。所以每一句話就是法,靜思語師父不是這樣跟大家說過嗎?沒有緣的,說再多話變是非。總而言之,我們要培養眾生緣,我期待弟子們,不要空過時日,還是要把握今生今世。」

上人勉勵,人人要做到鄭粧最後跟大家叮嚀的話——顧好這個家,也要學習他的慈悲心,慈——造福人群,悲——拔除苦難。

「各位菩薩,她做到慈悲,她也做到喜捨,遇到她就會很歡喜,常常看到她的笑容;而且她一直在捨的,沒有是非、沒有煩惱,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追思她的人,超過千人,這就是她與人結的好緣,法親加親。所以我們緬懷她是不捨;但不要不捨,要祝福她,也得捨。」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