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草二木 菩薩心志

2018-07-1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期勉長者常保精進,維繫過去的道心,延續已經累積的行動與經驗;另一方面,上人也從年輕志工分享薰法香心得,提及《法華經.藥草喻品》所述的「三草二木」,說明不論小如藥草或大如樹木的發心立願,都離不開把握因緣。

【證嚴上人7月14日高雄慈濟人聯誼上午場開示】「(7/12)傍晚,回來到靜思堂,有一群很大群的菩薩在我們靜思堂的大廳裡,我所看到的就是歡喜,而且一股的喜氣。不過我耳朵聽到的是『保庇』、『保庇』。我一直感覺說,我這群弟子,怎麼突然間在那裡唸『保庇』,到底是為什麼?」

當7月12日證嚴上人行腳來到高雄靜思堂,志工們群聚迎接,並以上人一路以來不斷提及的「補氣」為口號,展現弟子的誠摯心意。雖然一開始,上人誤聽為「保庇」(兩詞的臺語音近),隨即得知是「補氣」,也感到溫馨與感恩。

精進無漏為補氣 一法而起菩薩行

14日上午與分區慈濟志工開示時,上人以慈濟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並不是光向佛菩薩求賜福,而是以行動落實佛陀教育。

「我們學佛沒有在求『保庇』,學佛就要自我精進,什麼人可以來保庇人呢?只是求自己要『補氣』——『補氣』是自己要精進,要爭氣,不要漏氣,才能真正地『補氣』。我們常常在聽經,師父不是常常在說無漏,無漏就是法聽進去,就要在我們心裡入心,也就是一生無量,這是我們慈濟《無量義經》的法髓。」

一生無量並非只是人間菩薩大招生的理念,慈濟人更需得一法而開啟菩薩道後,持續聞法、入法、用法。

「慈濟就是遵從,我們很尊重也遵從佛所教法。佛所教法是教什麼?各位知道嗎?教菩薩法,這是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就是要教導眾生菩薩法,教我們如何開這條道?如何入這個門?這是佛陀對我們最大的期待。」

五欲煩惱蒙真如 願做承擔為淨化

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前面四十二年方便說法,順應眾生的根基。

「眾生,凡夫啊凡夫,我們就是一念偏差,無明一念,讓我們都迷茫了,就是這樣子造了無明、起了煩惱,煩惱無明、無明煩惱不斷累積,一生一世有增無減,這叫增長煩惱,所以愈沉愈深,沉入在愛欲之海,無明的海無邊際。所以一句話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

由於高雄分會座落在高雄愛河的支流上游河畔,因此上人也常引此為喻,尤其人因為欲念偏離了清淨本性,當人口越來越多,因欲而生的共業也越加深重。

「這想想看,時間,不斷累積這樣子消逝過,人不斷人生人,煩惱不斷增加。因為有人,就有欲、有貪、瞋、痴、慢、疑。時代不斷轉過去了,戰爭、明爭暗鬥,為的就是欲,所以愛河千尺浪,這個苦海是萬重波。」

娑婆世界中,凡夫受自身的欲望與煩惱所纏縛,但投入慈濟,認識了佛法道理,就能點點滴滴改正習氣,反黑皈白。

「在纏如來,你們曾經聽過師父這樣子說嗎?我們人人本俱如來本性,只是我們在這個五欲裡面『纏』。所以,在貪欲、五欲中的無明煩惱,纏著我們真如本性,人人都很有自我——『我有在付出,我在社會有權力,我有名望;我的事業很大,我的員工都是我在管理;我在社會呼風喚雨。』這都是人人一旦有了權利、名位,既然有去沾染到,開始我們會放縱自己,感覺自己很大。剛才我在樓上聽大家(志工報告)用心投入,不只是資深傳承,年輕一代來承擔,傳承達成使命,傳承與承擔未來,所以再聽到年輕的菩薩,很有承擔,我聽得很歡喜。」

知守本分獻良能 鞏固慧命保輕安

上人稍早聽聞志工報告各自投入志業的心得,有實業家分享自己如何從商界應酬中脫離,逐漸能做到守戒自持。

「我不敢要求,人人唸佛唸到心靜而不雜不動,不敢這樣要求。我只要求每個人如實,我們要面對現實,我是在做什麼人,我是這個家庭的什麼人,兒子要有兒子的本分,父母要有父母的形象,將家庭的角色扮演好;前面有長輩,下面有後輩,自己的角色上下分寸有分,展示你自己的典範。」

慈濟是一個天下大家庭,法親之中從老到小都有良能,除了各盡本分,更需相互關懷,成就彼此的慧命。

「我們感恩,感恩人人來完成我的道業,所以我們如果自己停下來,別人在精進走,我們停是自己在停。我期待老菩薩,只要我們走得出門,我們還是要不斷去擴展,拉長情,擴大愛,今天多我一個人,今天多結一分緣,這樣子分分的緣要日日累積。昨天也一直聽到:『我想要做到最後一口氣!』是啊!我也是發這樣的願,所以這回,再怎麼樣地辛苦,為了人人要聽得清楚,法要讓他入心,法脈你們有清楚了嗎?你們如果不清楚,我不會安心。」

上人不捨弟子們既已發心立願,得窺佛門殿堂卻自我設限,無法深入法髓。

「很不容易,大家已經投入那麼多的體力、時日付出,(如果)半途而廢,師父不捨。我很期待大家的慧命要很鞏固走下去,名副其實做到很輕安自在的最後一口氣,分分秒秒就在結善緣。」

三草二木依四緣 歷經磨練成大志

上人期勉長者常保精進,維繫過去的道心,延續已經累積的行動與經驗;另一方面,上人也從年輕志工分享薰法香心得,提及《法華經.藥草喻品》所述的「三草二木」,說明不論小如藥草或大如樹木的發心立願,都離不開把握因緣。

「早上,年輕人他們也聽法、聞法精進,他們也說『三草二木』。是啊!三草二木,不管什麼樣的草木,都有它的種子、有它的因緣,但是『四緣』,一定要會合——除了本身的種子之外,要有地、水、火、風,我們需要有陽光,我們有陽光、有水分、有大地,不能夠沒有空氣,空氣就像是一個大環境。」

慧命的成長離不開現實環境,人間菩薩的使命正是救度苦難眾生。

「你要學佛、要成就菩薩道,如果沒有這些苦難人,菩薩要做什麼?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苦難眾生要讓我們完成菩薩道,我們怎麼能夠躲,躲在大樹下呢?在那裡避蔭,你在那裡乘涼就沒有陽光,菩薩道不會健壯。所以不能夠想說要當菩薩還很輕鬆,很輕鬆;我常常聽到菩薩說:『我不要在這樣的煩惱中,我很喜歡做慈濟,但是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慈濟人。』世間哪有那一種(不想承擔)快樂的菩薩?菩薩本來就是要承擔天下事,本來要去苦眾生苦,這才叫做同體大悲。」

上人明確地向慈濟志工說明,行菩薩道就是要承擔,發願做慈濟就是要承擔天下事,願意接受其間的考驗與磨練。

「心靈的靈山,菩薩道場,本來就是要鍛鍊。人生,你一定要磨練過,鑽石為什麼那麼貴,它長在很堅硬的石頭裡,粗石頭的裡面;要磨出一顆鑽石,要知道如何磨、如何砌石。玉也是一樣,如斬、如磨、如砌、如磋。你要經過斬過、你要經過磨過,磨還要砌,所以不斷不斷一直歷練過來。」

娑婆世界正是人間菩薩的歷練道場,上人期勉人人立志,要成為能庇蔭眾生的大樹,具備耐磨的心性。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最好成就菩薩的時代。這就是一個大環境、大空氣,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接受。大時代我們要明大是非,這個就是要成就菩薩,所以請大家要很用心。『三草二木』,我們必定自己要立願,我是一顆大樹的種子,我要在陽光水分的裡面,這個大環境中來成就它,我們要有這樣子的立志。」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