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慈地 春迎正法

2019-02-0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不要輕視那一滴水,一滴水的滋潤大地,滴滴在大地上,大地就會有生機……期待人人見人說慈濟,啟發人的愛心,哪怕一滴,哪怕是露水,或是看不到的濕氣,我們都很需要,總是要有人共知、共識、共行,期待大家用心,這都是一念心來付出。」(攝影者:黃偉恩)

【證嚴上人2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昨天(2/4)大家庭在圍爐,將近二千六百人,好大的家庭哦!人多,但是人人都是有規矩地進進出出,很寧靜、很美。看,人來人往,人多,不複雜,看來這個家庭是很有家教的好家庭,每一個都是有受教。這個教,是受於佛陀時代給我們的法,讓我們就軌道,人人把法用在心裡,法就是落實在生活中,好自然的,很美。」

農曆大年初一(2/5)之始,證嚴上人引邵子所言「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提醒人人要把握時間,謹遵佛陀教法,勤行於菩薩道上;同時感恩靜思精舍常住師父與志工,為了人數眾多的慈濟大家庭「返家」團圓而付出,讓每一位家人都能有回家的親切與歡喜。

精進三十七道品 謹持一念不懈怠

「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就是四時之首,四時就是四季──春、夏、秋、冬。過了舊歲,緊接下來又是一個年的開頭,那就是春;年年復始,總是春、夏、秋、冬,跟著氣候。春是最美好的氣候,不會很冷也不會太熱,春是很宜人的一個氣候。所以大地回春了,萬物都茂盛,所以人人都有這樣地期待著春天來臨,大的環境有這麼的宜人的歡喜,所以大家很喜歡春的來臨。」

《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春天是一年之始,也是農作初耕的重要時刻,把握好播種的時節,年終才能有好收成。而慈濟人也相應這個道理,聽聞鐘鼓聲晨起集合在精舍主堂大殿,謹持一念精進不懈,唱誦禮拜。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大早第一個接觸是那樣的祥和。期待著各位菩薩家庭的菩薩,要記得『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在靜思法脈開啟了宗門,靜思的精神就是記著佛陀在世的教導,要我們在生活中行『八正道』,還要時刻精進在『七菩提分』裡,時時要警惕『四正勤』,還要努力在『五根』、『五力』,這都是我們要修行的,這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一個軌道。」

苦既拔已復傳法 共通言語啟善念

弟子精進,是對師父最大的供養,也最讓上人感到欣慰。上人期待每一位慈濟人從晨起到日落,都能無時不刻地記得,肩負起「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使命。

「我們的宗門,『宗』就是宗旨,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佛教,這就是靜思法脈。期待把法就這樣地一直、一直傳下去,不要有偏差,一條法脈永恆地傳下去,這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宗就是宗旨,宗門,那就是宗旨的意思。我們的宗旨為了眾生,所以救苦救難,救苦救難是慈濟慈善的宗門,因為慈善看見人間疾苦,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緊接下來又開了一道醫療……」

慈濟四大志業隨著人間社會的需要應運而生──上人創立慈濟,從慈善起家,體會到因病而貧,建設醫療志業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有感人倫常理逐漸流失,興辦教育志業以培育家庭、社會、國家人才;眼見社會風氣偏失,促進人文志業以淨化人心、啟發善念,引導人人正確的價值觀。

上人援引菲律賓為例,歷經保和島地震、海燕風災等重大災難,慈濟人緊急動員投入援助,提供醫療義診服務,並援建大愛村、學校,挹注人文關懷,讓人人在災後可以迅速復建、重生,上人讚歎菲律賓慈濟人落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的精神,讓當地原本貧苦人家展現亮麗新生。

「這五、六年來,他們沒有停歇過,苦既拔已,開始復為說法。孩子一直培養,長大了,小學成中學生,中學生成為大學生,現在是我們的慈青,好貼心!那一群孩子,不管是在獨魯萬、奧莫克或者是帕洛,或者是在保和島……不同的膚色,我們黃種人在這樣的群族中,他們就比較紅黑一點,跟非洲的來比就是黑色的。可是他們可以會合起來,白黃紅黑都有,孩子都好可愛。他們(皮膚)不同顏色,可以會合起來,共同所講的話你通、我懂,這就是慈濟。」

法水滋潤聚生機 共行播愛為世間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有「開始」,需要人人把握每一個啟發的初心,共同將靜思法脈、慈濟宗門鋪平在人間路上,讓人人都能順遂地常行在平坦菩薩道上,日日精進不懈。

「我一直都有一種『來不及』的感覺,我沒有一天放下心來,因為大乾坤、大氣候已經是讓我來不及說,也來不及做到,所以需要人人,我們的聲音一起來說,我們人人一起來做,叫做『共知、共識』,最重要『共行』。」

普天之下,苦難偏多,上人呼籲人人即刻啟發個己的愛心,邀請更多人成為人間的菩薩行者,一點一滴地為苦難的眾生伸出援手,為受損的大地灑播生機。

「不要輕視那一滴水,一滴水的滋潤大地,滴滴在大地上,大地就會有生機……期待人人見人說慈濟,啟發人的愛心,哪怕一滴,哪怕是露水,或是看不到的濕氣,我們都很需要,總是要有人共知、共識、共行,期待大家用心,這都是一念心來付出。」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