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緣安民 萬里不辭

2019-05-28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雖然他們跟我們無緣無故,離我們有一萬多公里遠,坐飛機去,要經過幾次的換機,很辛苦。可是還是不忍心,這種無緣大慈,大慈就是要去為這些苦難人,安住他們的身與心。」
【證嚴上人5月28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見了人生苦難事多,現在全球都已經陷入了四大不調和。我們人間離不開四大,人都是住在地球上,但是現在的板塊真的不平順,地震一碰撞就很嚴重,秘魯地震(芮氏規模)8.0,實在是很強烈,看到幾秒鐘,大地上破碎了,房屋崩塌了,那一種天搖地動,真的名副其實,人心驚撼,搖撼了人的心,震動三魂七魄,大搖晃,真的是大地的威力之大……」

證嚴上人在5月28日的志工早會上憂思天地間苦難頻繁,呼籲人人應及時把握因緣,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願行,為眾生拔苦造福。

無緣大慈不忍災 同體大悲施藥糧

熱帶氣旋伊代(Idai)於3月侵襲東部非洲,為莫三比克、辛巴威及馬拉威等三國帶來嚴重災難,慈濟基金會歷經了兩個月以上的救助行動,已經圓滿急難救助階段,為災民送糧與提供重建工具。

「真正的苦難群中,我們也曾經看過,一杯黃豆熬成了一鍋豆湯,要供應給四十四人吃,想一想那一段時間,他們多苦啊!糧食都斷了。不只是資糧給他們,還要為他們想,要用什麼來煮?當災難過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還要給他們鍋子;之後又想,他們集中住一起,因為集中衛生不好,會有傳染病,期待不要再發生,一度緊張,所以要請他們疏散回家;他們要疏散回家,也需要生活。」

慈濟援助急難的階段於4月底暫告段落,隨即展開中、長期為災民安身以及評估學童教育復學的需求。同時,投入援助的基金會同仁以及志工評估當地生活條件不佳且公共衛生堪慮,很多人甚至因為醫院太遠而沒機會就醫,便於5月啟動義診,由臺灣四家慈濟醫院院長帶隊來舉辦義診。

「雖然他們跟我們無緣無故,離我們有一萬多公里遠,坐飛機去,要經過幾次的換機,很辛苦。可是還是不忍心,這種無緣大慈,大慈就是要去為這些苦難人,安住他們的身與心。所以用悲願治病,悲願就是大醫王視眾生如至親一樣,更親切就是如自己、如身受,如自己身體所感受到的病痛一樣,所以發揮了同體大悲的悲心去為他們治病,這就是『慈緣安心,悲願治病』。」

氣旋捲起千般苦 階段改善續大愛

氣旋災害發生的同時,南非慈濟志工在已經前往馬拉威的路上;辛巴威與莫三比克慈濟志工也於災後即時投入救災;而從臺灣前去支援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第一批也駐紮在當地五十六天,在完成階段任務後於昨日(5/28)返回花蓮。期間,上人透過第一線陸續傳回的報告或視訊連線,深深感受到當地窮困民眾之苦。

「想一想,每一個國家實在是有不同的苦,苦都是在於很難生活……我們有這樣的因緣,因為伊代這一起個氣流進去,就是帶來了這樣的因緣。我們可以來呼籲大家用愛投入,看見了人間真誠愛,在這樣的團隊裡,大家去到那裡,到達了,沒有日夜時差;一到了,就一直在帶動,而且搬、運,投入看病的大醫王,也是這樣地投入,這種付出、見苦,體會苦難之苦。」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居士也數度前往莫三比克協力賑災工作,他從當地帶回兒童使用的鉛筆,僅剩手指指節般的長度,讓上人感嘆當地之苦,苦到了連孩子都不知。

「那一種什麼都沒有見過,生下來睜開眼睛就是這樣的環境,無奈啊!慈濟這一回帶去了人間溫暖,真誠大愛,跟著他們互相擁抱著,幫他們擦眼淚,幫他們膚啊膚,真的是膚慰著,這是人間真誠之愛。」

慈濟志工不捨眾生,如地藏王菩薩發大願,願意投入如地獄般救助受苦的人,他們還心心念念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去付出。

「雖然這一波回來了,東非之愛進入了極苦地方去,我們秉持著這一分慈緣去安他們的心;慈悲的無緣大慈,先去安他們的心,先做一番急難救援。緊接著,悲願的大醫王也進去了,去拔除他們的苦——其實也沒有拔除到太多,因為苦的太多,也很無奈。」

風沙星辰大漠情 不分族裔得均霑

除了東非賑災團返回臺灣,昨日從約旦完成伊斯蘭齋戒月發放工作的志工團隊,也來到花蓮向上人報告在沙漠中的親身體驗,理解到當地古老的游牧民族貝都因人之苦。

「貝都因人,不知道多久以前,他們的國家因為缺水,這個國家不見了。這些人民就是沒水可活,他們就要逐水,去找(有)水的地方,可以活的地方,現在已經在約旦。因為他們不能入國籍,所以在約旦的沙漠地區,在那裡又不能工作,沒有國籍就無法工作,只能住在那個地方。」

慈濟志工不捨貝都因人的苦,在回教的齋戒月前進行發放;同時針對流亡到約旦邊境的敘利亞難民進行關懷。

「不管在約旦,來來回回慈濟人都是及時把握因緣;就是現在的東非,我們更踏實地一步一步,要如何為他們站穩了在當地生活得平安。期待慈濟菩薩為眾生造福,這都是我們要努力的。」

天下苦難偏多,面對著亟需救拔的眾生,需要人人用心用愛去付出。面對莫三比克長期的貧病苦境,上人期勉大家未來還要長期投入,需要各項功能的慈濟人間菩薩一同加入。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