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如親 培才有範

2019-06-2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期待我們教出來的孩子,男女都不要披頭散髮,尊重自己的人格,同時就是尊重別人,就是禮貌,不要邋邋遢遢見人,邋遢見人就是不禮貌。所以禮就是道理,這個禮節就是從身上,期待這個理念能夠一直延傳下去。」
【證嚴上人6月28日臺中溫馨座談開示】
「這一回出門真的是給我一個很大的,心靈的很充實感,因為都感覺到無悔,無悔──無悔慈善、無悔建院、無悔教育,無悔人文。」

證嚴上人6月28日在臺中靜思堂與中區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感恩從15日行腳至今,不論是各區志工、人文志業中心,抑或是臺北、臺中慈濟慈濟醫院等分享,都讓他無悔五十多年來的堅持。

養心清純為母強 端莊形象得尊重

聽聞投入慈懿會二十年以上的志工,分享他們從慈濟護專開始陪伴孩子的心得,上人也談起自己為何要請慈誠、懿德陪伴學生的原因。

「這一些孩子畢業以後就是職業婦女,結婚是為人婦、為人媳、為人母,她是個多功能角色。在我們的教育,總是讓她們是守職位的好職員,在家庭是很賢慧的媳婦、太太,同時也是良婦、良母,我們要好好把這一群孩子顧好,讓他們心能清純,所以需要你們這些媽媽去照顧他們。」

父母是孩子的模,同樣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也應該端正自己的妝容、言行,才能對學生帶來正向影響。

「剛開始我常常會說,你們把頭髮要梳理好,你們也要幫這群孩子頭髮梳理整齊,為什麼呢?當時我比較常去(去護專),我看到了孩子掛著陽春(髮型),很難看啊!所以每次你們回來花蓮,我就會唸著說,孩子的形象一定要顧好,這就是將來一個女人在社會,就是被尊重的,不要這樣子邋遢。」

人與人相處的第一印象,來自彼此的外在形象,因此整齊莊重的打扮,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期待我們教出來的孩子,男女都不要披頭散髮,尊重自己的人格,同時就是尊重別人,就是禮貌,不要邋邋遢遢見人,邋遢見人就是不禮貌。所以禮就是道理,這個禮節就是從身上,期待這個理念能夠一直延傳下去。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一直一直延續下來,很感動。」

懿德如親情綿長 培德如蓮出汙泥

慈誠懿德將慈濟教育志業體的學生視如己出,真摯的情誼,從孩子的回報得到印證。

「臺北有一位慈誠,他和太太就是慈誠懿德,不知道帶了幾屆的孩子,這些孩子每次到臺北,都會去跟他打招呼。到了慈誠爸爸往生,你們知道嗎?從淨身到換衣服、抬棺,還有出殯的時候也是穿麻帶孝。都是慈大的孩子,十幾位,很感人。我在臺北聽到這些實在是很安慰。」

在慈濟專業與人文素養並重的教育環境中,許多早期的畢業生,都已在慈院承擔傳承的重任,並將自己的孩子也送到慈濟學校就讀。

「第一、二、三屆的孩子,現在已經阿嬤級了,他們孩子有的在慈科大,有的在慈大,歲月是不留給人的;可是在增長,一念善,那就是這一朵蓮花,從汙泥而出,朵朵蓮花不斷地綻放起來。所以我常常說,現在社會雖然濁氣很重,但是蓮花因為汙泥而綻放,但是汙濁的,是因為蓮花來美化,我們每一個人,總是在五濁惡世裡頭,更要呼喚,見人說慈濟。」

根據統計,2018年從全臺各地自假自費到花蓮付出的慈懿會志工,就有二千六百四十七人。

「菩薩們,真的是很感恩你們。剛剛劉(怡均)副校長說(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有排上名的四百二十六所大學,慈濟排名是全球六十七,還有亞洲是第十名,亞洲也蠻大的,第十名也很不簡單,臺灣是第一名。所以你們也可以向會員說,我們當初要建學校,向你們勸募的錢,(現在)我們的教育是做到這樣了哦!」

長久募心不後悔 捐款何用讓人知

4月中旬,中區慈濟志工藉著慈明寺在臺中世貿舉辦法會的因緣,到會場去為非洲東部三國的水患災民募心募愛。慈明寺法師不僅認同,也以實際行動,響應善行。

「真正人人都有愛。其實法師(辦法會)也是要啟動人的愛心,把人帶入菩薩道。真正的道,總是要付出,這一波,那個一點一滴投下去,這是真正的菩薩道。所以,我們要見人說慈濟,不管他信仰什麼教,正確的方向,引導他點滴回歸在救人,那就是菩薩道。」

見人說慈濟,是希望藉此撒播愛的種子,啟發世間更多的善念,而不是只為了募款。

「沒後悔,因為師父沒後悔。慈濟以愛、以善來為人間蓋醫院,為社會希望工程建學校。我們慈善也是一樣,慈善的勸募,希望大家能了解師父所說的,絕對不是數字。一直說募心募愛,我愛的,這些人都是會員,每個月,每個月,他是你的會員,是慈濟的會員,這表示他那分愛是很久的,長長久久的,常常能夠接觸到委員。」

最後,上人感恩大家時時都為了天下事而忙碌,也期待眾人可以運用網路科技和行動裝置,廣傳慈濟真人實事的美善足跡,擴大愛的漣漪。

「是,大家都很忙。但是我們能夠一支手指頭點下去,讓會員知道天下苦難偏多,讓他知道每個月的這一百元做了多少事。他若沒有感動,你再給他一封,讓他能發心說,好。有因緣了,有活動出來,就開始讓他與群眾接觸,有接觸就一直接引陪伴,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愛心,這手牽手,心連心,這種將愛的心連起來,就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