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雲集 悲願永續

2020-05-12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提及今年浴佛的感動:「臺灣在臨濟護國寺,一群法師好莊嚴,雲集在那裡,開始來領眾;這一幕開了,就是全球人的慈濟人就開始了,精舍的同步,跟法師們的上香同步走。這就是全球一瞬間,在這個零秒差這樣開始,感人啊!感動!我今生何求?」(攝影者:林家如)
【證嚴上人5月12日志工早會開示】
「星期日那一天,是我們很歡喜全球同慶,那就是佛誕節。」證嚴上人於5月12日志工早會上提及,佛誕乃是佛弟子們不能忘本的精神源頭——釋迦牟尼佛誕辰,由於這位宇宙大覺者在人間,闡述了人生本質的道理。

「二千多年前,一位大覺者出現在人間,佛陀時時心懷悲憫,心心念念眾生苦——這身外的物資缺、窮,而且殘疾、孤老、生活無助,那一種生活在破爛如垃圾堆在那樣的生活著,他們就在世間感覺是應該是苦啊!在髒、臭、亂中這要過一生。」

生老病死靜思量 人生經歷化資糧

生命的本質,不脫離生老病死苦,也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城的悉達多太子走出皇宮所見證。

「那個時候,那一位年輕的王子,享受的榮華富貴,他眼睛看到了他銘刻在心,心靈的深處的悲,所以想如何解救苦難,拔除他們這樣的苦難的環境。這都是佛陀在年輕的時代,為了要解除眾生苦難,去用心要探討為什麼會『苦』?」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歷經生、老、病、死,從中觀察與思考,就會明白世間的道理。上人開示中提及,自己的兒時經歷的啟發。

「常常一靜下來就會去想,人生從生來的那一刻,一直想到了世間就是這樣地複雜,在我們還沒有記憶之前,或者就開始天下蘊育著動盪。當我們小時候,讀小學的時候就要跑空襲,那樣的人為,戰爭從地面一直到空中,飛機一群群的飛過,那樣炸彈就從空而降,造成了地面那樣地慘淒,很慘!很淒!淒慘,很破爛——這是在人從小開始,你有多長的時間,你就有經過那樣地記憶,這叫做人生。」

殷紅印記啟悲願 天下皆親挑米籮 

戰爭的殘酷,讓上人更珍惜和平;而在出家之後,某次在一家診所地上所看見的一攤血,認知到了濟貧與醫療的重要。

「我自己這半世紀以來,點滴點滴呼籲,看見苦難人。看見那明顯的一攤血,發覺到了生命與金錢,少了那八千元(醫療保證金),流血的人把血留在那一個醫院,人被抬走了,鮮紅的血在地上,那個時候的因緣,我看見了,耿耿於懷。」

上人回憶當時的心境,不忍生命遭逢無常,毅然興起挑天下米籮的宏願。

「那一攤血跟我何關?但是那一攤血啟發了我跟今天的自己,這都是因緣。不要去看到小小的點滴,不要認為那一件事跟我無關,小小的點點滴滴才有今天的慈濟。有了那一攤血的啟發,才有這一分覺,發覺到了人間疾苦——佛陀是在他的城外,看見了人間疾苦,我是在那一個醫院,看見了那一攤血。真的是感覺這種鮮紅的故事,血淋淋在心裡,揮之不去的記憶,所以慢慢會形成了在這樣的因緣下,克難慈濟功德會。」

點滴因緣環環扣 以和供養情至誠

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到今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上人堅守不忍生命苦難的初衷,持續五十四年「為佛教,為眾生」的付出,也有萬千靜思弟子矢志追隨。

「所以說來,慈善開始點點滴滴、小小開始,一直到了蓋醫院,一直到了蓋學校,這都是因緣環環扣扣,這都是點滴。這樣的點滴如何成力量?就是菩薩——我常常都說感恩,最近一直說,心裡遍布了感恩,因為沒有慈濟人,就沒有慈濟;沒有人,就沒有人做事;有事了,他的名稱叫做慈濟,那是造福人間的慈濟。」

追隨上人的靜思弟子,幾十年來彼此相扶,人人都從黑髮變成了白髮蒼蒼。

「我看到了,這一群當年跟師父見面、護持著師父做慈濟,出錢、出力,揮撒著他們的汗水,投入了大大小小的事,成就師父的慈濟事,又再協助我建醫院。這一群人從年輕到老了,真的是看到每一位每一個人已經白髮蒼蒼了。看到他們是我的一面鏡,是啊!大家的年齡都是平等地隨著歲月增長,每一個人都是分秒,帶走了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了相,有相、無相、無不相。但是有一個沒有變,那就是愛,真誠的大愛。」

上人提及,臺北資深委員林智慧昨天(5/11)特地從臺北帶了一份親手作的糕餅來呈現,雖然事務繁忙,沒能來得及好好地與弟子說上話,但這一份心意仍讓上人相當感動。

「雖然距離都很遙遠,但是那一分的供養……所以我已經說了『不受供養』,那是不對,我是受到了最大的供養,全球人都在供養著我,我很感恩。」

真誠歡喜沐佛恩 走入人群拉長情

佛教的戒規裡,法師接受俗家居士的「供養」,源自於佛世時期,出家僧眾托缽的舉動。儘管上人與靜思精舍長期以來都謝絕供養,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護持慈濟,上人仍以緬甸柯瑪雅瑪寺沙彌尼們的日常托缽為例,說明了在家人供養出家僧的意義。

「為什麼要往外托缽?觀念就說,讓人人、每個家庭都有因緣供僧,那就是種福田,就是他們的觀念,希望出家人走入人群,與眾生接觸,讓他們知道恭敬僧、了解佛、能接觸法,這叫做化緣。利用托缽讓大家更了解佛、法、僧。」

近年來,柯瑪雅瑪寺接受緬甸慈濟志工的援助,也從接觸的過程中,更加瞭解與接受慈濟人文。

「過去,因為緬甸佛教他們的浴佛,(與)慈濟人的浴佛都不同樣,所以他往年都會去參加慈濟人的浴佛;今年是不能集眾,我們緬甸沒有舉辦很大場。所以,他就在寺廟裡保持著距離,有規矩的分批去浴佛。他們都很開心,原來自己在佈置自己的道場,道場是這樣的莊嚴,自己親手那一分的心、用心,用心用力這樣規畫完成了,親自在那裡浴佛,多開心。」

上人開示:「他們從未有的那樣虔誠的歡喜,也叫做法喜充滿。這就是真誠的佛法、真誠的心、真誠的供養。」

多元各方來浴佛 時間長河慧相續

2020年慈濟浴佛活動雖然因為疫情無法聚眾,轉變成為各種形式,包括各地會所小眾浴佛、浴佛大典直播與線上網站浴佛,儘管人人參與的時間、地點與方式不全相同,同樣一念虔誠,凝聚了五十二萬人次的浴佛次數。

「現在我知道的五十二萬多人浴佛,有六十二個國家(地區)一起在大型、小型,同樣在浴佛。這都是共一時間,星期天這一天,這種全球共於一時,那樣地虔誠凝聚,為天下祈求平安,消弭災難。就如星期天,臺灣在臨濟護國寺,一群法師好莊嚴,雲集在那裡,開始來領眾;這一幕開了,就是全球人的慈濟人就開始了,精舍的同步,跟法師們的上香同步走。這就是全球一瞬間,在這個零秒差這樣開始,感人啊!感動!我今生何求?」

為佛教,為眾生。是上人畢生的努力方向,師徒知心相契,為人間鋪出菩薩道。

「總而言之,好在有慈濟,慈濟在人間。慈濟人,菩薩行菩薩法入人群,那是佛陀的教育。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教菩薩法。法能不傳嗎?再怎麼樣,最後的一口氣,我還是要說、還是要傳。我相信,假如這一代人傳了,應該來生我還會再接。」

上人篤定地揭示,每一段生命會有生老病死的苦難,也會有世壽的盡頭;然而慧命無窮,在無限長的時間裡,延續無限的慧命。

「期待人人,就是發願生生世世。時間的長河是永恆,我們生命都分段,一段一段來人生,但是時間長河永遠的,我們要發願今生來世。師徒緣深,不只是今生還有來世,我們大家發願。因為我們的方向絲毫沒有偏差,字字都是珠磯,這條叫做法華道,因為大家走的都是在法華道上。」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