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見證 身行帶動

2017-06-11   | 慈濟基金會
要達成利益眾生的善事,需要許多人共同投入,證嚴上人教眾開闊心胸,容納一切,感恩有人人共同付出。(攝影者:潘常光)
眾生心念隨外相而變動不止,充滿雜念;佛陀教導戒、定、慧三無漏學,即是靜心安住之法。

明辨虛實 心念輕安不執著

晨語時證嚴上人談到,「想」字望形生義,是「心」中有「相」;白天形相印在心裡而生執著,夜晚入睡時「心念不亡」而多夢,甚至平日以虛為實,迷茫、顛倒;「有修養的人,能明辨虛幻與現實,不會執相而起煩惱。」

如同船隻航行離岸,船上的人以為是岸在移動;上人說,能如實明辨者,則知道是船身離開岸邊。「心隨境轉,起伏不定,其實轉動的是心念而不是境界;明白事理,心『不動不轉』,煩惱雜念也就『不生不起』。」

佛陀說法引導人人出離迷境,讓心安住不動,走上覺悟之道。認清世間諸相而不執著,走入人群弘法、度眾生,就能克服、避開種種困難危險,心境安然自在。

求法若渴 弘揚佛法在人間

日前中國大陸吉林省長春慈濟人返回精舍求法,志工竇禹翔請回精舍陶藝坊製作的宇宙大覺者陶瓷佛像,一路搭火車、轉巴士、上飛機,謹慎保護,深怕稍有磕碰而損傷。由於佛像體積巨大,無法放在火車座位上,竇禹翔將佛像帶到茶水間,一路站著不敢休息。列車長感於他的虔誠,請竇禹翔將佛像帶到列車長休息室裡休息。

上人稱歎竇禹翔「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雖然辛苦卻心甘情願,長途跋涉把法脈宗門的精神象徵帶回長春,讓志工藉相修心,精進共修,實是功德無量!

慈濟人把握時間精進,並非遊覽名勝,而是回到精舍過團體生活、學習全球慈濟人耕耘人心之法,回當地也能與會眾侃侃而談,分享見聞。上人肯定,這不只是講述「如是我聞」的經典道理,還是「如是我見證」的深刻感受;如同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心,學習佛陀修行的心態,開闊心胸、平等視眾生,在人間弘揚大乘法。

身體力行 示現度眾為世間

與上海慈濟人談話,上人叮嚀大家就地鞏固法脈宗門,凝聚精神力量;慈濟人以身作則做出典範,才能帶動社區民眾,影響社會。

以臺灣環保志業推動經驗為例,二十多年來,志工將資源回收分類做得踏實而細膩,並且帶動社區鄰里。環保志工不分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皆有共同的理念;即使身有病痛、行動不便,依然堅持天天投入,為大地環境付出一分力量。

人口漸多,垃圾量愈來愈大,上人期許大家提起使命帶動,做出環保典範。「資源回收分類也是一種修行方法。環保理念入心,身體力行,不只能清淨大地,也能清淨心地。」

上人教師兄師姊與村長溝通,向住戶宣導「清淨在源頭」的做法;在社區裡做出成效,進而推展全市,形成環保風氣,在各地落實。

造福社會 利人利己傳美善

富裕社會亦有暗角,上人請慈濟人加強訪視,實際走到苦難人的生活環境裡,見苦才能知福。「知福、惜福,才會產生造福的力量。造福別人,其實是為自己積福德。」

上人表示,隨時關懷人人、為社會造福祉,就是「無緣大慈」。「人人和氣,則社會和氣、人人有福;期待人人都有仁德、有慈悲心,就要誠心實意以身帶動,這就是度化眾生。」

要達成利益眾生的善事,需要許多人共同投入,上人教眾開闊心胸,容納一切,感恩有人人共同付出。「時時用感恩、尊重、愛來對待人,還要飲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才能天天輕安;飲用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四物湯』,人我之間才能圓滿。」

【靜思小語】人人和氣,社會祥和;人人造福,社會有福。

上人開示於4月3日《農三月‧初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6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