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化戾 善緣拓道

2018-03-1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年輕人有新思惟,但是不離根本,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在非洲開疆闢土的資深慈濟人,已經用足跡印出路痕,年輕一代會照著路痕去走,還能適應當地的土質,把這條『道』拓寬。」(攝影者:連炳華)
「領受佛陀的教育,依教奉行,親自走入人群中去做事,而且不受大環境的濁氣污染。」(元月)7日,與菲律賓慈濟人談話,證嚴上人表示,慈濟不是以一般經營社會公益組織的心情所成立,而是秉持著佛教精神理念而創立。

吸收法 結善緣

上人說,慈濟五十多年來,是每一天、每一刻,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所累積;「我時時感恩,而且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感恩,因為這麼長久的時間,有這麼多人共同擔負志業重任,也才有足夠的力量,讓許多苦難人得救。」

菲律賓時有災難,慈濟人就地承擔、奔走伸援,也帶動受災的居民投入志工,就近關懷老弱貧病鄉親。上人表達感恩:「無私幫助無數貧病人,造了無量的福緣,其實是為自己造福──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上人說,出生在好家庭,父母用愛養育與栽培,人生事事順遂,要做事時就有許多人及時出現幫助,這都是過去生所造的福緣;功德則要靠自己下功夫,修除無明煩惱,培養好品德。否則雖然帶著福來,但是習氣深重,還是不斷在造業、與人結惡緣,不增功德,徒增業力。

上人勉眾把握聞法修行、在菩薩團體為眾生付出的福緣,在此生修福同時增長智慧。「災難發生以後,大家有因緣共同去付出,慈善的足跡會永遠留存在慈濟大藏經中,作為時代的見證;而『成佛之道』,要靠個人用功、踏實地走。」

「修菩薩道、行菩薩行,心量要開闊,直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救災時,大家提起善解、包容的心,朝同一個目標努力;平常則要知足、感恩,珍惜平安時,用功吸收法、結好菩薩緣。」

循路痕 拓寬道

八日,南非陳美娟師姊、吳國榮、潘明水、施鴻棋師兄及朱恆民、連浩程師兄、袁亞棋師姊等慈濟人返來報告。朱師兄及連師兄過去是慈青,如今已能分擔志業重任。

上人叮嚀年輕志工:「多結善緣,先去愛人;要培養品德,有德就可以讓人聽了我們的話覺得受用。不要認為自己年輕,缺乏承擔的力量,有心就不困難。」

非洲的本土志工雖然生活在貧困之處,但用心投入訪視濟貧、救災發放,還能跨區、跨國推動志業,說法、傳法。二十多年來帶動他們的臺灣志工,年歲漸增,除了繼續陪伴,也要傳承。

上人表示,栽培本土青年,幫助他們安定生活,專注投入志業而無後顧之憂,「讓他們在慈善的環境中成長,心靈富有,生活也改善了,能夠集中心力,鞏固南非的慈善志業,就地啟發人人的心靈財富,也有方法改善人人的生活,徹底改善貧窮苦難的狀況。」

上人再鼓勵年輕一輩要承接資深慈濟人的經驗,勇於承擔,當「開道人」;資深慈濟人也不是將擔子放下就休息了,而是用更為寬廣的心胸,繼續陪伴、支持年輕人做事,作他們的後盾,當他們的心靈依靠。

「年輕人有新思惟,但是不離根本,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在非洲開疆闢土的資深慈濟人,已經用足跡印出路痕,年輕一代會照著路痕去走,還能適應當地的土質,把這條『道』拓寬。」

持初衷 募眾善

基金會處室主管同仁報告會務,上人談及,花蓮本會作為志業起源、精神中心,要與海內外慈濟人維持緊密互動,給予正確的精神方向與各方面的支持力量。

上人說,志業諸事龐雜,感恩大家勇於承擔,隨著時間累積經驗,有缺失、不足之處,要趕緊修正並補足,對的事,要堅持與守護。

要為天下人做天下事,需要更多人共同付出,才有足夠的力量。上人教導,募集投入志業的人力,最重要的是募心,要讓人發自誠心,以使命感實行佛法精髓,也就是力行菩薩道。

此時此刻,大環境較過去更為困難,但不能因此放鬆,該做的事要把握因緣、克服困難去做。上人說,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而且要悲智雙運,「恆持初心募眾善」── 恆持初發心,啟發人人的善心,給予明確的心靈方向,凝聚向心力,「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讓朵朵心蓮綻放,淨化濁世成為淨土。

轉念間 安天地

天災人禍頻繁,造成人間苦難。九日志工早會,上人開示,人禍由人心一念偏差引起,但是天災也是人心隨欲享樂,長久造作、累積而致;欲求天下平安,要先自我改善行為。

「天地氣候的調和與全人類的平安,人人都有責任;只要心念一轉,將消費的心欲轉變成惜福的觀念,珍惜用物,讓物命延續。懂得疼惜物命,更要疼惜眾生,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

上人有感而言,對立與衝突會結下惡因緣,讓簡單的事變得複雜,導致家庭、社會紛擾。「明知道理,但是很難調整自己的心念、言行,這就是人間有這麼多苦難的原因。」

「佛法提醒要重視因果──如是因、如是緣,就有如是果、如是報。現在已經浮現『如是果』,感受到的是苦報;期待人人在行動之前能用心思考,轉一個念頭,就能化暴戾為祥和,人間的種種困難都可以解決。」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