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募善 理事增慧

2018-04-20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期許,「菩薩具備勇猛心,廣度眾生。藉這樣的機會,給予人人正確的方向,也讓飢餓、苦難的眾生得到生存的資糧。天下的米籮要大家一起來挑,募得百萬好心人,就有百萬人的力量可以淨化天下人心。」(攝影者:蔡佑良)
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嘯,慈濟人前往斯里蘭卡重災區漢班托塔救援,並興建慈濟大愛村,從此牽起善因緣,帶動出當地志工。他們雖然力量微弱,但是精神能量持續提升,照顧貧病同胞,也響應慈濟國際賑災,向大家募心募愛。

單親媽媽達雅妮,撫養五歲女兒,她因一次意外受傷而行動不便,連沐浴都很困難,也無法清理環境,家中髒臭不堪。十多位志工相約前來打掃居家環境、更換新床墊,也安排就醫。

富有愛心 無私大愛關懷周遭

2月22日志工早會時,證嚴上人讚歎斯里蘭卡志工「人窮志不窮」,雖然自身生活不寬裕,但是富有愛心,陪伴、關懷、照顧周遭的貧病人。

「物資生活窮困的人,煩惱著三餐不繼。富有的人則是開創了一個事業,還要煩惱其他的事業,不斷地擴展,唯恐被別人占得先機;心被貪念鎖住,限制在狹窄的空間裏,即使事業規模再大,永遠覺得不夠,負擔很重、很苦。」

上人說,生活富裕的人若富有愛心、願意付出,會成為「富中之富」;心不滿足,貪念無窮、煩惱不斷的人生,比物質生活窮困的人更苦。

在慈濟世界裏,有「富中之富」的實業家,「捨得一時的財富,發展永恆的志業。凡事以慈濟志業為第一,以無私大愛為前導,事業發展是其次,能有此等寬廣胸襟、大愛能量,令人讚歎!」

合乎道理 應當力行付出無求

大愛臺同仁報告印度採訪見聞,上人慨嘆人們為了商機,以「朝聖」為名招攬遊客,將佛教遺址開發、建設成迎合商業需求的觀光樣貌。

「人心迷失,缺乏省思。很多人明知道理,但『理大事小』,難以真正身體力行。」上人表示,慈濟人力行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教育,是「用理做事」,有些環保老菩薩雖然不識字,但是所做合於道理、利益眾生。

感於佛教史蹟毀壞,佛教歷史也在兩千五百多年的流傳中變貌,讓佛法只存在寺院,遠離了人群。上人表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前腳走,後腳放」,這是心靈的超脫境界,但是寶貴的菩薩足跡要用心留存,當下做的事,就要即時記錄,並且趕快彙整編輯,才不致年久疏漏或經轉述而偏差。

「每一天的每一個時刻,都有慈濟人在不同時區為天地人間付出,這裏休息、那裏啟動,時間、人間、空間接續不斷。」上人期勉人文志業用心為慈濟留史,切莫漏失感動人心的溫馨實事。

自我負責 累積資糧精進覺悟

與新竹慈濟人談話,上人期勉大家把握力行菩薩道的好因緣,增長慧命。「如果人生的範圍只在一個小家庭裏,為家庭、為孩子、為事業;在孩子長大,各自成家立業以後,自己的人生重心又在哪裏?現在投入慈濟大家庭,法親時常相互關懷與勉勵,合和互協為天地人間付出造福,讓生命充實又寬廣。」

「新竹是臺灣的科技重鎮,人才濟濟,只要大家精進,可以把志業做得很好。」上人表示,職業、事業是為了生活而累積資糧,累積到一定程度,就不必為生活憂慮,而慧命資糧必須分秒累積,為自己的生生世世而努力,直到覺悟為止。

「或許因為環境變化,人也在老化,在職業、事業退休的同時,對志業也會有退休感,這是我最擔心的。」上人表示,如果慧命停止增長,每一天無不在耗費、消福,業力就不斷增加。

「成長慧命要靠自己,聽了法就要用心吸收,要聽還要做,實行於人與事當中;如果缺了『事』,就沒有『理』了。要把握時間,利用生命,增長慧命!」

好心相連 募得善心造福無量

新加坡慈濟人分享招募百萬好心人,走入社區挨家挨戶勸募的心得。上人肯定表示:「募的是那一分願意助人的善心,不需要限制捐款金額,要讓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肯付出就會感受到行善的歡喜,經由口耳相傳,一個個好心相連,慈濟在五十多年前就是這樣起步的。」

新加坡生活水準很平均,福利制度周全,「新加坡人有福,有福人更要照顧苦難人,盡一分心力為天下而付出。」上人表示,人人培養好心,願意造福,社會才能祥和。慈濟人也以此培養「為善的勇氣」,向人開口邀約,不要怕被拒絕。

「菩薩具備勇猛心,廣度眾生。藉這樣的機會,給予人人正確的方向,也讓飢餓、苦難的眾生得到生存的資糧。天下的米籮要大家一起來挑,募得百萬好心人,就有百萬人的力量可以淨化天下人心。」

【靜思小語】募一分願意助人的善心,盡一分心力造福苦難人。

上人開示於2月22日《農正月‧初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7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