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心,剛韌力

2009-05-01   | 慈濟基金會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千處祈求千處現之慈悲,普為華人所知與信仰;許多人遭遇苦難時,即虔誠祈求菩薩聞聲救苦。早會時上人開示,其實人間處處觀世音。


大慈大悲,志為菩薩


「菩薩在人間,並非遙不可及;當下發心助人者,即是貼近苦難眾生的人間菩薩。」證嚴上人進一步說明,若人人啟發慈悲之心,就能如菩薩般慈眼視眾生。「見人跌倒,不只及時伸手扶起,且持續呵護陪伴,使之平安自立。這分於苦海中駕慈航的用心與毅力,就是人間菩薩。」

冷眼旁觀者言,眾生隨業而來,自造孽要自受其苦。上人不以為然:「『自造孽,自受其苦』,是在自己面臨許多障礙、坎坷逆境時,自我提醒之言;了知因緣果報而能坦然以待。慈濟人要『志為菩薩』,苦眾生之苦,以大慈大悲心解其苦難。」

眾生多苦難,上人言,「慈」是予樂,「悲」是拔苦 - 拔除眾生痛苦,給予快樂、呵護著他們的幸福。

「付出心力助人雖然很辛苦,但慈濟人只要見到苦難人得救,就由衷歡喜,付出無所求尚且感恩。如此純真的付出,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回向給自己的,就是心靈的快樂。」


道心堅固,愛心深刻

即將進入醫院臨床實習的慈濟大學護理系二年級同學,午後於精舍觀音殿舉行加冠典禮。五十二位受冠生,包括八位男同學與四十四位女同學,穿著整齊護士服,在師長親友、慈誠懿德的祝福聲中一一上台,接受老師戴上白色護士帽,象徵智慧與愛心的傳承。

看到孩子們亮麗的形象,上人歡喜讚歎:「護理是純真、美善的神聖工作,大家選擇護理,是出於聖潔善念;純真無染的如來本性,就是護理聖潔的本質。」

護理人員在醫院服務,應病患痛苦呼救而現前照顧,及時伸手拔除其苦,上人表示這就是白衣大士 - 觀世音菩薩的精神。

「有時病患有苦難言,要靠白衣大士走到其身邊,以眼睛觀察、體會其身心煎熬之苦 - 以慈眼視病苦眾生的形態、以柔和的心膚慰、以剛韌的力量守護。」上人期許同學們走入醫院接觸病人,要多用心,展現無私、純潔、大愛、柔和的形象。

不同於過去醫病間「感恩」的心態,現今社會型態使得病患多持「消費」心態;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上人殷囑要修「四攝法」。

「溫言膚慰、安定其心,既做到法施亦予無畏施,是『布施』;無論病患如何剛強,都能輕聲柔語軟化、降伏,此即『愛語』;護理工作是利益眾生之事,故亦『利行』;同仁之間,相互傳承經驗也相互打氣,是『同事』。」

為了同理病患之苦,黃僑眉和王怡雅同學自願擔任病人,讓老師示範插鼻胃管。上人讚歎兩位同學做到「法布施」,讓同學學習到護理技能;另則是「無畏施」,全程忍耐不適感,展現笑容,安定同學們的心。行布施之餘,亦達「利行」- 此舉是為了提升病患的醫療品質,出於利益他人的心而做。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至高無上的菩薩行,也是菩薩法;少了這四項,無法練就菩薩。」上人欣言,慈濟教育出來的孩子非常難得。

「世間最尊貴的就是生命,有生命,才能發揮良能、創造一切價值。護理人員能運用所學以愛服務病患,讓他們露出笑容、讓家屬寬心,就是最有價值的本事。」

護理工作繁重,辛苦是必然的,上人致勉,要具有忍耐力、承擔力,轉辛苦為幸福。「做一個被需要的人,正是生命的價值。期待同學們懷抱『苦病患之苦』的慈悲與毅力,不但道心堅固,愛心更深刻;日日用愛照護、救助病苦,就是日日造福。」

上人開示於2009年5月1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11期「隨師行記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