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母親 預約相見的一天

2014-10-04   | 丘勇康 蔡寶玲 吳佳翰
曾經因爲一時的衝動,許智勝用脚踢了母親的肩膀,至今心中的遺憾依然存在,現在能做的,就是通過演繹弘揚孝道,完成母親的遺願。母親往生後,許智勝把對媽媽的思念寫成一封信。幾乎每一次的彩排,許智勝都藉著這一封信而入戲。(攝影者:林孟才,地點:南洋理工大學,日期:2014/09/21)
曾經因爲一時的衝動,許智勝用脚踢了母親的肩膀,「那時候她眼神裏面有一點痛心,好像有點恨意,又很傷心、很悲傷的眼神。」這樣的一個眼神,頓時讓許智勝悔不當初,但是爲了所謂的自尊,他沒有道歉。「如果時間能倒轉,我要做的就是向媽媽道歉,道歉我之前做的一切。」至今,許智勝心中的遺憾依然存在,現在能做的就是通過演繹弘揚孝道,完成母親的遺願。

現年就讀南洋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南大)數學系的許智勝,在新加坡慈青所承擔的《浩瀚父母恩》演繹中擔任第二男主角。這場演繹以佛典《父母恩重難報經》爲基礎,結合了音樂、手語與戲劇,9月20日至21日假南大公演。

演繹中,許智勝扮演一名叛逆的孩子,誤交損友,結果作奸犯科,被關進牢裏。在牢裏,孩子終于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好,出獄後改過自新。如何揣摩這個角色?許智勝藉助過往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

年少輕狂 嚮往自由

經營家族餅店,許智勝的父親經常工作忙碌,早出晚歸,自小與他的接觸甚少。許智勝看見父親把家裏的一切留給母親打理,心中不由燃起怨恨,還曾想過不認父親。由於父親從小也是幫忙爺爺做生意,所以父親也常要求孩子到店裏幫忙。
在「浩瀚父母恩」演繹中,許智勝扮演一位叛逆的孩子,誤交損友,結果作奸犯科,被捉進牢裏。如何揣摩這個角色?許智勝藉助過往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攝影者:周正浩,地點:南洋理工大學大禮堂,日期:2014/09/20)


心不甘情不願、做事馬虎,再遇上父親的不耐煩,許智勝到店裏幫忙時常常被父親責駡。「所以,更加深我對他的埋怨、不愉快。溫馨的只是過生日的時候吧,爸爸會烘一個蛋糕給我。」許智勝回憶道。

家境不算富裕的許智勝,那時覺得家裏無法給予他想要的愛和物質享受,也開始他叛逆的成長期。叛逆,不是為了引起關注,反之,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只想做一些與別人不同的事。因爲不希望受約束,與父母的溝通不多,距離越來越疏遠,反倒和朋友更加親近。

自中學二年級起,許智勝經常上學遲到,翻牆潛入學校,也開始晚歸,放學後和朋友一起到遊樂場所打電玩,有一次甚至打完遊戲後,沒有付錢就搭了車回家。回到家裏,媽媽在客廳裏等他,許智勝隨口應兩句話便去睡了,率性、不考慮後果。

許智勝談起這段往事時說:「我是一個很容易被境轉的人,朋友做什麽我都會跟著做。」就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加上不想受束縛的任性,許智勝染上了不良習慣。母親不斷嘗試,讓他接觸佛法、上倫理課,希望藉由宗教力量改變他。可是越是逼迫,他越是嚮往著自由,總做一些母親不知道的事。

一時的錯誤 成一世的痛

高中二年級的時候,許智勝家裏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母親病重了!

那年,許智勝的母親與友人結伴到印度朝聖,回來時受病菌感染,本該是小病,但由於母親十三年前曾患上癌症接受化療,抵抗力比常人虛弱,因此病情越來越嚴重。從母親生病開始,許智勝一直陪伴左右照料,可是並沒有以真誠的心去照顧母親。

「那時候我可能還小,沒有深刻向媽媽瞭解可能會經歷怎樣的痛……很多時候就是我做到我要做的,就是『你要吃藥,好,我現在喂你吃藥,吃完藥,我就做我的東西就不要再來煩我』,就這樣的態度,很不耐煩。」
許智勝(站者)透過《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導讀分享,逐漸理解其中的道理,也明白行孝不僅是通過動作,還需結合心態的轉變。(攝影者:蔡岳國,地點:慈濟義診中心,日期:2014/08/14)

照顧母親期間,許智勝心裏一直有怨懟,埋怨母親為什麽要到印度,為什麽是他照顧母親。當時的他,已經自己打工,沒有向父母拿零用錢,可是為了照顧母親,他無法在假期時出外工作掙錢,心裏更是厭煩。

母親生命的後期,精神狀况很差,有時會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要求。在許智勝印象之中,最清楚的是有那麽一次,母親提出了一個無理的要求,許智勝當下因為心煩,就踢了母親肩膀一脚。「那時候她眼神裏面有一點痛心,好像有點恨意,又很傷心、很悲傷的眼神。」這樣的一個眼神,頓時讓許智勝悔不當初,但是爲了所謂的自尊,他沒有道歉。

「隔天,媽媽抱著我哭,一直說對不起,讓我承受這些痛苦。我知道媽媽是不會怪我,可是直到她走的時候,我都沒有跟她道歉,一直一直都沒有跟她道歉……」智勝難過地說。

然而不論兒女如何忤逆,父母的愛依舊寬闊。每一年生日時,許智勝的母親會親手做創意糕點,為他慶祝生日。那一年,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的母親,雖然行動不便,但是一大清早就起身到厨房,做了一份特別的漢堡包,與許智勝一起慶祝生日。

當時,他並不知道這是與母親最後一次過生日,心裏雖然有些喜悅,直到母親往生,都沒有表露任何感恩,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那是一次很特別的生日。

書信寄思念 用感恩實現諾言

母親的告別式上,許智勝認識了母親的朋友、也是慈濟委員的倪善勤。在她的接引下,許智勝加入慈青,參加共修、慈善服務,還勇於承擔南大的校園聯絡人。加入《浩瀚父母恩》」演繹,通過讀書入經藏,許智勝逐漸明白《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內涵。

「孝順父母,是要真正的從心裏去接受。孝順父母可以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就因為很小,所以我們平時都不會注意,現在可以的話就當下把它做好。」幾個月後,許智勝明白了行孝不僅是通過動作,還需結合心態的轉變。
在劇中飾演許智勝父母親的陳昭雲和王渼娟認為許智勝是一個很認真的孩子,會主動來和他們講解要怎麽入戲,也坦言很喜歡他,想給他一些家的溫暖。(攝影者:陳清華,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靜思堂,日期:2014/08/23)


對於「大孝」,許智勝也有新的體悟:「我最近讀到一段經文,就是把一切的眾生視為父母或是『佛』,就是以一顆平等心來對待每個人,不管背景,就算是螞蟻,也是一樣心態,這樣的心量,才是真正做到大孝。」

母親臨終前,他答應母親會好好的照顧父親和自己。母親往生後,他把對母親的感情轉移到父親身上,儘量多和父親溝通、多聆聽,不再和父親吵架,也經常和父親開開玩笑,一起看電視吃早餐,分享學校裏發生的事,當父親皮膚敏感時,他還貼心幫父親搽上藥膏。

許智勝把來不及對母親說的內心話,一字一句寫在一封寄不出去的信裏,時時提醒自己,也讓他在出場演繹前,藉此沉澱靜心。他想對母親說:「有機會參加這個演繹,我希望能够把孝的道理、對您的感情,在演繹中呈現,啓發更多人行孝,不要留下遺憾。我也希望把演繹的功德回向給您,希望您在另一個世界能够接觸到佛法,我們還會有見面的一天,謝謝您。」

一場經藏演繹,不僅圓滿許智勝對母親的承諾,也是他對於孝道的體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丘勇康、蔡寶玲、吳佳翰 新加坡報導 2014/09/1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