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遊行 宣導環保10年有成

2016-06-04   | 劉嬡蓮 林惠珠 馬搢鍲 郭慧霞 郭齡璘
十年來,慈濟志工不斷宣導垃圾不落地,賴桂蘭(右一)發現遊行經過路上的垃圾逐年減少,民眾也懂得分類,甚至把資源投到志工設置的回收箱。(攝影者:黃海珉,地點:馬六甲,日期:2016/05/20)
衛塞節前夕,深邃幽藍的天空,一輪明月高掛著,大約五十五部花車及遊行隊伍從馬六甲釋迦院出發,全程大約六公里。慈濟志工不再參與遊行,而是在花車及隊伍經過的沿路旁,設置資源回收箱,並宣導環保。

沿路宣導 資源分類

5月20日,一年一度衛塞節的遊行有許多民眾共襄盛舉,而一百四十二位慈濟志工則分布在八個環保點,向民眾宣導資源回收、分享「十指口訣」及「一日五善」。炎熱的下午,已有許多身穿白衣白褲的信徒陸續抵達釋迦院膜拜祈福,準備參與遊行的隊伍,晚上七時,花車遊行從釋迦院出發。

十一年前,慈濟志工賴桂蘭(慈熠)隨著慈濟隊伍,跟其他團體一起參與遊行慶祝衛塞節,她見到很多人隨手扔飲料瓶子或紙張,造成滿地垃圾,心裡感到不捨,心想,「若有慈善機構能站出來教育大家,大眾肯定不會這麼做,正好慈濟於隔年宣布在遊行的沿路邊做環保宣導。」

自2007年起志工不斷宣導垃圾不落地,十年來賴桂蘭發現遊行經過的垃圾逐年減量,民眾也懂得分類,甚至有人特地把資源交到環保定點,民眾漸漸對環保有一定的認知。

志工舉著「十指口訣」及「一日五善」手掌型看板的舉牌,是慈濟環保宣導小組組長黃愛媋(慈彌)與團隊集思廣益所設計,希望吸引群眾目光,又能讓志工在短時間內進行宣導。

落實環保 共同推行

黃愛媋提到,政府提倡禁用塑膠袋,正好與慈濟一日五善「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餐具、改變交通方式」相契合,鼓勵大家使用環保袋購物,外食時攜帶環保餐具。
遊行隊伍,途經慈濟環保定點時,民眾會主動將環保資源交予慈濟志工。(攝影者:李經志,地點:馬六甲紅屋大鐘樓,日期:2016/05/20)


黃愛媋與四位來自聖母女子國民型中學(SMJK Notre Dame)學生分享環保,同學們聽了之後,約定在假期到鄰近環保站付出,甚至有人說,「明年此時,我也要來跟志工們一起做環保宣導。」

「您有要丟的垃圾嗎?」就讀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的林慧敏穿梭在遊行隊伍中,手拿著一個大塑膠袋,汗流浹背,腳步卻沒有停歇,一邊詢問一邊回收資源。「如果沒有做環保,地球會越來越骯髒,空氣也會污染,我們就無法好好地生存下去了。」因此,林慧敏主動向帶隊老師要求當收集回收物的一員,為地球盡綿力。

自從馬六甲政府宣布推行垃圾分類後,王開國夫妻倆就開始在家裡放置四種分類桶。他們來觀看遊行時,經志工介紹,從十指口訣看板中,方知道生活中能環保的東西如此多種類。當志工說明寶特瓶可以回收再製造衣服、毛毯等,夫妻倆都覺得不可思議。

當王開國夫妻倆去爬山時,沿路上都會看到寶特瓶及垃圾,就順手把資源撿回家;若去吉隆坡,他們會選擇搭巴士而不開車,他們認為環保的觀念都要歸功於父母從小的教育,因此他們也會傳承給孩子們。他們也很認同慈濟志工向民眾宣導環保的善舉,「有些人不懂這方面的知識,需要有人去宣導,大家才能了解。」
衛塞節供齋,一早志工到釋迦院,引導民眾把餐具及廚餘進行分類。(攝影者:郭巧雲,地點:馬六甲釋迦院,日期:2016/05/21)


減垃圾量 全民運動

5月21日,衛塞節一大早,志工黃金寶及團隊再次前來釋迦院,在該院義工陳來安的協助下,開始在供齋區設置資源回收箱。志工更貼心地把紙盤、塑料湯匙及叉的樣本圖片貼在相關回收箱,讓民眾方便辨別。

供齋,享用素食後,釋迦院特邀請慈濟志工引領民眾分類餐具和廚餘。釋迦院義工們也特地把資源送到志工設置的定點,也有民眾會自備餐盒打包素食享用。陳來安以手機拍了數張大家一起做分類的照片,並上傳在面子書,與眾分享環保訊息。

在慈濟志工及釋迦院義工的合作下,民眾自動分類,志工更趁機與義工分享做分類及環保的重要性。下午一時,志工們用小卡車載走了六包約一百公斤的資源,讓資源得以循環使用,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嬡蓮、林惠珠、馬搢鍲、郭慧霞、郭齡璘 馬來西亞報導 2016/05/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