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宗教國界 難民營首診

2017-01-01   | 張晶玫
慈濟義診發放團隊首次在阿紮來卡(AZRAQ)難民營進行義診。牙醫科義診間經常滿座,可見難民對牙齒治療的需求。(攝影者:詹進德,地點:阿紮來卡難民營,日期:2016/12/27)
前夜下了一場小雪,白天的氣溫降得極低,張口講話都會呼出一陣白霧。在約旦哈山親王的支持下,慈濟義診發放團隊前往收容三萬八千人的阿紮來卡(AZRAQ)難民營,首次在難民營進行義診及發放活動。

首次難民營義診 空間好因緣

道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連綿黃土坡,地平線連接著天空顯得寛闊無比,沙漠地上零星地露出了幾塊嶙峋黑石,雲層壓得低低的,好像又要再降下大雨,慈濟團隊在遊覽車上一起虔誠祈禱希望天氣放晴,讓義診及發放活動能順利進行。車行了一陣子,東邊伊拉克的方向從雲層中射出白亮的陽光,西邊則出現了沙漠地帶罕見的彩虹。

2016年12月27日,慈濟首次在難民營的義診活動在由貨櫃屋組成的「婦女與女子中心」中舉辦。原本慈濟只商借一個貨櫃屋做為牙科的場地,但中心一口氣提供了五個貨櫃做為義診的牙科、內外科、小兒科、藥局及廚房、倉庫所在,大家都覺得這個場地是最理想的,乾淨寛敞又安靜。

「『婦女與女子中心』本來就是提供難民一個免費的活動空間,慈濟組織來這裡辦義診,我們當然也是盡全力配合提供,非常歡迎慈濟來到約旦幫助難民。」年輕有禮的中心管理員Maher Smeran誠懇地說著。

看診的人潮漸漸聚集,第一站的檢傷分類掛號處忙得不可開交,醫護及志工細心的一一為看病的難民登記。(攝影者:詹進德,地點:阿紮來卡難民營,日期:2016/12/27)
看診的人潮漸漸聚集,第一站的檢傷分類掛號處忙得不可開交,原本只是婦女和孩童前來看病,後來卻來了愈來愈多的男士。礙於伊斯蘭教徒的習俗及傳統,男人和女人是不可以一起排隊的,必須分成兩條動線,Maher Smeran在志工的邀約下,協助進行男性的掛號工作,也讓志工體認到要更用心地尊重在地的文化。

尊重在地的文化 用心地問診

四十歲的Naser Halil(納塞爾 哈里爾)因為肚子痛、想吐而來看診,鄭順賢醫師雖然聽不懂阿拉伯語,但肢體動作及表情十分豐富,讓Naser Halil彷彿看得懂,原本神情緊張的他露出了笑容。突然間鄭醫師站起身子,指著Naser Halil做出抓癢的動作,Naser Halil也毫不避諱地指著自己的臀部,鄭順賢恍然大悟拍拍額頭說:「原來他有蟯蟲,這個地方環境衛不好,他們又習慣用手吃飯……」

Naser Halil很滿意這次的看病經驗,他覺得醫師很善良也很熱情,最主要是因為免費的。Naser Halil有四個孩子,他帶著家人和另外五十個人一起搭車越過敘利亞邊境逃至約旦,住在阿紮來卡難民營第三區,「回家」的路遙遙無期,他根本不願再去思索未來。

Naser Halil(納塞爾 哈里爾)(中)因為肚子痛、想吐而來看診,鄭順賢醫師雖然聽不懂阿拉伯語,但肢體動作及表情十分豐富,讓Naser Halil彷彿看得懂,神情不再那麼緊張。(攝影者:詹進德,地點:阿紮來卡難民營,日期:2016/12/27)
「妳說妳全身都發炎是什麼意思?」陳建華醫師問著一位由丈夫陪同來的蒙面女子,她聲音細小得幾乎聽不見,幾番詢問及來來回回翻譯,才知道她下腹疼痛了四天。陳建華警覺起來,問婦人的丈夫:「我可以觸診嗎?」做丈夫的明知道妻子十分不舒服,卻仍是拒絕了。陳建華只能尊重文化的差異,只能採取問診,但仍不免覺得遺憾,未能做出最仔細的診療,也希望婦女只是小病小痛,很快就恢復。

臺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顏面中心主任夏毅然醫師總是不慌不忙、精神抖擻;他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來到約旦進行物資發放時,敘利亞的小女孩親吻了他的臉頰,讓他感動莫名;雖然他是天主教徒,但現在的他很感恩慈濟,是慈濟的一視同仁,讓他擁有了意義非凡的國際賑災經驗。

親手布施體驗深 不做旁觀者

每一科的貨櫃屋前都排了長長的隊伍,牙科依然是器械最多、工作最忙碌、哭聲最多的一科。來自德國的三十三歲年輕人Benjamin一直默默地在牙科幫忙,身為工程師的他只看過一次志工裝設診療床,接下來他便可以獨力完成組裝;碰上緊張害怕的病人,雖然他不會說阿拉伯話,但他會輕輕地握住他們的手,盡力協助每一個人。牙科醫師忍不住稱讚他:「主動又聰明;勤奮有愛心!」

德國年輕人Benjamin親身參與義診,讓他的生命起了無形的變化。他說:「現在親眼所見、親手所做,我知道我不能再做一個旁觀者。」(攝影者:潘翠微,地點:阿紮來卡難民營,日期:2016/12/27)
Benjamin因為認識約旦慈濟志工吳美珠,在2016年8月首次加入慈濟約旦分會的大米發放工作,隨後當他得知這次的義診行動,他便特地安排休假,帶了六十公斤募來的冬衣,一同加入援助。在他眼中,慈濟志工都很努力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即使累了、冷了,都沒有看到志工在休息。

親身參與了義診及發放工作,讓Benjamin的生命起了無形的變化,他說:「兩、三年前,我只是從電視上看到戰爭的發生,總覺得離我很遙遠;但現在親眼所見、親手所做,我知道我不能再做一個旁觀者。」雖然他不知道敘利亞的戰爭何時能平息?難民何時可以回家?但他說:「繼續幫助,從不停止!」

原本轉晴的好天氣,在義診快要結束時又刮起寒風,烏雲密布,豆大的雨便滴落了下來。牙科還在為最後的兩位病人治療,而藥局的兩位藥師也還在忙碌著;因為小兒科的病人特別多,很多藥丸都要磨成粉末,他們的雙手幾乎沒停過。

短短的三個小時,慈濟在難民營的首次義診,包括內科、牙科、小兒科,共治療了一百七十位患者。另一批志工則前往約十分鐘車程的學校,發放文具、足球和禦寒外套;志工透過手語歌曲帶動與小朋友打成一片,共嘉惠了一千三百位敘利亞難民學童。

(文:張晶玫 約旦報導 2016/12/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