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次做選擇 你也能嘗素

2018-10-12   | 羅秀娟、顏玉珠
2018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慈濟社區志工成長班,為大家解開素食的迷思。(攝影者:周世清,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09/28)

您是否發覺,身邊吃素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餐廳的菜單也愈來愈「綠」了?對於素食,有人會提出質疑,例如「你為什麼要吃素?不吃肉會造成營養不良。」、「我不能一日無肉,素食太單調不美味!」、「我不會為了信仰而吃素……」

2018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慈濟社區志工成長班,為大家解開素食的迷思。由慈濟志工余瑞芳主持「葷素大PK」,以輕鬆的帶動和分享方式,娓娓道來蔬食的營養成分和研究數據來解開眾人的疑惑。

葷素抉擇 營養取代

植物的蛋白質有沒有比肉類好?其實豆類含有高蛋白質,而且從植物中吸取蛋白質不僅可以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量,還能攝取纖維質以幫助消化。如果吃太多肉食,可能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和便秘。

有人說痛風不能吃豆類?很多研究顯示,其實豆類吃得多的人,痛風的幾率降低,吃肉類、魚等反而會增加痛風幾率。

一般觀念來說,鐵質來源是紅肉,吃素的人是不是容易貧血呢?其實素食來源如黑芝麻、蔬菜類、豆類等都含有鐵質。但如果過於挑食,不管是葷食者或素食者,都會因為營養不均衡而造成貧血;只要攝取均衡飲食,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

什麼食物可以替代牛奶?我們喝牛奶主要是希望增加鈣質,但牛奶並不是預防骨質疏鬆的聖品,而添加鈣的豆漿跟高鈣蔬菜,都可以滿足身體的需求。有人服食鈣補充劑,但身體未必能吸收,反之如果鈣質過高可能造成鐵質吸收不夠的反效果。
志工余瑞芳主持「葷素大PK」,以輕鬆的帶動和分享方式,娓娓道來蔬食的營養成分和研究數據來解開眾人的疑惑。(攝影者:周世清,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09/28)

目標明確 茹素不難

年輕的志工李詩彤茹素九年,她回憶起小時候因為SARS疫情肆虐,慈濟呼籲齋戒祈福消弭災難,當時她簽下了茹素一輩子的承諾,然而長大後因無法克服口欲而遲遲未能兌現諾言。

媽媽的耳提面命,她也愧於面對敬愛的證嚴上人,再加上本身很愛小動物,她知道不讓動物受傷害就必須從素食開始。因此,經過反反覆覆的掙扎,她終於在十七歲那年下定決心茹素。

然而,茹素過程考驗重重,在首都吉隆坡唸書時,看見各色美食誘惑,其中有些是自己未曾品嚐過的,她唯有告訴自己既然已做了選擇,就要堅持下去。朋友間不乏故意挑釁,她的應對之策是不反駁,但會適時循循善誘。與朋友聚餐,假使在葷食餐廳,她也盡量選擇蔬食,不讓身邊的人起煩惱。由於她的以身作則,漸漸影響一些朋友願意跟隨她去素食館用餐,甚至慢慢接受蔬食。

「我是為了護生和保護地球才茹素,其實我們吃素要有明確目標,不然很快就會半途而廢。」李詩彤分享自己堅持下去的理由,鼓勵大眾設定目標,有動力就不會輕易放棄。

家庭主婦王燕萍也分享自己轉葷為素的心路歷程,不但自己茹素,還影響家庭、親友,甚至連祭拜祖先也不例外。一開始雖然不懂得如何烹煮素食,她還得上網找資料、向前輩請教,直到現在越煮越好,而且還做起素食便當的生意,王燕萍認為主要目的是推廣素食,方便上班族無需開伙也能享用家庭口味的素食餐;送餐給孤老或病患,讓他們獲得熱食溫暖;與親友聚餐時分享手藝,鼓勵更多人嘗試素食之美味。
熊蔚穎(左一)與媽媽沈金蓮(左二)母女因投入馬六甲的《法譬如水》經藏共修與演繹,茹素至今。圖為母女倆研究如何製作當晚的素點心。(攝影者:周世清,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09/28)


改變飲食 沒了病痛

今年二十歲的熊蔚穎,於高二時隨母親沈金蓮投入馬六甲的《法譬如水》經藏共修與演繹,開啟兩人茹素之路,即使現在於外面工作實習,飲食習慣依然不變。當臺上志工李詩彤分享自己求學至出社會工作不斷受到朋友、美食誘惑的心路歷程,熊蔚穎心有戚戚焉地說:「她講到重點,只要自己清楚茹素的目標,則萬事皆能克服。」

當初熊瑋盈不因上學茹素不便而放棄,不因同儕誘惑而動搖,也不因貪圖口欲而破戒,逐漸也感受到蔬食帶來的好處。她說:「以前吃到葷食總會引起胃痛,且也長期被便秘所困擾,但卻不曾想過要改變飲食習慣。茹素後,這些病症全沒了。」

沈金蓮也與女兒有相同的毛病,兩人意外發現茹素的好處,不僅不被外界所影響,連家人也給予支持的力量,讓身為家庭主婦為家人準備三餐的她,能安心地烹煮。為了守護家人的健康,她喜愛上網研究素食料理,對於蔬食所提供的營養,她未曾懷疑而動搖心念。「不想要被身體病痛折磨,為了身體健康,蔬食是必然之道。」沈金蓮道出母女倆堅持茹素之目的。因為目標清楚,所以對於今日課程講解一般大眾對於葷食和素食的迷思,卻不曾是他們面對的問題。

破解迷思 改變習慣

同桌的張雲霞女士與沈金蓮母女都是受志工黃麗好邀約和陪伴,今年的社區志工成班總會看到她們的身影。張雲霞也是透過入經藏而認識慈濟,並逐漸改變飲食習慣,但卻無法如沈金蓮母女一樣持素,受到外在環境和家人、朋友、醫生的影響,對於素食的營養還是有著擔憂。

即便張雲霞減少葷食的攝取,還是仍會以營養補充品來協助,如鈣片、維他命等。不過透過課程的分享,只見她認真聽講並努力抄寫筆記.並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植物性食品中如花椰菜、青江菜,鈣含量甚至高過牛奶。而且攝取含有維他命的食物,可以加速鈣質的吸收,這些很受用!」

她表示,自己開設美髮店工作忙碌,簡單、營養的餐食是她最佳的選擇。現在知道如何搭配蔬食攝取充足營養,有助於她的餐點準備和選擇。她也坦言,每次食用葷食必定卡在牙縫間,還要花時間處理,蔬食相對而言方便許多。況且志工余瑞芳今日的分享,人類的牙齒構造,確實比較適合蔬食類。

吃素護生 脾氣變好

現年三十一歲的王畹婷是上班族,平常的飲食習慣都以蔬食為主,對她來說不但簡單方便烹煮,即使外食也容易,素食館隨處可見,而且一般雜菜飯攤都有蔬菜豆腐等可供選擇。

「我以前看到鄰居常宰殺雞,雞啼哭的聲音很恐怖,所以慢慢減少吃肉。」王畹婷響應蔬食的原因是護生。至於一般人會擔心的營養問題,她相信只要不挑食,除了蔬菜,多食用堅果類,就能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總是笑瞇瞇的她親身見證:「吃素後脾氣變得比較溫和了。」

有人因為信仰而吃素,也有人基於人道的考量,或是健康為重、減緩地球暖化等因素。不管出發點是什麼理由,都是改變的開始。每個人每一天在餐桌上都有三次選擇的機會,下一餐,你願意「素素看」嗎?【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秀娟、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9/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