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播善種 敘利亞難民變志工庇蔭苦難

2023-03-16   | 慈濟基金會
慈濟為敘利亞難民學童創立「滿納海國際學校」,教他們知識也教會他們去愛人,3月9日賑災毛毯到貨,全校師生50多人協力搬運物資。(攝影者:土耳其本土志工)
土耳其與敘利亞邊界在當地時間2月6日凌晨4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震,爾後還餘震不斷,迄今多達千餘次。20萬棟以上房舍不是化作瓦礫就是成了危樓,除了離開災區到外地依親的民眾外,災民無家可歸,住在臨時帳棚區內,環境差,生活條件樣樣都難⋯⋯
 
本土志工是Superman
 
繼來自慈濟花蓮本會的五位志工返臺後,慈濟賑災團在土耳其的發放行程不停歇。截至3月14日,總共發放了26場、14,673戶、63,410人受惠、志工動員1,457人次。但其實志工人數不到百人,九成還是曾經受過慈濟救助的敘利亞難民,尤其是滿納海學校的師生及畢業校友。

土敘地震賑災發放快速又順利,靠的是本土志工在慈濟志工的帶領之下,對敘利亞難民多年來豐富的發放經驗,並且一次又一次進化。3月14日的發放中,本土志工(工程師)改良了系統,將身分的確認調整為使用條碼進行,而且六臺掃描機全數上線,加快發放速度。

 
因為多年來慈濟對土耳其境內敘利亞難民的關懷,啟發他們的愛心,此次土敘地震賑災,他們不再是被照顧的難民,而是關懷土敘災民的志工。(攝影者:土耳其本土志工)


而對於使用陽春手機,無法回填表單的災民,志工除了請里長逐戶通知;重災區內的敘利亞家庭政府僅能取得姓名,志工與土耳其社會救助基金會協調後,親自入帳棚區造冊登記,並將於3月18日(週六)為他們再進行一天的發放。

雖然慈濟是個佛教團體,但在發放現場,志工尊重土耳其民眾的信仰,不但誦可蘭經、發放時間也錯開他們膜拜的時間,在災民眼中慈濟志工是Superman、是真主阿拉派來的天使。

  
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右),在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與慈濟結識,後來受證慈濟志工,多年來以一個虔誠穆斯林的身分,在土耳其落實佛教慈濟基金會的慈善精神。(攝影者:土耳其慈濟志工)


滿納海八年 希望之泉湧現
 
前線志工發放事宜順利推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滿納海師生為後援物資整理以及配送。例如,3月9日在土耳其當地訂製3,750條印有慈濟Logo的毛毯送抵滿納海國際學校,學校的師生大小朋友們50人總動員,一起投入卸貨。

土敘賑災的愛心鏈能這麼緊密的連結,靈魂人物胡光中和妻子周如意是關鍵。首先是擁有熱血情懷的土耳其臺商胡光中,在1999年8月17日的土耳其地震災害時,投書臺灣聯合報,問:「臺灣的愛心在哪裡?」而當時其實已經有四位慈濟志工抵達土耳其。

因為當時的合作,後來身為虔誠穆斯林的胡光中也受證成為慈濟志工,並將慈濟的慈善在土耳其深耕,不但救拔苦難,更啟發出更多的愛心,帶出一批又一批的本土志工。

 
周如意師姊在發放現場,就如媽媽般膚慰每顆受創的心。(攝影者:土耳其慈濟志工)


2011年敘利亞發生內戰,約旦、土耳其開放邊界收留敘利亞難民到國內避難,胡光中開始對難民伸出援手。難民離開家園一無所有,法令限制下,災民兒童不得不到工廠裡面當童工撐起家計,他們的未來也消磨在一天又一天的勞動之中。

慈濟志工胡光中在對敘利亞難民的援助中,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擔憂,深刻期待孩子能繼續上學。土耳其慈濟志工感同身受,和周如意兩人積極拜訪難民家庭,更到街上尋找敘利亞難民兒童,希望把孩子帶回學校,多方交涉下,2015年1月23日慈濟基金會在土耳其成立了「滿納海國際學校」、2018年完成認證,「滿納海國際學校」成了土耳其敘利亞難民的「第二個家」,教他們知識之外,志工期望他們習得一身技能,也能在心中深植「愛」。

 
重災區內的敘利亞家庭政府僅能取得姓名,志工與土耳其社會救助基金會協調後,親自入帳棚區造冊登記。(攝影者:土耳其慈濟志工)

 
八年來,孩子從教育中找回未來的人生;八年後,他們成為土敘地震賑災團的志工主力。慈濟在土耳其的第一場發放,地點在伊斯坦堡,對象是逃離災區依親的災民。當物資運抵時,師生即投入搬運整理,而後在重災區的發放,他們分批輪流到現場支援,真正體現不分種族、宗教、國界的慈濟慈善精神,與人間菩薩緣苦眾生的慈悲本懷。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潘俞臻 花蓮-土耳其報導 2023/03/16)

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馳援土敘地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