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施妙手 加國原民驚歎
2017-07-05 | 吳群芳、曾永莉搭船二個小時,加拿大慈濟志工5月9日走入原住民社區舉辦中醫義診,並與部落長老、地方官員共同為新設的常規醫療點舉行開幕儀式,由長老依循傳統文化禮節,為志工、醫師披上繡有部落圖騰的毛毯,表達當地人誠摯的祝福。
原民部落缺醫 渡河義診
原住民部落交通不便,許多人患有糖尿病、關節炎或心臟病等慢性病,又因生活習慣不同,往往延誤就醫。西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健康學院院長歐尼爾(Dr. O'Neil)研究原住民健康議題長達三十五年,兩年前曾到臺灣花蓮參訪慈濟,接觸慈濟人醫會在原住民部落的醫療服務。
歐尼爾回國後,立即聯繫慈濟加拿大分會及原住民健康局,提出在原住民部落定期駐點義診的想法。他說,原住民的健康是一個潛在的社會問題,菲沙大學也有很多關心原住民的人士支持這項計畫。
致力於協助原住民部落尋找不同的醫療方式,歐尼爾相信將慈濟人醫會的中醫義診引入原住民部落,有助於活化大家對原住民傳統醫療的了解,兩者可相輔相成。
在他的邀約下,慈濟加拿大分會與卑詩省原住民衛生局(BC First Nation Health Authority)及西門菲沙大學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共同舉辦定期義診,守護蘇納莫部落居民的健康。對於慈濟定期駐點的中醫服務,當地居民無不都表示相當開心。
往診救治病苦 以愛膚慰
當天除了駐點義診,高憲如醫師及志工也在社區衛生單位的人員陪同下,沿著河床往內地往診,登門拜訪無法出來就醫的原住民家庭。
凱瑟琳(Catherine)患有經常性呼吸不順暢,中風後左手肢癱,以輪椅代步,與罹患躁鬱症的先生梅爾(Mel)同住,屋內狹小雜亂,生活狀況不佳。衛生人員告訴志工,有時梅爾情緒不佳,甚至會有家暴行為。
因為對中醫治療沒有信心,心情不好的凱瑟琳,一開始並不願意配合治療。想到自己身體半殘,凱瑟琳不禁悲從中來,哭了起來。高憲如醫師見狀,耐心勸她不要放棄希望,病情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志工曾永莉則在一旁不斷膚慰。
看到太太治療效果不錯,梅爾終於也忍不住加入談話,脫下襪子露出腫脹的雙腳。經過施針治療,他明顯感覺症狀減輕許多。高憲如醫師建議他保持心情愉悅,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他也都點頭欣然接受。
志工臨走前,梅爾拿出一塊木刻,原來夫妻倆是雕刻藝術家,病痛早讓他們忘了曾拿在手上的雕刻刀!梅爾說:「以後我又可以雕刻了!」在依依不捨中,志工揮揮手道別,還不忘叮嚀他們,按時到慈濟新設的醫療點接受治療。因為,幸福與希望的種子已經在蘇納莫部落落地生根了。
推廣全人醫療 治病醫心
早在義診前,蘇納莫部落志工為了幫助更多族人,透過報紙或手機簡訊,或在社區公開活動及各個公共場所,公告慈濟舉辦中醫義診的訊息,當他們了解中醫類似原住民傳統醫療後,都能很高興地接受。
部落醫療服務聯絡員尼爾森(Nelson)說:「中醫以全人醫療為主,接近北美西北岸原住民的傳統醫療觀念。幾位部落耆老聽到慈濟要把中醫帶到社區來,都很期待。」
一天下來,這場義診共服務七十二人。
每當加拿大慈濟志工看見走進來的人一臉愁苦,離開時卻帶著洋溢的笑容,總是深深感動著。何國慶說:「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現在是我們回饋的時候。在部落設立中醫駐點義診,能夠幫到原住民,我們就來做。感恩我們都是有福報的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群芳、曾永莉 加拿大報導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