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到覺悟 何日生主任卑詩大學演講

2019-11-11   | 吳群芳
慈濟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11月7日受邀於卑詩大學亞洲研究中心(Asian Center)分享慈濟精神。(攝影者:吳群芳 地點:加拿卑詩大學 日期:2019/11/07)
風光秀麗如畫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又名「卑詩大學」)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學。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主任何日生,受邀來加拿大溫哥華短暫停留三天,11月7日於卑詩大學亞洲研究中心(Asian Center)做佛學專題演講。
 
做中學學中覺 聞苦度眾菩薩行
 
何日生畢業於南加州大學(主修傳播管理與傳播政策),是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主任,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慈濟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何日生以「THROUGH ALTRUISM TO ULTIMATE ENLIGHTENMENT」為題,從慈濟宗門創立者證嚴上人的利他實踐精神出發,探究佛教利他思想的再現與保存,分析闡述慈濟宗門利他精神之要旨與從利他通向覺悟的思路,其實踐之體系之於對當代佛教及世界文明的影響。
 
他曾親自參與尼泊爾大地震、臺灣莫拉克風災、高雄氣爆事件等前線急難救助及協調,以及投入南亞海嘯、日本311大海嘯、菲律賓海燕風災、大陸汶川大地震、臺灣八仙塵爆事件等救災協調中心運作。
 
何主任介紹慈濟的宗教情懷,著重慈悲救苦的菩薩行,就是要擁抱蒼生。表示,慈濟的救災,不會只侷限在災難現場、危機應對、減災重建等技術面,還會延伸到心靈重建與環境復育。愈是天災人禍的地方,慈濟人愈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受苦難的人。
 
行善對於慈濟人不是責任,而是使命;不是任務,而是終生的願力。利他才能利己,從利他到淨化己心,慈濟宗門即是實踐利他精神,以人為本的大愛情懷。
 
有學生提問:「慈濟宗既沒有打坐修禪,如何能『定』?」何主任就他親自參與慈濟許多國際賑災的經驗,秉持上人慈示:「為苦難人做大船師,『定』就在行動中,為災民想方設法安心也安身。」
 
還有一位比丘尼問:「慈濟的佛法,如何與教育結合?」何主任表示,他的兒子從小接受慈濟人文薰陶,在慈濟小學、中學環境中成長,樂於為人服務。他提及慈濟「打掃廁所」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才可獲得的殊榮,這樣的人文教育成就孩子懂事又孝順。
 
(文:吳群芳 加拿大報導 2019/11/0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